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县令庶女 第7节
方梨心中悚然惊了一下,往后猛地退了好几步,才站稳身形。
“姑娘醒了,想喝水。屋里炉子空了,还请妈妈想想办法。”方梨垂下眉眼,轻声道。
守在门口的婆子往地上吐了一个唾沫,口中抱怨着,“一天天的,事儿忒多!”
婆子腿脚稳健,很快就将水提了过来。方梨拎过水,走到炉子边,抿了抿唇,一声不吭开始起炉烧水。
水渐渐开了,发出咕噜咕噜的声音,许栀和正望着壶嘴蒸腾的热气,忽然听到外头的响动。
外面的交谈声有些模糊,若有似无的。许栀和凝神听了片刻,终于放下心底的那块石头——小舅来了!
张家虽然农户出身,但老大老二吃苦肯干,三娘又嫁给了当时的县丞,日子一天比一天的好了起来。
富裕起来后,张家父母深谙读书明理的重要性,立刻将尚还年幼的小四送去书院读书。小四也没辜负全家人的期望,发奋好学,成了水阳县唯一一个被推举去白鹿洞书院念书的。
小舅受先生点播开蒙,眼界见识自然高了许多,知道她遇到这样的事情,断然不会坐视不理。
水开了,方梨用布巾包着壶柄,将烧开的水壶移到空地上放着,又灌满汤婆子,塞到许栀和的怀中。
外面,许府的下人正满脸堆着笑,“张家舅少爷,哪阵风把你给吹来了?”
他一边与张弗庸寒暄,一边在背后挥了挥手,示意那人快去禀告大娘子吕氏。
张弗庸昨夜看了许栀和送来的信,心中怒不可遏,姐姐嫁到许家还没三年,留下尚在襁褓中的许栀和撒手人寰。许家大娘子正生了四姑娘,定然不会好生照顾三姐生下的庶女。
他和父兄怜惜许栀和年幼丧母,想接回张家养着。
虽然是在村里,但是只要有他一口吃食,就决计不会让许栀和挨饿。
可许县令自己照顾不好她,却又怕落人口舌,非要拦着他,“三丫头是我许家的女儿,我尚建在,她上头的嫡母也还在,哪有把孩子送出去给别人养的道理?”
张弗庸那时候不过十二岁,人微言轻,家中两个兄长和他一个意思,却被吕氏微微笑着驳斥回来:“跟在我们身后,三丫头以后出去还是县丞之女,官家小姐,以后寻个好人家,只消坐在家中享清福。若是跟着你们,一辈子面朝黄土面朝天,日后在村中草草找个莽夫嫁了,还有什么前途可言?”
张家两个兄长心中气愤,却又不得不承认吕氏说的对。
许栀和留在许家,确实比住在村子里有前途。
年幼的张弗庸被带大哥二哥走了,还真信了这样做是为了外甥女好。
现在,他恨不能指着吕氏的鼻尖问:这就是当初所谓的好姻缘?享清福?
正堂中,吕氏听说张家四郎过来,心中咯噔一下。
她昨晚才和许县令谈及三丫头的婚配,这张家四郎怎么会得到消息。
旁边的孙妈妈宽慰道:“大娘子也不必心焦。说不定张家郎君过来,为的不是三姑娘的事情。”
对,对!昨天晚上才说,张家四郎又不是大罗神仙,到哪里知道许县令的计划。
吕氏忙喝了两口茶压惊,披上袄子,走到外面扬起笑,“张家郎君怎地突然过来?是有什么急事吗?”
张弗庸一身灰青色的长袍,头冠整齐,一眼望去,不像寻常书生纤细瘦弱,反倒骨骼精壮,是个田里做农活的一把好手。
他在白鹿洞书院读书,被汤夫子相中,和汤家小姐汤昭云结亲。金科又中了举,吕氏虽然打心眼里瞧不上张家,觉得他们都是草莽出身,但人到了门口,她却万万不愿意与之结怨的。
张弗庸没被吕氏脸上温和静好的笑容迷惑。他今日来的时候气愤得不行,汤娘子却拦住了他。
汤昭云道:“栀和托人传信,手中拿着三姐的信物,想来在家中被约束。你去了,可千万别直讲婚配之事。”
要是说了,就等于许栀和给人做妾的风声已经传出去。许栀和免不得要被许县令和吕氏怀疑是她泄露了风声。
这样一来,惹了吕氏和许县令恼怒厌弃,日后还有什么好日子可言。
汤昭云顿了顿,温声道:“相公先带上这三件绸缎衣裳,等我一等,我与相公同去。”
张弗庸固然有心想要帮助外甥女,但内宅里的弯弯道道,终究不如从小接触的汤昭云拿手。
汤昭云生于书香门第,说话办事体贴周到,她的意见,张弗庸自然会认真听。
他原先被怒火中烧,不管不顾就要质问个清楚,听到汤昭云的话,冷静了下来,朝着汤娘子认真道:“多谢娘子提点。”
张弗庸伸手拿起汤娘子虚虚指着的一叠衣裳。这些衣裳是汤娘子前些日子找人定做的,正崭新。
……
张弗庸望着吕氏,逼迫自己挤出一道笑容,“许家大娘子安好。家中妻嫂近日在家纺织,做了几身新衣裳拿来给栀和。不知道栀和现在可在家中?”
不是为了婚配之事。
吕氏心底悄摸着松了一口气,旋即脸上流露出两分忧愁,“张家郎君来得不巧,昨儿夜里下了霜,栀和不慎染了风寒。我心底也正发愁呢。”
说着说着,她抬头看向张弗庸,笑道:“现在张郎君过来,到叫我这个做嫡母的心底松了一口气。我陪郎君一道进去瞧瞧?”
儿大避母,女大避父。况且张弗庸还只是舅舅,自然不能独自进闺阁女子卧房。
传出去叫人听见,像什么样子。
须得有她作陪,这才叫名正言顺。
只要她在旁边看着,三丫头必然不敢说出什么不该说的。
张弗庸心底憋着一口气,但为了外甥女的名声,硬生生地忍住,“有劳大娘子。”
两人前后脚走进西屋。
西屋中,听到声响的许栀和拉起衿被,盖在了自己的身上。
额间,有她特意点在额头上的水,零零散散分布在额头,看着倒真像是做噩梦,盗了虚汗。
吕氏一面进门,一面扬声道:“栀和,好姑娘,你瞧瞧谁来看你了……”
她话音未落,看见许栀和微合着双目,气息虚弱地躺在床上。
方梨朝着吕氏遥遥一拜,恭敬道:“大娘子,姑娘刚刚睡下。”
似乎是为了附和方梨的话,床上的许栀和哼唧两声,似乎睡得极其不安稳。
吕氏心中怀疑,却碍着张弗庸站在旁边,不好直接上去伸手探个究竟。
她有些可惜的低叹:“看来郎君时间来得不巧。若郎君有要事,自去忙吧。衣服我来代为保管,等栀和醒了,我交给她。”
张弗庸还没有来得及做出回应,只见床上躺着的许栀和颤抖了起来,像是梦呓一般哭喃道:“我……我不嫁……”
吕氏的面色瞬间冷了下去。
与旁边的孙妈妈对视一眼,她藏在袖中的手狠狠攥紧:这哪里是梦魇了!分明是故意借着做噩梦,向长辈故意告状呢!
只可惜她心底知道,孙妈妈也知道,却当着张弗庸的面,奈何不得许栀和。
从前怎么不知道,三丫头还有这样深沉的心思?
第8章
许栀和小娘没了,在府中向来没有什么存在感。如今看来,终究是她太过放纵手底下的庶子庶女了。
一个个的,自以为同住在屋檐底下,吃着一家饭,便真拿自己当主子,不知道天高地厚了。
张弗庸满心满眼都在外甥女身上,听到她梦呓,三两步走到许栀和的身边,“栀和?栀和,我是小舅。”
许栀和佯装从噩梦中惊醒,睁眼后看见张弗庸一脸担忧地看着她,心中委屈迸发,伸手紧紧拽着张弗庸的袖子。
一滴眼泪将落未落地挂在眼睫上,看上去脆弱又可怜,叫人心疼不已。
张弗庸安抚着她,“小舅在呢。栀和别怕。方梨,一直是你贴近伺候姑娘,你来说说,究竟是发生了什么事情?什么嫁不嫁的?”
许栀和低垂着眼眸,听到张弗庸的问话,忍不住在心底给他叫了声好。
不愧是她的小舅,会顺着她的话往下说。
方梨有些为难地看向吕氏。
吕氏上前两步,拿起帕子抿在嘴边,“料是有什么误会?是三姑娘在说梦话呢?”
张弗庸却没有理会她,直直地看着方梨,“你放心说。你是我张家的人,身契还在张家手中,旁人奈何不得你。”
被指“旁人”吕氏的脸刷地一下白了,心中又惊怒又委屈。
真是小门小户出身,讲话都如此难听!什么旁人,不就是在点她么!
方梨得了张弗庸的保证,带着哭腔道:“舅少爷,老爷和大娘子正商量着,要把小姐送给魏县尉当妾呢!”
张弗庸猛地回头,直勾勾地盯着吕氏,活像是要把她看出一个洞来。
他毕竟是一个成年男子,身量高大,能坐在厅前写文章,也能站在田中忙农桑,一身腱子肉,怕是几个家丁都不够看。
吕氏被他看得发怵,往后退了几步,倚靠在孙妈妈的身上。
张弗庸忍着脾气问:“大娘子,给人当妾是什么意思?”
吕氏避开了他的视线。甚至在脑海中想:张小娘不也是给人做妾?她的女儿走了她亲娘的路子,有什么好奇怪?
张弗庸道:“吕大娘子,我看在你是栀和嫡母的份上才和你好言好语的说话。怎么说,栀和也算我们半个张家人,若是真有给栀和相看人家的意思,多少也该知会我们一声吧?”
吕氏道:“原是要说的。不过事发突然,还没来得及和张家说。张家郎君莫要生气,坐下来听我慢慢说……”
两人对峙之时,外头忽然传来一声不合时宜的声音。
“——多谢。”
外头传来了汤昭云的声音。
她出门走的急,上了马车,才发觉自己头饰简单,在马车上重新修整后,才下了马车。
人靠衣装马靠鞍。汤昭云在村里这些虚的自然可以不当一回事,但今天面见县令夫人,她总该打扮浓重些,才不至于叫人看轻了。
张弗庸瞪了吕氏一眼,安抚地拍了拍许栀和背,“放心,今日我和你舅母在此,谁都不能委屈了你。”
孙妈妈见他说话夹枪带棒,忍不住嘀咕了一声,“舅少爷这句话可就不对了。三姑娘好端端的坐在院子中,谁敢委屈她啊。您好歹也是在白鹿洞书院念过书的人,怎地讲话如此不中听!”
“不中听就对了,我家相公只是一个大老粗,自然比不上吕大娘子。”
汤昭云身姿娇小,穿着鹅黄襦裙,眉间描了梨花花钿,一颦一笑温文尔雅,声音也是温温柔柔的。
吕氏眯起眼睛上下打量着来人。在张家四郎的娘子身上,她竟看不出半点乡下人的粗鄙。
面容娇嫩,身量纤纤,一看就没有做过农活,可见嫁给张家四郎后,是一点委屈也没有受。
不光是吕氏望着汤娘子,就连许栀和也忍不住被小舅母汤昭云吸引住了。
小舅母和小舅成婚五年,只有逢年过节,才有可能见上一面。而且给许栀和送东西,大多是小舅独自前来,适而,许栀和乍然觉得眼生。
真见到了,她心中浮起的第一个想法是——这不就是妥妥的俏小姐和糙汉吗?
“姑娘醒了,想喝水。屋里炉子空了,还请妈妈想想办法。”方梨垂下眉眼,轻声道。
守在门口的婆子往地上吐了一个唾沫,口中抱怨着,“一天天的,事儿忒多!”
婆子腿脚稳健,很快就将水提了过来。方梨拎过水,走到炉子边,抿了抿唇,一声不吭开始起炉烧水。
水渐渐开了,发出咕噜咕噜的声音,许栀和正望着壶嘴蒸腾的热气,忽然听到外头的响动。
外面的交谈声有些模糊,若有似无的。许栀和凝神听了片刻,终于放下心底的那块石头——小舅来了!
张家虽然农户出身,但老大老二吃苦肯干,三娘又嫁给了当时的县丞,日子一天比一天的好了起来。
富裕起来后,张家父母深谙读书明理的重要性,立刻将尚还年幼的小四送去书院读书。小四也没辜负全家人的期望,发奋好学,成了水阳县唯一一个被推举去白鹿洞书院念书的。
小舅受先生点播开蒙,眼界见识自然高了许多,知道她遇到这样的事情,断然不会坐视不理。
水开了,方梨用布巾包着壶柄,将烧开的水壶移到空地上放着,又灌满汤婆子,塞到许栀和的怀中。
外面,许府的下人正满脸堆着笑,“张家舅少爷,哪阵风把你给吹来了?”
他一边与张弗庸寒暄,一边在背后挥了挥手,示意那人快去禀告大娘子吕氏。
张弗庸昨夜看了许栀和送来的信,心中怒不可遏,姐姐嫁到许家还没三年,留下尚在襁褓中的许栀和撒手人寰。许家大娘子正生了四姑娘,定然不会好生照顾三姐生下的庶女。
他和父兄怜惜许栀和年幼丧母,想接回张家养着。
虽然是在村里,但是只要有他一口吃食,就决计不会让许栀和挨饿。
可许县令自己照顾不好她,却又怕落人口舌,非要拦着他,“三丫头是我许家的女儿,我尚建在,她上头的嫡母也还在,哪有把孩子送出去给别人养的道理?”
张弗庸那时候不过十二岁,人微言轻,家中两个兄长和他一个意思,却被吕氏微微笑着驳斥回来:“跟在我们身后,三丫头以后出去还是县丞之女,官家小姐,以后寻个好人家,只消坐在家中享清福。若是跟着你们,一辈子面朝黄土面朝天,日后在村中草草找个莽夫嫁了,还有什么前途可言?”
张家两个兄长心中气愤,却又不得不承认吕氏说的对。
许栀和留在许家,确实比住在村子里有前途。
年幼的张弗庸被带大哥二哥走了,还真信了这样做是为了外甥女好。
现在,他恨不能指着吕氏的鼻尖问:这就是当初所谓的好姻缘?享清福?
正堂中,吕氏听说张家四郎过来,心中咯噔一下。
她昨晚才和许县令谈及三丫头的婚配,这张家四郎怎么会得到消息。
旁边的孙妈妈宽慰道:“大娘子也不必心焦。说不定张家郎君过来,为的不是三姑娘的事情。”
对,对!昨天晚上才说,张家四郎又不是大罗神仙,到哪里知道许县令的计划。
吕氏忙喝了两口茶压惊,披上袄子,走到外面扬起笑,“张家郎君怎地突然过来?是有什么急事吗?”
张弗庸一身灰青色的长袍,头冠整齐,一眼望去,不像寻常书生纤细瘦弱,反倒骨骼精壮,是个田里做农活的一把好手。
他在白鹿洞书院读书,被汤夫子相中,和汤家小姐汤昭云结亲。金科又中了举,吕氏虽然打心眼里瞧不上张家,觉得他们都是草莽出身,但人到了门口,她却万万不愿意与之结怨的。
张弗庸没被吕氏脸上温和静好的笑容迷惑。他今日来的时候气愤得不行,汤娘子却拦住了他。
汤昭云道:“栀和托人传信,手中拿着三姐的信物,想来在家中被约束。你去了,可千万别直讲婚配之事。”
要是说了,就等于许栀和给人做妾的风声已经传出去。许栀和免不得要被许县令和吕氏怀疑是她泄露了风声。
这样一来,惹了吕氏和许县令恼怒厌弃,日后还有什么好日子可言。
汤昭云顿了顿,温声道:“相公先带上这三件绸缎衣裳,等我一等,我与相公同去。”
张弗庸固然有心想要帮助外甥女,但内宅里的弯弯道道,终究不如从小接触的汤昭云拿手。
汤昭云生于书香门第,说话办事体贴周到,她的意见,张弗庸自然会认真听。
他原先被怒火中烧,不管不顾就要质问个清楚,听到汤昭云的话,冷静了下来,朝着汤娘子认真道:“多谢娘子提点。”
张弗庸伸手拿起汤娘子虚虚指着的一叠衣裳。这些衣裳是汤娘子前些日子找人定做的,正崭新。
……
张弗庸望着吕氏,逼迫自己挤出一道笑容,“许家大娘子安好。家中妻嫂近日在家纺织,做了几身新衣裳拿来给栀和。不知道栀和现在可在家中?”
不是为了婚配之事。
吕氏心底悄摸着松了一口气,旋即脸上流露出两分忧愁,“张家郎君来得不巧,昨儿夜里下了霜,栀和不慎染了风寒。我心底也正发愁呢。”
说着说着,她抬头看向张弗庸,笑道:“现在张郎君过来,到叫我这个做嫡母的心底松了一口气。我陪郎君一道进去瞧瞧?”
儿大避母,女大避父。况且张弗庸还只是舅舅,自然不能独自进闺阁女子卧房。
传出去叫人听见,像什么样子。
须得有她作陪,这才叫名正言顺。
只要她在旁边看着,三丫头必然不敢说出什么不该说的。
张弗庸心底憋着一口气,但为了外甥女的名声,硬生生地忍住,“有劳大娘子。”
两人前后脚走进西屋。
西屋中,听到声响的许栀和拉起衿被,盖在了自己的身上。
额间,有她特意点在额头上的水,零零散散分布在额头,看着倒真像是做噩梦,盗了虚汗。
吕氏一面进门,一面扬声道:“栀和,好姑娘,你瞧瞧谁来看你了……”
她话音未落,看见许栀和微合着双目,气息虚弱地躺在床上。
方梨朝着吕氏遥遥一拜,恭敬道:“大娘子,姑娘刚刚睡下。”
似乎是为了附和方梨的话,床上的许栀和哼唧两声,似乎睡得极其不安稳。
吕氏心中怀疑,却碍着张弗庸站在旁边,不好直接上去伸手探个究竟。
她有些可惜的低叹:“看来郎君时间来得不巧。若郎君有要事,自去忙吧。衣服我来代为保管,等栀和醒了,我交给她。”
张弗庸还没有来得及做出回应,只见床上躺着的许栀和颤抖了起来,像是梦呓一般哭喃道:“我……我不嫁……”
吕氏的面色瞬间冷了下去。
与旁边的孙妈妈对视一眼,她藏在袖中的手狠狠攥紧:这哪里是梦魇了!分明是故意借着做噩梦,向长辈故意告状呢!
只可惜她心底知道,孙妈妈也知道,却当着张弗庸的面,奈何不得许栀和。
从前怎么不知道,三丫头还有这样深沉的心思?
第8章
许栀和小娘没了,在府中向来没有什么存在感。如今看来,终究是她太过放纵手底下的庶子庶女了。
一个个的,自以为同住在屋檐底下,吃着一家饭,便真拿自己当主子,不知道天高地厚了。
张弗庸满心满眼都在外甥女身上,听到她梦呓,三两步走到许栀和的身边,“栀和?栀和,我是小舅。”
许栀和佯装从噩梦中惊醒,睁眼后看见张弗庸一脸担忧地看着她,心中委屈迸发,伸手紧紧拽着张弗庸的袖子。
一滴眼泪将落未落地挂在眼睫上,看上去脆弱又可怜,叫人心疼不已。
张弗庸安抚着她,“小舅在呢。栀和别怕。方梨,一直是你贴近伺候姑娘,你来说说,究竟是发生了什么事情?什么嫁不嫁的?”
许栀和低垂着眼眸,听到张弗庸的问话,忍不住在心底给他叫了声好。
不愧是她的小舅,会顺着她的话往下说。
方梨有些为难地看向吕氏。
吕氏上前两步,拿起帕子抿在嘴边,“料是有什么误会?是三姑娘在说梦话呢?”
张弗庸却没有理会她,直直地看着方梨,“你放心说。你是我张家的人,身契还在张家手中,旁人奈何不得你。”
被指“旁人”吕氏的脸刷地一下白了,心中又惊怒又委屈。
真是小门小户出身,讲话都如此难听!什么旁人,不就是在点她么!
方梨得了张弗庸的保证,带着哭腔道:“舅少爷,老爷和大娘子正商量着,要把小姐送给魏县尉当妾呢!”
张弗庸猛地回头,直勾勾地盯着吕氏,活像是要把她看出一个洞来。
他毕竟是一个成年男子,身量高大,能坐在厅前写文章,也能站在田中忙农桑,一身腱子肉,怕是几个家丁都不够看。
吕氏被他看得发怵,往后退了几步,倚靠在孙妈妈的身上。
张弗庸忍着脾气问:“大娘子,给人当妾是什么意思?”
吕氏避开了他的视线。甚至在脑海中想:张小娘不也是给人做妾?她的女儿走了她亲娘的路子,有什么好奇怪?
张弗庸道:“吕大娘子,我看在你是栀和嫡母的份上才和你好言好语的说话。怎么说,栀和也算我们半个张家人,若是真有给栀和相看人家的意思,多少也该知会我们一声吧?”
吕氏道:“原是要说的。不过事发突然,还没来得及和张家说。张家郎君莫要生气,坐下来听我慢慢说……”
两人对峙之时,外头忽然传来一声不合时宜的声音。
“——多谢。”
外头传来了汤昭云的声音。
她出门走的急,上了马车,才发觉自己头饰简单,在马车上重新修整后,才下了马车。
人靠衣装马靠鞍。汤昭云在村里这些虚的自然可以不当一回事,但今天面见县令夫人,她总该打扮浓重些,才不至于叫人看轻了。
张弗庸瞪了吕氏一眼,安抚地拍了拍许栀和背,“放心,今日我和你舅母在此,谁都不能委屈了你。”
孙妈妈见他说话夹枪带棒,忍不住嘀咕了一声,“舅少爷这句话可就不对了。三姑娘好端端的坐在院子中,谁敢委屈她啊。您好歹也是在白鹿洞书院念过书的人,怎地讲话如此不中听!”
“不中听就对了,我家相公只是一个大老粗,自然比不上吕大娘子。”
汤昭云身姿娇小,穿着鹅黄襦裙,眉间描了梨花花钿,一颦一笑温文尔雅,声音也是温温柔柔的。
吕氏眯起眼睛上下打量着来人。在张家四郎的娘子身上,她竟看不出半点乡下人的粗鄙。
面容娇嫩,身量纤纤,一看就没有做过农活,可见嫁给张家四郎后,是一点委屈也没有受。
不光是吕氏望着汤娘子,就连许栀和也忍不住被小舅母汤昭云吸引住了。
小舅母和小舅成婚五年,只有逢年过节,才有可能见上一面。而且给许栀和送东西,大多是小舅独自前来,适而,许栀和乍然觉得眼生。
真见到了,她心中浮起的第一个想法是——这不就是妥妥的俏小姐和糙汉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