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守村人 第398节
“快,再往前走一点,壶口瀑布这么早就没有冰了?从上游过来,吓一跳。”
汤和擦着冷汗,向队伍喊,他们在黄河上走一走,结果冰不行了,赶紧跑到岸上。
随后一群冰,对,一群,大大小小的冰块冲下去,他们提前陆地行舟。
今天过壶口瀑布,还有冰存在,他们不敢下去,只能在陆地上继续依靠轮子走。
得找个好的位置进河里,改成船,轱辘的速度慢。
今天二月十四了,走了九天才到这里,都是陆地耽搁的。
黄河基本上全线开河,波涛汹涌,瀑布的水流湍急,得到下面一段距离才能进去。
第566章 中途补给盼未来
黄河沿岸,尤其在壶口瀑布的位置,自古有人居住,元朝没有旱地行舟,大明刚建国不久,更不涉及到这里的事情。
不过有种地的人,还有渔民,现在的季节渔民不会划船进河里,但他们会在岸上撒网。
“都差不多这个时候,除非有时天突然降温,那个上游可就完喽!”
“叫几字段的地方,凌汛啊!”
“下游也一样,现在开正常,晚一点便是桃花汛,该冲的冲,该淹的淹。”
“咱顾得上自己就好,哪管得了其他人,冬天凿冰窟窿抓的鱼没卖出去几条,日子难啊!”
“都会刨窟窿,鱼看到光亮就到窟窿的位置,谁还买鱼?”
“等水缓一缓,放船下去,才是赚钱的时候。”
“对对对,要说在此次操船,还得是看咱们的能耐,别人的船……船……那是船?”
几个人正在聊天,边说话边抛网捕鱼。
然后他们就看到了身后的路上有……船路过?
二十艘长了轱辘的船在‘航行’?关键速度还不慢呢,总感觉路面不平会翻……船?
船的前面有个冒烟的东西在跑,嗡嗡嗡的。
“怎么做出来的?他们的船看上去跟咱们的船不一样。”
“朝廷的船,看旗,惹不得,快驿。”
“轱辘轻巧啊!不那么沉。”
“不是木头的,稀奇。”
“快,转眼就跑远了。”
“那轱辘在水里管用吗?”
“可能不是船吧?就是把车做成船的样子。”
渔民们的话题转移到刚刚看到的船上,打算统一下说辞,回头讲给别人听。
汤和这边可不管渔民想啥,他们的船下水了,轮子换成明轮,蒸汽机挪到船里,工匠们修改一番,就成了明轮船。
船队顺流而下,速度飞快,他们需要路过秦王殿下的地方时去一趟长安,装煤。
路上耽误的时间长,怕车轱辘承受不住重量,他们丢弃了一部分煤,想用现在剩的煤赶回南京是不可能了。
在扔煤的时候大家就想好了去长安,那里有煤,而且还是秦王殿下的封地,有秦王府的人手。
从船下的位置,走一段顺流,接着转向渭水,这段为逆流,就到长安了。
整个两段的河,加起来百多里,顺流的速度快,嗖就蹿下去了。
逆流也不慢,中午的时候放船下水,半夜的时候抵达长安。
秦王府的人不敢怠慢,一边叫人装煤、装水,一边端上来馄饨,热毛巾敷一敷手背和脸,大家的脸上都皴了,怎么遮挡也没用。
就这还是抹了石脂和甘油后的结果,否则那脸一辈子都甭想恢复过来了,有如守海岛晒黑的人,脸色变不回来的。
八十一个人敷完手脸,先不忙着吃东西,又抹一遍护肤品,他们也怕留下一辈子的痕迹。
馄饨都是小的,吹一吹便能吃,大的那种烫嘴。
等他们吃完馄饨,那边装好,他们直接上船,走喽!顺流进黄河,冲啊!
……
“运回来一批盐,果然全是石头,淡淡的粉色,这种会吃死人的,又苦又涩,吃多了上吐下泻,人就没了。”
“骆驼能吃,牲畜不怕,人比不上牲畜。”“人比牲口强,快帮着挖池子,指望池子晒盐。”
和林城这里的牧民帮忙一起挖池子,需要把冻土层挖开,再回填一部分岩石和沙子,最后压实。
滩晒法不需要那么深的坑,不利于把卤水从一个池子挪到另一个池子里。
挖浅了不行,冻土层一化冻,池子的高低又变了。
破冻土层先爆破,再用挖掘机和人一起清理,岩盐送过来粉碎,等着池子建好了用河水溶解。
这等设计方面的事情不需要力工操心,他们只管按照吩咐卖力气。
“滩晒法,谁能想到在和林城的浑河旁边会有人用滩晒法提纯盐?”
朱樉看着热火朝天的工地,一脸自豪的模样。
“从今往后,和林城将是整个地区的中心城,要扩建,把那个小山包装进新城郭中。”
朱标在考虑政治经济方面的情况,有了源源不断的盐,但凡知道情况的人必然得到和林城来换盐。
经过滩晒法做的盐比沙漠、戈壁、荒漠里盐碱地那种盐好多了。
而且这里的风大,日照时间相对短,却不差取几次盐的。
采用的方式是:迎风制卤、卤克卤、不走回头卤、冰下抽咸、盐上生盐。
一步步沉淀与提纯,如此做出来的盐就是特别好的盐了。
如此操作,同样耗费大量人工,很辛苦,居住在这里的人和牧民却不在乎。
再辛苦能有比吃不到盐还辛苦?放牧的时候没有盐,遇到盐碱地,有牲口去舔,人得挖了土煮啊!煮了还是苦涩。
“殿下说得是,有了盐便有了凝聚力,除非咱们用盐来剥削牧民,比如一张羊皮换二斤盐。”
里长认同朱标的话,周围几百里,甚至上千里范围的牧民会过来换盐。
顺便把盐带着去不方便移动的百姓人家,跟对方再交换一下。
若是他们交换的价钱高,那么和林城派队伍出去送盐。
“盐,人,来,多,笑,嗯!嘿嘿嘿嘿!”朱闻天找到机会出声。
“憨憨都看出来了,牧民的脸上始终带着笑容,眼睛亮亮的。”
朱樉现在可以很自然地理解憨憨说的话,他看出来了,牧民从最开始的麻木、眼神空洞,到现在总是笑,神采奕奕,形成强烈的反差。
里长笑着说:“曾经牧民过来是生活所迫,到城外等待命运的审判。
他们不熟悉大明,更不知道会面对什么,忧心忡忡。
等着大家相互熟悉了,他们一次次发现生活能够更美好,变主动参与进来。
太子殿下与秦王殿下再此过程中,起到了高屋建瓴的作用,更是……”
“里长,别说了,咱之间用不着如此,你再说,我就当你骂咱和咱的兄长。”
朱樉一听里长要继续吹捧,赶紧打断对方的话。
大家谁不知道谁呀?是自己和兄长的功劳吗?对外人如此宣传是政治正确,你就真能当面说谎不脸红?可是我们脸红啊!
朱标也笑了:“里长,往后夸的时候记得把自己夸上,下丘村是本宫的村子,不要单独分出去。哈哈哈哈……嘿嘿嘿嘿!”
第567章 人到家中最柔弱
牧民们正如几个人所见所言,确实在努力参与。
没有了陌生,他们愿意跟太子殿下和秦王殿下一同改变自己的生活,过上更好的日子。
在他们心中,北元是敌人,必须干掉的,不然又打过来,会破坏自己所得到的一切。
捍卫大明便是捍卫自己,谁侵犯了自己的利益谁就该死!
“太子殿下好!秦王殿下好!里长好!憨憨哥哥好!铃儿姐姐好!”
大家正看着的时候,跑过来一个五六岁的男娃娃,他穿得厚厚的,跟个球似的。
过来后他想跪下,看看地面,这个位置没有雪,为难了一下,干脆蹲下,作磕头状问好。
显然他懂得跪了后裤子会脏,不好洗,明白干净才是正确的。
“好好好!哎呀!小脸小手嫩嫩的啊!真不容易!哈哈哈哈……”
朱樉开怀大笑,愈发想纳个秦王妃多生几个孩子了。
小娃娃护肤品用得好,营养跟上,帐篷新修的,在里面居住舒服又干净,眼神灵动。
“给他们一家二斤盐,叫他们安心,他们自己吃,再省出来一点喂牲畜,咱们的储备够。”朱标最实际,给东西。
“太子殿下,直接把岩盐给他们喂牲畜,比人吃的盐好,对人有害的盐,对牲畜有益。”
里长提醒,牲畜吃岩盐,能够补充很多微量元素。
“如里长所说安排。”朱标没有丝毫不好意思的样子,更不生气。
自己不懂,说错了,里长纠正,这就是下丘村存在的意义,要不是里长不愿意当官,就封太子太师了。
“回头我写出来一份各种牲口吃这样的岩盐的数量和操作方式,比如要搅拌均匀,按照体重来喂,可少不可多。”
里长怕牧民不知道该喂多少盐,把牲畜给喂成盐中毒。
“劳烦里长了。”朱标点头。
第二天,牧民们开始学习牲畜的盐喂食方面的知识,不给他们写出来,他们有的认字数量少。
汤和擦着冷汗,向队伍喊,他们在黄河上走一走,结果冰不行了,赶紧跑到岸上。
随后一群冰,对,一群,大大小小的冰块冲下去,他们提前陆地行舟。
今天过壶口瀑布,还有冰存在,他们不敢下去,只能在陆地上继续依靠轮子走。
得找个好的位置进河里,改成船,轱辘的速度慢。
今天二月十四了,走了九天才到这里,都是陆地耽搁的。
黄河基本上全线开河,波涛汹涌,瀑布的水流湍急,得到下面一段距离才能进去。
第566章 中途补给盼未来
黄河沿岸,尤其在壶口瀑布的位置,自古有人居住,元朝没有旱地行舟,大明刚建国不久,更不涉及到这里的事情。
不过有种地的人,还有渔民,现在的季节渔民不会划船进河里,但他们会在岸上撒网。
“都差不多这个时候,除非有时天突然降温,那个上游可就完喽!”
“叫几字段的地方,凌汛啊!”
“下游也一样,现在开正常,晚一点便是桃花汛,该冲的冲,该淹的淹。”
“咱顾得上自己就好,哪管得了其他人,冬天凿冰窟窿抓的鱼没卖出去几条,日子难啊!”
“都会刨窟窿,鱼看到光亮就到窟窿的位置,谁还买鱼?”
“等水缓一缓,放船下去,才是赚钱的时候。”
“对对对,要说在此次操船,还得是看咱们的能耐,别人的船……船……那是船?”
几个人正在聊天,边说话边抛网捕鱼。
然后他们就看到了身后的路上有……船路过?
二十艘长了轱辘的船在‘航行’?关键速度还不慢呢,总感觉路面不平会翻……船?
船的前面有个冒烟的东西在跑,嗡嗡嗡的。
“怎么做出来的?他们的船看上去跟咱们的船不一样。”
“朝廷的船,看旗,惹不得,快驿。”
“轱辘轻巧啊!不那么沉。”
“不是木头的,稀奇。”
“快,转眼就跑远了。”
“那轱辘在水里管用吗?”
“可能不是船吧?就是把车做成船的样子。”
渔民们的话题转移到刚刚看到的船上,打算统一下说辞,回头讲给别人听。
汤和这边可不管渔民想啥,他们的船下水了,轮子换成明轮,蒸汽机挪到船里,工匠们修改一番,就成了明轮船。
船队顺流而下,速度飞快,他们需要路过秦王殿下的地方时去一趟长安,装煤。
路上耽误的时间长,怕车轱辘承受不住重量,他们丢弃了一部分煤,想用现在剩的煤赶回南京是不可能了。
在扔煤的时候大家就想好了去长安,那里有煤,而且还是秦王殿下的封地,有秦王府的人手。
从船下的位置,走一段顺流,接着转向渭水,这段为逆流,就到长安了。
整个两段的河,加起来百多里,顺流的速度快,嗖就蹿下去了。
逆流也不慢,中午的时候放船下水,半夜的时候抵达长安。
秦王府的人不敢怠慢,一边叫人装煤、装水,一边端上来馄饨,热毛巾敷一敷手背和脸,大家的脸上都皴了,怎么遮挡也没用。
就这还是抹了石脂和甘油后的结果,否则那脸一辈子都甭想恢复过来了,有如守海岛晒黑的人,脸色变不回来的。
八十一个人敷完手脸,先不忙着吃东西,又抹一遍护肤品,他们也怕留下一辈子的痕迹。
馄饨都是小的,吹一吹便能吃,大的那种烫嘴。
等他们吃完馄饨,那边装好,他们直接上船,走喽!顺流进黄河,冲啊!
……
“运回来一批盐,果然全是石头,淡淡的粉色,这种会吃死人的,又苦又涩,吃多了上吐下泻,人就没了。”
“骆驼能吃,牲畜不怕,人比不上牲畜。”“人比牲口强,快帮着挖池子,指望池子晒盐。”
和林城这里的牧民帮忙一起挖池子,需要把冻土层挖开,再回填一部分岩石和沙子,最后压实。
滩晒法不需要那么深的坑,不利于把卤水从一个池子挪到另一个池子里。
挖浅了不行,冻土层一化冻,池子的高低又变了。
破冻土层先爆破,再用挖掘机和人一起清理,岩盐送过来粉碎,等着池子建好了用河水溶解。
这等设计方面的事情不需要力工操心,他们只管按照吩咐卖力气。
“滩晒法,谁能想到在和林城的浑河旁边会有人用滩晒法提纯盐?”
朱樉看着热火朝天的工地,一脸自豪的模样。
“从今往后,和林城将是整个地区的中心城,要扩建,把那个小山包装进新城郭中。”
朱标在考虑政治经济方面的情况,有了源源不断的盐,但凡知道情况的人必然得到和林城来换盐。
经过滩晒法做的盐比沙漠、戈壁、荒漠里盐碱地那种盐好多了。
而且这里的风大,日照时间相对短,却不差取几次盐的。
采用的方式是:迎风制卤、卤克卤、不走回头卤、冰下抽咸、盐上生盐。
一步步沉淀与提纯,如此做出来的盐就是特别好的盐了。
如此操作,同样耗费大量人工,很辛苦,居住在这里的人和牧民却不在乎。
再辛苦能有比吃不到盐还辛苦?放牧的时候没有盐,遇到盐碱地,有牲口去舔,人得挖了土煮啊!煮了还是苦涩。
“殿下说得是,有了盐便有了凝聚力,除非咱们用盐来剥削牧民,比如一张羊皮换二斤盐。”
里长认同朱标的话,周围几百里,甚至上千里范围的牧民会过来换盐。
顺便把盐带着去不方便移动的百姓人家,跟对方再交换一下。
若是他们交换的价钱高,那么和林城派队伍出去送盐。
“盐,人,来,多,笑,嗯!嘿嘿嘿嘿!”朱闻天找到机会出声。
“憨憨都看出来了,牧民的脸上始终带着笑容,眼睛亮亮的。”
朱樉现在可以很自然地理解憨憨说的话,他看出来了,牧民从最开始的麻木、眼神空洞,到现在总是笑,神采奕奕,形成强烈的反差。
里长笑着说:“曾经牧民过来是生活所迫,到城外等待命运的审判。
他们不熟悉大明,更不知道会面对什么,忧心忡忡。
等着大家相互熟悉了,他们一次次发现生活能够更美好,变主动参与进来。
太子殿下与秦王殿下再此过程中,起到了高屋建瓴的作用,更是……”
“里长,别说了,咱之间用不着如此,你再说,我就当你骂咱和咱的兄长。”
朱樉一听里长要继续吹捧,赶紧打断对方的话。
大家谁不知道谁呀?是自己和兄长的功劳吗?对外人如此宣传是政治正确,你就真能当面说谎不脸红?可是我们脸红啊!
朱标也笑了:“里长,往后夸的时候记得把自己夸上,下丘村是本宫的村子,不要单独分出去。哈哈哈哈……嘿嘿嘿嘿!”
第567章 人到家中最柔弱
牧民们正如几个人所见所言,确实在努力参与。
没有了陌生,他们愿意跟太子殿下和秦王殿下一同改变自己的生活,过上更好的日子。
在他们心中,北元是敌人,必须干掉的,不然又打过来,会破坏自己所得到的一切。
捍卫大明便是捍卫自己,谁侵犯了自己的利益谁就该死!
“太子殿下好!秦王殿下好!里长好!憨憨哥哥好!铃儿姐姐好!”
大家正看着的时候,跑过来一个五六岁的男娃娃,他穿得厚厚的,跟个球似的。
过来后他想跪下,看看地面,这个位置没有雪,为难了一下,干脆蹲下,作磕头状问好。
显然他懂得跪了后裤子会脏,不好洗,明白干净才是正确的。
“好好好!哎呀!小脸小手嫩嫩的啊!真不容易!哈哈哈哈……”
朱樉开怀大笑,愈发想纳个秦王妃多生几个孩子了。
小娃娃护肤品用得好,营养跟上,帐篷新修的,在里面居住舒服又干净,眼神灵动。
“给他们一家二斤盐,叫他们安心,他们自己吃,再省出来一点喂牲畜,咱们的储备够。”朱标最实际,给东西。
“太子殿下,直接把岩盐给他们喂牲畜,比人吃的盐好,对人有害的盐,对牲畜有益。”
里长提醒,牲畜吃岩盐,能够补充很多微量元素。
“如里长所说安排。”朱标没有丝毫不好意思的样子,更不生气。
自己不懂,说错了,里长纠正,这就是下丘村存在的意义,要不是里长不愿意当官,就封太子太师了。
“回头我写出来一份各种牲口吃这样的岩盐的数量和操作方式,比如要搅拌均匀,按照体重来喂,可少不可多。”
里长怕牧民不知道该喂多少盐,把牲畜给喂成盐中毒。
“劳烦里长了。”朱标点头。
第二天,牧民们开始学习牲畜的盐喂食方面的知识,不给他们写出来,他们有的认字数量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