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一章
  “那个小叶和范姐, 你们一起去剪裁车间那边拿点裁好的布料回来,不然这边没活能干了。”
  车间组长轻点了剩下待完成的布料半成品, 发现快被用完了, 连忙点了两个人去再搬一些回来。
  叶米不是很懂要去哪里搬货,干脆跟着已经起身的范姐走。
  路上,抱着请教的态度问道:“范姐, 我们要哪里拿货?”
  布料剪裁她到是懂, 类似于首都红花纺织厂那种剪裁分部,这是每个纺织厂必备。
  纺织厂名为纺织, 自然是个综合性厂子。
  有些厂子不仅包含缝纫, 布料剪裁, 还有自己织造布料和染布的呢。
  这年头还没什么‘外包’一说。
  只是刚进厂子那天, 她妈妈有领着她到处转悠一圈, 叶米并没有看到类似于剪裁分部的厂房。
  当时还以为a市的布料剪裁是另外有个厂子呢。
  毕竟那些裁布机, 除了能剪裁缝制衣服的布料,其他的布艺品,例如布娃娃身上的衣服, 配饰, 甚至包含口罩, 都是可以剪裁的。
  业务范围很广, 能做的生意自然也多, 足够独立开个厂子了。
  思索间, 叶米被范姐带着走到一个小杂物仓库里, 两人从里头扒拉出了两辆小推车,拉着推车就往另一个方向走。
  越走越偏,直到在一个小房间前停下。
  范姐推开门, 叶米在她身后好奇地往里头探头, 入眼的是纷飞的棉絮碎布,还有几个忙碌的工人。
  她们手里拿着剪刀,动作利索地在画好线条的布料上剪裁,很快地,一块类似于上衣的布料剪好,紧接着又开始剪裁下一块布。
  叶米:?
  这剪裁方式……有点原始。
  不仅原始,还效率底下。
  范姐走进里头和其中一位正在忙碌的女工打招呼:“小徐,我们缝纫车间那边没活做了,你们这边剪好没有?”
  那个叫小徐的年轻姑娘一昂首,用下巴点了点角落里堆积的几个大麻袋:“已经剪好的在那,自己去拿。”
  “谢了。”
  范姐招呼着叶米一起过去,两人合力,将沉重的麻袋一袋袋地堆积在小推车上,然后一起拖着两辆被堆满货物的小推车回去。
  因为靠手工剪裁出来的布料不是很多,直接死一趟搞定。
  费劲吧啦搬来货物的叶米无意间听见车间组长的嘀咕:“那几个不是又偷懒了吧,才剪了这么点儿,哪里够做。”
  确实,缝纫车间的缝纫工就有二十几个,而剪裁间的也就十个不到。
  这边的工人努力多踩几下缝纫机就没货了。
  两边供需根本达不到平衡,但是厂长显然不愿意再多花钱招人来干剪裁的活。
  叶米一边工作一边默默观察着。
  晚上回了家,看见景书成,她突发奇想地问道:“爸,您机械厂能做那种剪裁布料的裁剪机吗?”
  “我之前在首都看过这种机器……”她费劲地描述那个机器的样子,企图让景书成理解。
  景书成到底是专门做这一行的,一听就懂:“你是说那种冲剪机床吧?”
  叶米连连点头,期待地看着他。
  可惜景书成摇了摇头,道:“我们厂子主要做家电,不做这个,而且这种机器这边没什么人要,做出来了也卖不出去。”
  不,纺织厂需要。
  叶米在心底默默补充,但是a市纺织厂就这么一家,顶多消化两三台机器,需求量太小,不可能叫人家那么大一家机械厂放着其他订单不做,专门给你做这几台机器。
  可叶米没想那么轻易放弃。
  “那您认识有做这种机器的厂子吗?”她锲而不舍地追问道。
  景书成想了想,点头:“倒还真有,但我不确定他们还做不做了。”
  许多厂子之间都互有联系。
  例如,机械厂发年货的时候,就需要跟肉联厂罐头厂糖果厂等厂子下大笔订单,几个厂子之间这就有了联系。
  同理,同种类或者互为互补关系的厂子之间也是有着互相联系的。
  所以身为机械厂这种很受重视的大厂厂长,景书成所拥有的人脉远远不是叶米所能想象得到的。
  其中很多都是人家上赶着送到他手头,还怕他不收的。
  这就是身份地位高的好处。
  儿媳妇难得对长辈有所求,景书成干脆直接当着叶米的面,帮她打个电话给隔壁市的机械厂厂长问问情况:“老张啊,对,是我,景书成。”
  对面不知道说了什么。
  紧接着叶米就听公公问道:“我就想问一下,你那边现在还做冲剪机吗?”
  “做啊,好,那谢谢了。”
  “没事,就是有人托我帮忙问一声,要是真给你带个订单过来,你下回可得请我喝酒啊,哈哈哈……”
  ……
  和对方闲聊两句,景书成就挂了电话。
  对上儿媳妇幽幽的眼神,他竖着手指虚了一声:“我说去喝酒就是开个玩笑,没真喝,可别跟你妈打小报告啊。”
  他最近尿酸过高,有点风湿症状,被老婆严令禁酒,但凡被发现偷喝都得死得很惨。
  叶米显然也知道婆婆最近在严抓公公喝酒,她配合地在嘴前做了个拉拉链的动作,保证道:“只要爸你不喝酒,我也不会跟妈说的。”
  景书成抽了抽嘴角。
  这保证做了跟没做一样。
  他不喝酒,还怕她打小报告?
  但儿媳妇太狡猾,他也没法和她计较,只能摇头叹气,站起身背着手走去看乖孙女。
  “唉,人老了,都没剩多少日子好活,连口小酒都不给喝,真是难受哦。”
  叶米眉眼弯弯,被公公的耍宝逗得直乐。
  相处久了,她发现景书成表面上看似严肃威严,实则就是个纸老虎,特别是在她婆婆面前,那叫一个怂。
  只要婆婆一瞪眼,他立马夹着尾巴装乖。
  平时也很幽默,不会有什么长辈架子,还会和小辈开玩笑,但真到了有需要的时候,他有是那颗最可靠的大树,足以为全家人遮风挡雨。
  “小米啊,我锅上还炖着汤,你帮我看着点火,我带着希希出去溜个弯儿。”
  景书成很快抱着穿好外套,戴好小帽子,一脸兴奋的小希希出来,跟叶米交代一声就想出门。
  都说爷爷宠孙女,景书成就是一个典型。
  自从景子恒夫妇带着孩子回了a市,带希希最多的除了叶米和景子恒之外,就属景书成这个爷爷最多。
  冉绣因为医院工作太忙,实在是抽不出空看孙女。
  她最近升职了,当了副院长,工作比以前更加繁忙,最近连回家吃个饭的功夫都没有,很多时候都是在医院食堂随便对付的,偶尔还得熬夜值班。
  辛苦得不行。
  心疼老婆的景厂长开始在家炖起补汤,每天晚上吃完饭,就抽空去给老婆送汤,或者等着她深夜下班回家吃。
  锅里炖着茶树菇乌鸡汤,叶米站在客厅都能闻到那个香味。
  她抽抽鼻子,看了眼时间,该去做晚饭了。
  因为她上下班准时,时间稍微空闲一点,所以家里做饭重任落在了她头上。
  中午全家人都在各自的单位吃,只有叶米得回她妈妈家照顾孩子吃饭,等着下午上班再回厂里。
  是的,回她妈妈家。
  因着景家人个顶个的大忙人,家里没人照顾孩子,所以没办法的叶米只能跟红秀娟商量。
  她每天上班前把孩子带去红秀娟那儿,请她帮忙照看,中午她会过去自己照顾孩子,等晚上下班再来把孩子接走。
  等同于把孩子外婆家当成托儿所了。
  红秀娟也体谅闺女女婿的不容易,加上叶米和景子恒私底下会给她一笔照看孩子的费用,也就帮着照顾了。
  不是她市侩,而是她没收入还得养孩子,所以这其实算是女儿女婿给的一种变相补贴。
  昨晚景子恒说想吃地瓜粥,叶米今天下班特地去买了地瓜回来煮粥。
  她把淘洗好的米,合着削好皮,切成小块的地瓜一起煮上。
  然后趁着煮粥的功夫,煎了几个荷包蛋,又炒了个地三鲜和一盘牡蛎,晚餐就齐活了。
  她特意等晚一点再做饭,做完看看时间,已经七点半了。
  天色昏暗,叶米一个人抱着本法语原文小说在那阅读,时不时还在上头做一下笔记。
  工作要做,生活要过,学习也不能丢。
  她打算下学期报考法德语四级,英语六级也该准备起来。
  雅思托福可是外语学生的必备考试项目。
  灯光倾斜,映出那垂头看书的朦胧倩影,随着窗外婆娑树影微微晃动。
  时间一分一秒地慢慢爬向八点,门口处才传来动静,是两个男人的交谈声,还有小婴儿的咿呀声。
  知道是公公带着孩子和景子恒一起回来了,叶米立即放下书本,起身去迎接他们。
  “回来了,我饭已经做好了,快点过来吃吧。”
  景子恒脱下外套自己挂好,走过来握住叶米的手:“有点凉。”
  叶米:“就没热乎过。”
  他的大手常年温热,叶米的小手却常年冰凉。
  景子恒想给妻子捂手,直接就着这个姿势拉着她进厨房。
  知道他们回来时间不定时,饭菜都在灶上温着,等他们回来,叶米再开火重新热一热就能吃了。
  “今天加班得有些晚了。”叶米对着景子恒说。
  景子恒拿着碗喝粥:“有个项目快完成了,团队就想着抓紧时间尽快研发出来,所以最近都挺忙。”
  然而再忙,他都坚持每天晚上回家吃饭。
  因为这是他和家人相处的唯一时光。
  叶米懂得他的心意,目光放柔,劝他:“要是拖太晚直接在研究所那边吃就行,三餐不规律对胃不好。”
  “嗯。”景子恒直接应声。
  但是究竟会不会这么做就不一定了。
  一家人正吃着饭,叶米在喂希希吃专门给她熬得稀烂的白粥。
  小家伙就着这没味道的白粥吃得老欢快了。
  小短腿一蹬一蹬,像是在欢呼。
  她得满一周岁才能开始吃加了酱油之类的有味道的食物,所以在此之前,还没领悟美食真正美味的小希希完全不会嫌弃白粥的清淡。
  喂到一半,门口处又传来动静,一家人齐齐扭头,景书成第一个想到什么,立即一脸喜色地起身去门口迎接。
  果然,门被从外头打开,冉绣略显疲惫的清丽面容出现在景书成眼前。
  他立即弯着腰,帮她拿手上的包,迎着她进门,嘴里碎碎念地不住叨唠:“今天回来这么早,正好大家都吃着饭,你吃了没,要来点不?我还给你炖了汤,不吃饭也能喝碗汤。”
  冉绣本来累得没食欲,但看见小孙女正坐在婴儿椅子上睁大眼睛看着她时,又改了口。
  “我还没吃,你帮我盛碗粥,我去洗个手就过来。”
  “好嘞!”景书成殷勤地去给老婆盛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