北宋县令庶女 第230节
许栀和:“今日你得封赏,我特意叫人备了一桌酒菜,不过你迟迟未归,我们已经吃了。”
陈允渡边走边听她说话,仿佛这样,满身尘埃都能消散。
“好吃吗?”
“自然,两位厨娘特意准备的,签盘兔色泽红亮油润,边缘微焦,一上桌便被分食一空,若不是我眼疾手快,说不准一块都抢不着,他们啊,活像是好些日子没吃饭一样。”许栀和用略带夸张的语气道。
陈允渡:“签盘兔是吗?等过段时间不忙了,我去向两位厨娘拜师。”
许栀和微怔,旋即道:“那你可要想好了,两位厨娘说她们先当年的大厨师傅学了两年才掌握了火候,后来离开师门,这道菜便是出师之菜。”
陈允渡道:“我虽不算绝顶聪明之人,但当不会比厨娘愚笨。两年时间,博你一笑,倒也不亏。”
许栀和的步子一顿,一秒后才恢复正常。
“虽然我们吃过了,但我特意让人给你留了一份,”许栀和说,“不过现在八成冷了,我叫人给你热一热,你先去沐浴。”
陈允渡一一应下,任许栀和安排。
等沐浴完毕,换了身正装,陈允渡才松缓过来。
他随意用布巾擦了擦自己散落的墨发,而后随其披在身后,烟青色的长袍微微曳地,走动时,拂动地面上初生的草芽。
腰封比寻常正装宽松些许,主要是为了舒服。
许栀和抬眸看了他一眼,见他发梢还滴着水,让他坐下后取了布巾,帮他擦拭。
陈允渡像是被人定住,瞬间不再动弹,直到许栀和道:“你呆坐着作甚,你吃你的,我擦我的……还是说我力道大了?”
“没有,”陈允渡道,“刚刚好。”
许栀和将他发丝擦得半干就松开手,坐在陈允渡的对面看他吃饭。
陈允渡将手边的汤往许栀和的方向推了推,后者摇了摇头,“你喝,我喝过了。”
他便不再说话,安静地吃饭。
许栀和双手托腮,看着他速度不慢却依旧保持着优雅斯文地吃饭,不得不说这也是一种享受。她心中堆压了很多问题想要问出口,比如今日得封为什么不见他脸上的喜色,又为什么这么晚回来还没吃饭?
话在喉头酝酿,许栀和却不知道该怎么问。
不过现在能看着他在家吃饭,就已经足够了。没升官没关系,就算被贬也没关系,只要人好好的就行。她现在赚的银钱她和陈允渡还有悦悦加起来,一家人挥霍十辈子都用不完,若是觉得官场太苦,不如一家人寻个山清水秀、风景宜人的好地方定居。
汤匙放回碗中的清脆碰撞声唤回了许栀和的神游天外。
“吃完了?这么快?”许栀和不察时光流淌,下意识道。
陈允渡静默了一瞬,离他们一丈远的丫鬟踟蹰道:“大娘子……快一盏茶时间了,主君还等了你一会儿,见你没反应才……”
许栀和一本正经道:“……我走神了。”
看出来了,丫鬟心道。
毕竟刚坐下没一会儿,您的眼神就虚虚落在远处的花圃上,连带着姿势都没变过……也不知道你手现在酸不酸。
丫鬟心中闪过一大段话,脸上却是善解人意的笑:“大娘子,主君,你们先去安寝吧,剩下这些奴婢收拾。”
许栀和颔首,“有劳。”
回到房中,许栀和才想起自己还没洗沐,她朝陈允渡道:“你明日还需早起,先休息吧。今日吃了酒水,我去沐浴。”
陈允渡解衣裳的手顿住。
“那我走啦,早点休息,无需给我留灯。”许栀和补充。
“娘子还真贴心。”陈允渡无奈地一笑。
许栀和毫不谦虚:“一直都很贴心。”
顿了顿,她接着道,“还有今日之事,你若是不知道该怎么对我说,可以不用说。你……你若是觉得累了,咱们辞官归隐,我养你和悦悦两个,不成问题。”
陈允渡哑然失笑:“尚不至于此,不过娘子的话,为夫记下了。”
许栀和的胳膊上起了层鸡皮疙瘩。陈允渡低哑着嗓音自称“为夫”别有种感觉。她悄悄地捂住自己越跳越快的心脏,逃也似的离开了房中。
不知不觉,陈允渡在她心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以前她虽然没有刻意彰显,但实打实体验过权臣夫人的滋味,本以为难以放手,没想到看见陈允渡月下孤影独回,那些她以为很重要的东西,其实一文不值。
她是想要看见陈允渡的笑颜的,不是让她宽心的故作轻松,而是发自内心。
不过她知道,陈允渡现在要做的事情很费心力,用梅尧臣最常挂在嘴边的絮叨说就是——道阻且长。
……
翌日一早,晨光照常升起。
昨日陈允渡被官家留在宫中的消息传得很快,他们几乎是彻夜无眠,心中盘算着官家现在对这位能臣的态度,并准备根据他的态度行事。
没听说官家为了陈大人特意设宴奏丝竹啊……
是收回封赏?觉得连升两阶太快了有违常理?不应该啊,天子金口玉言,若朝令夕改,御史殿那群老头会唾沫星子淹了紫宸殿。
他们心中疑云重重,但看见陈允渡的身影时,还是下意识上前笑着攀谈。
第184章
“陈大人,恭贺你啊,昨日官家特意留你在宫中,我们都来不及向你道喜。”
“正是,陈大人,官家后面与你说了什么吗?”
这是来特意打探消息的。
尽管他们脸上的笑意将心底的算计掩饰得很好,但眼底的乌青还是暴露了他们。
陈允渡回忆起昨日之事。
朝会上群臣毕至,众人见证下,官家让身边最亲信的张公公亲自宣读圣旨。他一跃触及中枢,周遭众人的视线落在他身上,思绪纷纷。
羡慕,嫉妒,讨好,敬畏……
陈允渡接过了圣旨,将其捧在手上。后来朝会结束,冯京刚走到他身边,便被张惟吉拦了下来,“陈大人,请先留步。”
他说完,又看向站在陈允渡身边的冯京,带着几分为难道:“冯大人,官家还有事要找陈大人。您……”
“自然是陛下的事情要紧,”冯京双手抱拳向天一举以示恭敬,随后拍了拍陈允渡的肩膀,“那照泓,我先走了。等你有空我再与郑獬来同你庆贺。”
陈允渡颔首一礼,“冯兄慢走。”
冯京摆了摆手,转身离开,见梅尧臣还站在原地眼巴巴地瞧着这边,移步过去,“梅监事,陛下找照泓有事商议,我陪你一道回去吧。”
梅尧臣偏头朝陈允渡的方向看了几眼,微微点头,“好。”
他们是最后一拨离开紫宸殿的。除了被官家点名留下来的陈允渡,只剩下宫内大监,张惟吉一甩拂尘引步在前,“陈大人,官家在后汀院等您。”
后汀院陈允渡去过几次,相较于上书房的严肃威仪,能在后汀院商议之事会轻松许多。
两人一路上绕过御花园。春末时分,满城芳菲尾声,但御苑中群芳不肯收束,恣意绽放。玉砌雕栏之间,海垂丝海棠袅袅低垂,如粉雾般轻轻蘸着池水,西府海棠则如酒醉的霞光,浓酽地烧透了半壁天空。
琼楼玉宇的琉璃檐角在花影间错落隐现。
张惟吉对眼前景色见怪不怪,引着陈允渡步步上前,走入亭中,“陈大人在此稍坐片刻,陛下即刻就来。”
陈允渡坐下,有宫女上前侍奉茶水,他偏开视线,落在远处的一汪清泉中。
清泉中摆着姿态迥异的太湖石,延绵至岸边牡丹园,在这百花凋敝的季节,能看见硕大花朵压着碧枝,足以见工部虞园付出多少心血。
“爱卿在看牡丹?”
一道声音响起在耳后。
陈允渡认出声音的主人,站起身俯身行礼,“陛下。”
皇帝摆了摆手示意他起身,双手背在身后,站在亭台水榭中眺望远处,“那是前朝培育的花种姚黄。你老师与欧阳交情匪浅,当听闻过他《洛阳牡丹记》中‘姚黄者,千叶黄花,出于民姚氏家。’此句?”
陈允渡:“读过此书,姚黄魏紫并称花王花后,开国时名动天下,不过臣少时式微,不曾亲眼见过。”
皇帝侧头看他,忽地想起他出身农家,不曾见过这样名贵品种,情有可原。
顿了顿,皇帝道:“花王花后不过是世人冠以美称,宫中养它,不过是想增添几分春色罢了。”
他的声音渐渐变低,最后化作了虚无中的一声低叹。
陈允渡脑海中想起前几日郑獬与自己的抱怨。他在工部任职,虽不直接接触虞部事宜,但多多少少听说过一些,陛下这段时间对春花格外看重,务求满园春色浓烈,可现在诸花凋敝,虞园花匠为此挠破了头。
郑獬抱怨完,进入了正题:六部本就是为陛下分忧解难,如今虞部接下了这苦差,户部不批钱,巧妇难为无米之炊。陈允渡算了半日账,最后拨了银钱过去,郑獬刚欲再说话,被他挡了回来,“你若是嫌多,便还回来,一年春朝,到处都是用钱的地方。”
郑獬连忙打笑卖痴,“怎么会,照泓你忙体贴为兄,为兄甚是感激,哪里会多说什么。”
此言不虚,若不是他和陈允渡有交情在,换了任何一人此事都被会卡好些日子——从审核到批钱磨蹭半个月乃至一个月,一哭穷二卖惨,最后不情不愿批钱。至于陛下的震怒,火可烧不到户部。正是因为如此,他才被工部众人一致推了出来。
陈允渡听着官家对着春花的伤感之语,联想到郑獬与自己说的话,确认了一件事:陛下在留住春日。
自古以来,文人墨客多将美人比作花卉,以芳菲落暗喻红颜尽,再一联想到宫中遮蔽但仍有流出的传言可推断:贵妃的身子愈发差劲了。
今日之事,多半也与贵妃有关。
陈允渡一瞬间脑海中百转千回,但面色从始至终不曾改变,他安静地站在皇帝身后,等待着他的后文。
“爱卿这般聪颖,当明白我心之烦忧。”皇帝长叹一声,伸手接过一片不知从何处飘零的花瓣,“贵妃卧榻半年,前些日子精神恢复少许,来这御苑游玩,许是花开得宜,博了她一笑。”
“她许久不展笑颜,朕想,若是这春日再长一些,该多好。”
陈允渡抬眸看他。
“卿可千万不要与朕说什么植花之银可供多少米粮,多少春耕,这一辈子,朕也就任性过这么几回。”皇帝苦笑一声,“晏相公和包卿训斥过了,卿可别再说了……再者,朕虽久居深宫大殿,却也听说过陈卿你爱妻的传言,倘若今日换了她,你未必比朕清醒理智。”
“……”陈允渡找不到反驳的点,顿了顿道,“这比喻不妥,陛下慎言。”
“好好好,是朕情急说错,”皇帝改口,他走到亭台桌前落座,示意陈允渡在他对面坐下,“今日找你过来,是为了商议一件事。”
桌上陆续被摆上了菜肴。还有几道菜没上桌,便被他出声遣退,“都先退下。”
一瞬间,丫鬟太监纷纷退至百步开外,只留下了皇帝身后的张惟吉。
陈允渡:“陛下请说。”
皇帝看着陈允渡的双眸,一时失言,轻咳一声,道:“张惟吉,你说。”
张惟吉留下时心中猜到了这一幕,闻言,立刻将自己心头打过无数遍的腹稿说出:“禀陈大人,贵妃寿辰在即,陛下有意让你为其筹措寿典事宜。”
他尽可能放稳自己的声音,但尾音还是泄露了几分底气不足。
真是稀奇,在一个普普通通、刚升任四品的官员面前,他和陛下竟然会同时心虚。
陈允渡边走边听她说话,仿佛这样,满身尘埃都能消散。
“好吃吗?”
“自然,两位厨娘特意准备的,签盘兔色泽红亮油润,边缘微焦,一上桌便被分食一空,若不是我眼疾手快,说不准一块都抢不着,他们啊,活像是好些日子没吃饭一样。”许栀和用略带夸张的语气道。
陈允渡:“签盘兔是吗?等过段时间不忙了,我去向两位厨娘拜师。”
许栀和微怔,旋即道:“那你可要想好了,两位厨娘说她们先当年的大厨师傅学了两年才掌握了火候,后来离开师门,这道菜便是出师之菜。”
陈允渡道:“我虽不算绝顶聪明之人,但当不会比厨娘愚笨。两年时间,博你一笑,倒也不亏。”
许栀和的步子一顿,一秒后才恢复正常。
“虽然我们吃过了,但我特意让人给你留了一份,”许栀和说,“不过现在八成冷了,我叫人给你热一热,你先去沐浴。”
陈允渡一一应下,任许栀和安排。
等沐浴完毕,换了身正装,陈允渡才松缓过来。
他随意用布巾擦了擦自己散落的墨发,而后随其披在身后,烟青色的长袍微微曳地,走动时,拂动地面上初生的草芽。
腰封比寻常正装宽松些许,主要是为了舒服。
许栀和抬眸看了他一眼,见他发梢还滴着水,让他坐下后取了布巾,帮他擦拭。
陈允渡像是被人定住,瞬间不再动弹,直到许栀和道:“你呆坐着作甚,你吃你的,我擦我的……还是说我力道大了?”
“没有,”陈允渡道,“刚刚好。”
许栀和将他发丝擦得半干就松开手,坐在陈允渡的对面看他吃饭。
陈允渡将手边的汤往许栀和的方向推了推,后者摇了摇头,“你喝,我喝过了。”
他便不再说话,安静地吃饭。
许栀和双手托腮,看着他速度不慢却依旧保持着优雅斯文地吃饭,不得不说这也是一种享受。她心中堆压了很多问题想要问出口,比如今日得封为什么不见他脸上的喜色,又为什么这么晚回来还没吃饭?
话在喉头酝酿,许栀和却不知道该怎么问。
不过现在能看着他在家吃饭,就已经足够了。没升官没关系,就算被贬也没关系,只要人好好的就行。她现在赚的银钱她和陈允渡还有悦悦加起来,一家人挥霍十辈子都用不完,若是觉得官场太苦,不如一家人寻个山清水秀、风景宜人的好地方定居。
汤匙放回碗中的清脆碰撞声唤回了许栀和的神游天外。
“吃完了?这么快?”许栀和不察时光流淌,下意识道。
陈允渡静默了一瞬,离他们一丈远的丫鬟踟蹰道:“大娘子……快一盏茶时间了,主君还等了你一会儿,见你没反应才……”
许栀和一本正经道:“……我走神了。”
看出来了,丫鬟心道。
毕竟刚坐下没一会儿,您的眼神就虚虚落在远处的花圃上,连带着姿势都没变过……也不知道你手现在酸不酸。
丫鬟心中闪过一大段话,脸上却是善解人意的笑:“大娘子,主君,你们先去安寝吧,剩下这些奴婢收拾。”
许栀和颔首,“有劳。”
回到房中,许栀和才想起自己还没洗沐,她朝陈允渡道:“你明日还需早起,先休息吧。今日吃了酒水,我去沐浴。”
陈允渡解衣裳的手顿住。
“那我走啦,早点休息,无需给我留灯。”许栀和补充。
“娘子还真贴心。”陈允渡无奈地一笑。
许栀和毫不谦虚:“一直都很贴心。”
顿了顿,她接着道,“还有今日之事,你若是不知道该怎么对我说,可以不用说。你……你若是觉得累了,咱们辞官归隐,我养你和悦悦两个,不成问题。”
陈允渡哑然失笑:“尚不至于此,不过娘子的话,为夫记下了。”
许栀和的胳膊上起了层鸡皮疙瘩。陈允渡低哑着嗓音自称“为夫”别有种感觉。她悄悄地捂住自己越跳越快的心脏,逃也似的离开了房中。
不知不觉,陈允渡在她心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以前她虽然没有刻意彰显,但实打实体验过权臣夫人的滋味,本以为难以放手,没想到看见陈允渡月下孤影独回,那些她以为很重要的东西,其实一文不值。
她是想要看见陈允渡的笑颜的,不是让她宽心的故作轻松,而是发自内心。
不过她知道,陈允渡现在要做的事情很费心力,用梅尧臣最常挂在嘴边的絮叨说就是——道阻且长。
……
翌日一早,晨光照常升起。
昨日陈允渡被官家留在宫中的消息传得很快,他们几乎是彻夜无眠,心中盘算着官家现在对这位能臣的态度,并准备根据他的态度行事。
没听说官家为了陈大人特意设宴奏丝竹啊……
是收回封赏?觉得连升两阶太快了有违常理?不应该啊,天子金口玉言,若朝令夕改,御史殿那群老头会唾沫星子淹了紫宸殿。
他们心中疑云重重,但看见陈允渡的身影时,还是下意识上前笑着攀谈。
第184章
“陈大人,恭贺你啊,昨日官家特意留你在宫中,我们都来不及向你道喜。”
“正是,陈大人,官家后面与你说了什么吗?”
这是来特意打探消息的。
尽管他们脸上的笑意将心底的算计掩饰得很好,但眼底的乌青还是暴露了他们。
陈允渡回忆起昨日之事。
朝会上群臣毕至,众人见证下,官家让身边最亲信的张公公亲自宣读圣旨。他一跃触及中枢,周遭众人的视线落在他身上,思绪纷纷。
羡慕,嫉妒,讨好,敬畏……
陈允渡接过了圣旨,将其捧在手上。后来朝会结束,冯京刚走到他身边,便被张惟吉拦了下来,“陈大人,请先留步。”
他说完,又看向站在陈允渡身边的冯京,带着几分为难道:“冯大人,官家还有事要找陈大人。您……”
“自然是陛下的事情要紧,”冯京双手抱拳向天一举以示恭敬,随后拍了拍陈允渡的肩膀,“那照泓,我先走了。等你有空我再与郑獬来同你庆贺。”
陈允渡颔首一礼,“冯兄慢走。”
冯京摆了摆手,转身离开,见梅尧臣还站在原地眼巴巴地瞧着这边,移步过去,“梅监事,陛下找照泓有事商议,我陪你一道回去吧。”
梅尧臣偏头朝陈允渡的方向看了几眼,微微点头,“好。”
他们是最后一拨离开紫宸殿的。除了被官家点名留下来的陈允渡,只剩下宫内大监,张惟吉一甩拂尘引步在前,“陈大人,官家在后汀院等您。”
后汀院陈允渡去过几次,相较于上书房的严肃威仪,能在后汀院商议之事会轻松许多。
两人一路上绕过御花园。春末时分,满城芳菲尾声,但御苑中群芳不肯收束,恣意绽放。玉砌雕栏之间,海垂丝海棠袅袅低垂,如粉雾般轻轻蘸着池水,西府海棠则如酒醉的霞光,浓酽地烧透了半壁天空。
琼楼玉宇的琉璃檐角在花影间错落隐现。
张惟吉对眼前景色见怪不怪,引着陈允渡步步上前,走入亭中,“陈大人在此稍坐片刻,陛下即刻就来。”
陈允渡坐下,有宫女上前侍奉茶水,他偏开视线,落在远处的一汪清泉中。
清泉中摆着姿态迥异的太湖石,延绵至岸边牡丹园,在这百花凋敝的季节,能看见硕大花朵压着碧枝,足以见工部虞园付出多少心血。
“爱卿在看牡丹?”
一道声音响起在耳后。
陈允渡认出声音的主人,站起身俯身行礼,“陛下。”
皇帝摆了摆手示意他起身,双手背在身后,站在亭台水榭中眺望远处,“那是前朝培育的花种姚黄。你老师与欧阳交情匪浅,当听闻过他《洛阳牡丹记》中‘姚黄者,千叶黄花,出于民姚氏家。’此句?”
陈允渡:“读过此书,姚黄魏紫并称花王花后,开国时名动天下,不过臣少时式微,不曾亲眼见过。”
皇帝侧头看他,忽地想起他出身农家,不曾见过这样名贵品种,情有可原。
顿了顿,皇帝道:“花王花后不过是世人冠以美称,宫中养它,不过是想增添几分春色罢了。”
他的声音渐渐变低,最后化作了虚无中的一声低叹。
陈允渡脑海中想起前几日郑獬与自己的抱怨。他在工部任职,虽不直接接触虞部事宜,但多多少少听说过一些,陛下这段时间对春花格外看重,务求满园春色浓烈,可现在诸花凋敝,虞园花匠为此挠破了头。
郑獬抱怨完,进入了正题:六部本就是为陛下分忧解难,如今虞部接下了这苦差,户部不批钱,巧妇难为无米之炊。陈允渡算了半日账,最后拨了银钱过去,郑獬刚欲再说话,被他挡了回来,“你若是嫌多,便还回来,一年春朝,到处都是用钱的地方。”
郑獬连忙打笑卖痴,“怎么会,照泓你忙体贴为兄,为兄甚是感激,哪里会多说什么。”
此言不虚,若不是他和陈允渡有交情在,换了任何一人此事都被会卡好些日子——从审核到批钱磨蹭半个月乃至一个月,一哭穷二卖惨,最后不情不愿批钱。至于陛下的震怒,火可烧不到户部。正是因为如此,他才被工部众人一致推了出来。
陈允渡听着官家对着春花的伤感之语,联想到郑獬与自己说的话,确认了一件事:陛下在留住春日。
自古以来,文人墨客多将美人比作花卉,以芳菲落暗喻红颜尽,再一联想到宫中遮蔽但仍有流出的传言可推断:贵妃的身子愈发差劲了。
今日之事,多半也与贵妃有关。
陈允渡一瞬间脑海中百转千回,但面色从始至终不曾改变,他安静地站在皇帝身后,等待着他的后文。
“爱卿这般聪颖,当明白我心之烦忧。”皇帝长叹一声,伸手接过一片不知从何处飘零的花瓣,“贵妃卧榻半年,前些日子精神恢复少许,来这御苑游玩,许是花开得宜,博了她一笑。”
“她许久不展笑颜,朕想,若是这春日再长一些,该多好。”
陈允渡抬眸看他。
“卿可千万不要与朕说什么植花之银可供多少米粮,多少春耕,这一辈子,朕也就任性过这么几回。”皇帝苦笑一声,“晏相公和包卿训斥过了,卿可别再说了……再者,朕虽久居深宫大殿,却也听说过陈卿你爱妻的传言,倘若今日换了她,你未必比朕清醒理智。”
“……”陈允渡找不到反驳的点,顿了顿道,“这比喻不妥,陛下慎言。”
“好好好,是朕情急说错,”皇帝改口,他走到亭台桌前落座,示意陈允渡在他对面坐下,“今日找你过来,是为了商议一件事。”
桌上陆续被摆上了菜肴。还有几道菜没上桌,便被他出声遣退,“都先退下。”
一瞬间,丫鬟太监纷纷退至百步开外,只留下了皇帝身后的张惟吉。
陈允渡:“陛下请说。”
皇帝看着陈允渡的双眸,一时失言,轻咳一声,道:“张惟吉,你说。”
张惟吉留下时心中猜到了这一幕,闻言,立刻将自己心头打过无数遍的腹稿说出:“禀陈大人,贵妃寿辰在即,陛下有意让你为其筹措寿典事宜。”
他尽可能放稳自己的声音,但尾音还是泄露了几分底气不足。
真是稀奇,在一个普普通通、刚升任四品的官员面前,他和陛下竟然会同时心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