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不愧是严厉出名的博学堂,改卷子的速度都这样快。
  一时间,小室内安静下来。
  只有三个学生翻卷子,做题的声音。
  最上面的郝助教笑眯眯看着大家,眼神不转一瞬。
  纪霆同样在看试卷。
  如今行文习惯,为先上后下,从右到左。
  跟现代的从左到右,一行一行地看,完全是两种感觉。
  再者,没有标点符号,倒是使用句读(dou),小停顿为读,语句较大停顿为句。
  可正规的书籍,一般不喜标注句读,为的就是让读书人自己读,什么时候读顺了,也就读成了。
  正是那句,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不错,文人雅客兴致确实极高。
  看他纪霆看不懂啊。
  只见试卷上写着几行字,让答题者默出下面的内容。
  为人子方少时亲师友习礼仪。
  考生顺着往下写,能默出多少,算多少。
  纪霆看得出来,这出自蒙童必读的《三字经》。
  他能背出个大半,可是背归背,要是写出来,那是两回事。
  这是不是有点为难理科生了?
  默写到最后,勤有功,戏无益,戒之哉,宜勉力时,纪霆已经满头大汗。
  默完最基础的三字经后,接着便是《千字文》,然后是《明贤集》。
  剩下的?
  剩下的他都不知道出自哪!
  还怎么默啊!
  古代的小朋友,也有这么多书要的吗?!
  写到最后,还有两道大题,纪霆看清是《大学》《论语》的内容。
  相比古代蒙童读物,这两本的默写还是比较顺畅的。
  “时间到。”郝助教开口,“可以把试卷交上来了。”
  纪家三兄弟挨个去交卷子,走出小室,只听小四松口气道:“本来以为博学馆的考试极难,没想到也还好。”
  小五同样点头。
  两人齐齐看向三哥哥。
  三哥哥以前在京城读书,父亲还是榜眼,对他来说,应该不难吧。
  纪霆尴尬一笑。
  小五想到三哥那手字,还是安慰道:“三哥哥,想来字不太重要,会默就行。”
  可他也不会默写!
  纪霆摆摆手,人有点麻。
  不过他们很快被同窗围住。
  主要是四书堂的学生,对纪霆十分好奇。
  “京城来的!”
  “他爹是榜眼!”
  “他是纨绔!”
  纪霆幽幽看过去。
  怎么说话呢!
  那学生赶紧捂住嘴,生怕他被纨绔欺负了,还有人小声道:“别惹他,他头一日上学,就敢骂夫子是王八!把夫子气跑了!”
  纪霆又幽幽看过去。
  他就知道!
  自己名声没个好!
  纪小五欲言又止,却见三哥摇摇头。
  没必要跟其他人解释。
  那贾夫子是他们夫子,以如今的规矩,不管说了什么做了什么,都不该骂他王八。
  这般解释,反而会让其他人多几分谈资。
  不如这么过去,反正没几天大家便会忘了。
  越解释讨论的人越多。
  果然,之前的事很快翻篇。
  相比童蒙堂的学生,四书堂学生年纪显然更长些,多是十二到十六之间。
  他们看着纪家三兄弟的岁数,便认为他们会进四书堂,故而显得十分亲近。
  众人还说道:“你们纪家家学渊源,有你们三个加入,宜孟县今年的私塾大比,咱们博学馆成绩定然不错。”
  怎么又在说他听不懂的话。
  纪霆看了看说话的人,只觉得他非常紧张,话说得真挚,却又有些心虚。
  纪霆不管那些,只听小五解释:“咱们宜孟县学风浓厚,每年四月下旬,就会在东郊城外,举行私塾大比。”
  纪霆听着,算是理解了。
  每年年初,宜孟县大大小小几十个私塾,家学,都可以报名参加本年四月份的比赛。
  各家夫子带着自家学生前去比赛。
  参加比赛的学生,必须是童生,只要习举业的读书人,没考中秀才的,都能被称为童生或儒童。
  也就是让一群没有功名的学生比比,是一种激励。
  宜孟县读书风气之浓厚,他算见识到了。
  比赛一般会分为两个组,蒙童组跟四书组。
  但这有年龄限制。
  十二岁以下的童生,基本参加蒙童组,若有觉得自己天赋异禀的,可以越级参加四书组。
  但是十二岁以上的童生,则不能参加蒙童组比试,必须待在四书组。
  一定要类比的话。
  就是分为幼儿园组跟小学组。
  幼儿园小朋友可以去跟小学生比赛。
  但小学生不能去幼儿园拳打小朋友。
  这样的规则也确实公平。
  见纪霆点头,就知道他听明白了。
  不过最近十几年里,纪家家学的学生少,从未报名参加这种比赛。
  方才提出疑问的同窗又道:“你们纪家出过探花榜眼,去四书组比赛,一定能拿第一吧。”
  “当年纪霆的父亲纪榜眼,不仅拿过蒙童组魁首,还连续拿了许多届四书组第一。”
  纪霆挑眉。
  他爹这么牛吗?
  “是啊,至今为止还是传说。”
  “八岁开始参加蒙童组,当了四年的第一。”
  “十二岁开始参加四书组,又拿了三年第一。”
  那三年后呢?
  肯定考上秀才了啊,就不参与这种比赛,直接做评委。
  此话一出,在场不少学生面露羡慕。
  纪霆的父亲这样厉害啊!
  纪家三兄弟面面相觑,长辈们如此厉害,他们不能太丢人。
  纪霆按住两个弟弟的手,直接道:“宜孟县那么多童生,总不能各个都去比吧,那要比到什么时候。”
  “是啊,那么多学生,一起比吗?”
  纪小四纪小五也很疑惑,他们到底从未参加过,不知道详细规则。
  有人解释:“肯定不会,每个私塾或者家学,每组只能派出五个人。”
  说到这,纪霆心里大概清楚了,面上依旧笑眯眯的,只当听不懂画外音。
  小五则看了那人一眼。
  这些人把他们当竞争对手。
  毕竟一个私塾只能派出五个人,倘若纪家这三兄弟成绩都很好,岂不是要霸占三个名额?
  纪霆心道,一直说宜孟县学风浓厚,在家里还没什么感觉,出来则立刻体会到了。
  是他家不对劲,还是整个宜孟县都这样卷啊。
  眼看没套出三人的话,方才说话的人是真有些急了。
  宜孟县每年的私塾大比,不仅能给自己增光添彩,还能给家族挣来荣耀。
  他们这些没有家学,只能来私塾读书的,最需要这样的机会。
  纪家人可真有意思。
  若想参加私塾大比,用他家的名义报名即可,怎么还来博学馆。
  尤其是纪霆。
  他在京城读书,又是榜眼的儿子。
  那京城什么教育资源?榜眼又是什么天赋?
  这个人,就是最大的竞争对手。
  不过抱着这种想法的卷王到底是少数。
  多数学生还是期待私塾大比。
  毕竟那几天夫子们忙着比赛,他们则去观赛,那跟春游有什么区别嘛。
  想想就开心!
  正说着,薛夫子阴沉着脸,从小室里走出来。
  馆内顿时一片寂静。
  想争私塾大比名额的,想去春秋的,全都噤声。
  薛夫子跟郝助教走过来,手里拿着的,正是纪家三兄弟的试卷。
  也就是分班考试的试卷。
  本以为这三个十三岁少年,按照水平跟年纪,都应该去四书堂。
  想到这,薛夫子脸色更黑了,对纪阳纪风道:“你们两个,去四书堂。”
  这在大家意料之中,并不算稀奇。
  等会儿,那三哥哥呢。
  纪霆嘴角勾了个勉勉强强的笑意。
  薛夫子咬牙:“纪霆,去童蒙堂!”
  ???
  什么?!
  蒙童堂?
  不是在开玩笑吧。
  没看到那私塾大比,十二岁以上的人,都不准参加蒙童组的比赛了。
  你这个书香世家的子弟,怎么还去童蒙堂?!
  你祖父是探花。
  你爹是榜眼。
  你十三岁还要重新启蒙?!
  啊?
  第7章 第7章嘲讽
  纪家三兄弟上学头一日,就闹了大笑话。
  先是迟到,然后是连私塾大比都不知道。
  还以为他们多厉害呢。
  其中最为年长的纪霆,因为水平太差,直接被分到童蒙堂。
  童蒙堂,那什么地方?
  学生启蒙才去的。
  他们宜孟县读书风气盛,一般来说,五岁启蒙,十岁开始读四书都不算稀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