舍娘 第74节
舜娘见自己不自觉把儿子捏疼了,连忙恢复心神。
萧棠忙道:“你这是怎么了?有些神思不属的。”
“也没什么,就是天干物燥心里烦。”舜娘也不会说实话。
萧棠笑道:“这倒也是,衣裳刚穿上,人就汗如雨下了。”
见她心里不大舒服,萧棠便去了妾侍处过夜,那个妾侍虽做小伏低的,萧棠虽然受用,但又看不上。似裴家这样士族出身的姑娘,虽然好性儿,可不会这般,但他也愿意娶裴家的姑娘。
唉,说来若是娶的裴家五姑娘倒是好了,他过年的时候见过她一面,看起来真真是相貌出众,气度高华,巧笑倩兮的很。
罢了,已然成婚了,这些念头就不要想。
若是这位五姑娘,恐怕也未必会对懋哥儿茜姐儿好,因为他曾经风闻说裴五娘子在庆王府颇有手段,都惧她的势头,就连庆王世子都有些惧内。
舜娘晚上孤枕难眠,她身边的洪妈妈劝她:“您现下是世子夫人了,老侯爷眼见身子不好,将来等世子袭爵,那就是侯爷了,您就是侯夫人了,将来的事情谁说的准呢。您何必现在就泄气……”
有乳母的安慰,舜娘心情才好些。
又说李琚走了个把月,到了宫里太后的寿辰,舍娘陪着老太妃和庆王妃一起进宫拜寿。她们这样的身份,一进去就坐到最前排了,这位太后是当今陛下的亲生母亲,也是先帝的正宫,她一旁坐着舍娘前世的婆婆贵太妃,还有几位先帝的妃子。
皇后虽然去世了,徐妃也只是封了贵妃,徐妃身后还有几位年轻的妃子,很可惜,完全没见到何碧云。
原本舍娘还想了解一下何碧云到底如何的?
她从宫里回来,想了想,让人写了一封信给晋王府的宜娘,但是送出去的时候,又被她追回烧了。
这个时候,她也不能联系宜娘。
晋王府还在风口浪尖上呢!这出大戏最终在年底落幕,晋王被圈禁起来了,舍娘听说后,悄悄让人送了些衣裳药材给宜娘。
除了舍娘,裴家其余人自然就不会往前凑了,圈禁可是大罪。
宜娘也没想到自己这么惨,本来跟着晋王虽然也算不得多好,好歹衣食无忧,王府的生活可非一般人能够享受的,没想到如今干脆被圈禁了。
难道自己的命真的就这么不好呢?
如此想着两行清泪落下。
又见外头说庆王世子妃派人送东西过来了,宜娘忙请人进来,没想到是舍娘身边的桂芳。桂芳先行了礼,方道:“奴婢是趁其不备进来的,我们世子妃差我送了些东西来,这个盒子里还夹了十张五贯的银票,您打赏人也是用得到的。”
宜娘感激不已:“平日我和五妹妹没什么往来,没想到她还待我这般好。”
“三姑娘说哪里话,我们家姑娘说大家都不容易,我也不便多说了,还有句话吩咐您,何碧云如今在宫为妃。”桂芳道。
桂芳说完匆匆离开,宜娘看舍娘送了一件皮袄,两顶毡帽,袄裙两套,还有一匣子上等药丸,这匣子底下还扣着一包碎银子。
想当年也是六叔把假的宜娘赶走,把她迎回来的,从此她便成了裴家小姐,后来又遇到了晋王。
固然晋王不喜欢她,可是她这辈子能够
配得上这样的人中龙凤就已然是最大的幸运了。
她在水月庵的时候,有很多尼姑并非天生就做尼姑,多半都是家中缘故,有的是被男人打的受不了出家了,有的守寡了,有的则是自己在家伺候公婆,丈夫在外却是花天酒地……
比起那些人来,她已经很幸运了,扣上匣子,她想自己不知道有没有出去的一日,若有这一日,定然报答五妹妹。
第67章 第67章第67章
从外赈灾回来的李琚感想颇多,他整个人看起来瘦了一些,嘴唇还起了皮,舍娘拿了茶水给他润唇,又道:“怪不得说人是两脚羊的。每次发生这样的灾荒,百姓们卖儿卖女不说甚至还有易子而食的。还好有你在,至少遏制了一部分贪官污吏,这些人真是不积德,连灾民的口粮都贪。”
“是啊,以前我总觉得这些做官的,不至于太过了,到底还要些脸面,可如今看来,真的是硕鼠啊。”李琚即便重活一世,也总是满腔赤诚,满腔热血。
舍娘则道:“京里的事情你也知道了吧?晋王被圈禁起来了。赵家的女儿哭的那样惨,但照样明年还要嫁过去。”
她没想过晋王竟然被圈禁了,可是牵一发动全身,这辈子皇帝一直活着,晋王要上位,实在是难于上青天。
李琚放下茶盏,他和庆王想的其实不一样,父王觉得晋王可能来一场玄武门事变,殊不知本朝不同于唐朝,晋王也不同于秦王。
当年李世民是跟着打天下的,晋王哪里能指挥三军?
可是,皇上只是圈禁却没有斩草除根,怕将来有春风吹又生的嫌疑啊。
想到这里,他便觉得其实以自己世袭罔替的庆王府而言,这样的事情考虑站好队就行了,怎么站在皇帝的位置去考虑这些问题呢?
倒是崇宁郡王因为倒晋王有功,皇帝特地夸奖了他一番,甚至给他的幼子多赐了一个爵位。皇上甚至还过问了庆王府过继崇宁郡王孙儿的事情,逼的庆王把李兴上了族谱。
促成这件事情,最高兴的人莫过于白氏了。
白氏脸上的笑意遮都遮不住,连素来体恤她的老太妃都不待见她了,说白了,庆王府也不是不让你过继,如此拖着,只是不想过继崇宁郡王府的人,等将来寻摸到更合适的人选,给了财物那孩子,肯定让白氏有后的。
然而白氏只顾自己,并不顾王府当权人的心意和死活,自此,老太妃对她的态度也慢慢淡下来。
甚至过年时,还当众给了她没脸。
白氏跑回去就哭了,这次杨茉就没安慰她,对她而言,看王府笑话是真,哪里真心对白氏一个寡妇,真得罪王府的人。
舍娘安插的眼线紫藤就在白氏面前挑拨:“这杨大奶奶也真是的,平日跟您焦不离孟孟不离焦的,今儿在席间也没说帮您说几句。”
白氏道:“老太妃那里,哪里有她说话的份儿啊。”
杨氏是她在这里唯一能够说的上话的人,她也不能把站在她这边的人全部推走,否则到时候就孤立无援了。
可紫藤继续道:“只怕老太妃这样子对您后,底下的人跟红顶白的,咱们的日子怎么过啊?”
“我到底是王府的长媳,谁还能真的把我如何?不过是老太妃训斥一二,长辈教导晚辈罢了。”白氏心里慌,但嘴硬。
她觉得自己没错,她是个寡妇,丈夫有爵位,过继的儿子早就应该上族谱了,反而是庆王府的部分人见不得她好,之前连书都不让人读,实在是狠毒至极。
庆王妃素日虽然不喜欢她,但是见她守寡,份例月例都和自己是一样的,没想到那白氏愈发猖狂了,见郡主回来,还和女儿说了白氏一顿。
郡主在两个嫂嫂中反而更同情白氏,白氏守寡可怜,也不过是多谢份例,但日子肯定不好过,而裴氏有儿子有丈夫还管着家,对比起来,她反而劝庆王妃:“母妃,您和她较真什么,其实这也是人之常情。大嫂好容易得了个儿子,只有上了族谱,才是实真的。”
“她要过继,的确人之常情,但是过继的是崇宁郡王府的人。当年老王爷在世的时候,崇宁郡王就说你祖父把爵位给你父王了,不知道借此要了多少好处,现如今又把他们府上的人弄过来,这不就是引狼入室吗?原本这府里的东西都该是你哥哥的。”庆王妃可不傻,庆王也不傻,知道里面的关窍。
这些话在郡主听了也不太在意,反正她是出嫁的姑娘,这些和她也没什么相干。
况且,她隐约有种感觉,哥哥便是得了大头,将来便宜的也是她嫂子以及阿衡。
郡主和舍娘其实并没有私仇,甚至她在娘家的时候,和舍娘关系还算不错。可是嫁出去之后,心境变了,尤其是每次回来自己家,嫂嫂反而更比自己像王府的人,管着一切事物,阿衡又讨人喜欢,这个家逐渐就没有了她的位置。
从前,庆王妃嘴里心里都是惦记着她,到现在却都是别人,变成了她的侄儿。
索性,她就转移了话题:“母妃,我听说吴挺说起,嫂子通过他的关系给晋王府的人送过东西?”
晋王被看管起来,当时负责的人是吴挺,郡主总觉得吴挺这个人太热心肠了,别到时候惹出什么祸事来。
“哦,是这事儿啊,你嫂嫂跟我说过。那是她的堂姐,听说从小也很可怜在庵堂里长大的,就送了些药材衣裳过去,还没一盏茶的功夫就出来了。”庆王妃知道这事儿。
她也不认为这事儿给吴挺造成什么困难,晋王有问题,后院妇人又知道什么?也正因为她儿媳妇怜贫惜弱,庆王妃还高看她一眼,至少不是什么落井下石的人。
郡主却道:“晋王现下在风口浪尖上,嫂嫂也不等以后平息些了再送,这也太顾前不顾后了。以前怎么没有听说她到晋王府那边去走动,现下晋王出事了,却走动起来。”
在庆王妃身后的宫嬷嬷想世子妃的堂姐就是晋王府的一个小妾,往来反而要被人家说不尊重,你的身份在那里,就得受到这些限制,如今人家落难了,有能力的情况下当然不能袖手旁观。郡主以前在家里的时候,虽然不太操心,倒也是个热心人,怎么这一出嫁,变了这么些?
宫嬷嬷可以腹诽,庆王妃素来宠爱女儿,也不愿意一直跟她争论此事,只是说起她身子的事情:“说起来,你也出嫁一年多了,子嗣上尤其要紧。”
“他总不来,我也没法子。”郡主提起这个心中不悦。
其实庆王妃对吴挺这个女婿还挺喜欢的,四时八节都亲自送节礼来,和世子的关系也不错,真真是年轻心热的人,更别提人家也是一表人才,带兵打仗的人物。
她也只好道:“你也不能总端着架子,俗话说以柔克刚,我知道你是郡主,可不管怎么说,夫妻在一起过日子,可不是谁的身份高,谁的身份低,都得互相体谅。”
这说的是夫妻之道,其实是很实在的,汪氏本也是上嫁,庆王可不是什么好脾气,特别温柔体贴的人,这其中多少心酸,只有自己知道。
郡主一甩帕子:“他一辈子不来才好。”
她虽然嘴硬,但回去后还是让人请了吴挺过来,又在炕桌上摆了几样细点,又道:“今儿回去娘家,母妃让我从娘家带了几道菜来,说你平日去都喜欢的,你也尝尝。”
见郡主这个样子,吴挺还有些受宠若惊,他忙笑道:“还要多谢岳母记挂,还记得我吃什么。”
说罢,他脱鞋上炕,二人说了些家常,倒是气氛温馨。
只听外头说军营的事情,吴挺一听立马就下炕穿鞋出去了,和郡主歉意的说了几句,郡主脸却黑了。但吴挺却是不得不去,他也顾不得许多了。
新安侯和寿宁侯府同为世袭罔替丹书铁券的人家,萧棠已经南下打过倭寇了
,听闻今年又要镇守福建,可他也不过被派到辽北,一场仗都没打,他自然得好好整肃军队。
吴挺离开之后,郡主又觉得吴挺不把她放在心上。
她的这些别扭心思,舍娘也不太能理解,她正和李琚说起何碧云的事情:“这是个胆子很大的人,当年就敢冒充我三姐姐,原本我想进宫看看她态度如何?可那日又没见到,我也不好打草惊蛇。”
这些事儿李琚还不清楚,他道:“此人如此有心机,恐怕也会搅的宫里不安宁,放心吧,我让人去打探一二。”
“嗯,这就好,这就好。”舍娘也是松了一口气。
二人难得在家,她又摆了几样李琚喜欢的鲜果,让人专门拿了饮子来,只是笑:“我们只吃些果子喝些饮子,外头的人也闻不到酒气,咱们俩好好放松一下。”
舍娘自己也巴不得放松一下,人的心情好了,精神就好,故而也巴不得李琚能够放松一二,因为他从灾区回来,许多事情还在脑海里挥之不去,晚上都睡不好。
这也是她早早把事情办了之后,来陪李琚的缘故。
夫妻二人什么话都不必说,只是吃果子,舍娘还假意抢果子,李琚和她玩闹了一番,外头有人请他过去,舍娘就笑道:“你是个操心的人,快些去吧,我给你留灯,早些回来就是。”
“好,我这就先出去忙了。”李琚拿了个果子放嘴里,笑嘻嘻的走了。
等他走了,舍娘打了个哈欠,自己往榻上歪了歪。
兰若放下内室的帘子,点了一炷安息香,见舍娘呼吸均匀了,想是睡着了,便招呼丫头们出来在外头做针线。
桂芳拿了个花样子,她是要帮舍娘做肚兜,不敢怠慢。她们这些丫头跟着世子妃在王府,算是都能横着走了,只不过世子妃治家严谨,是不许她们仗势欺人的。
又说舍娘睡醒之后,已经是黄昏了,她明明在榻上睡的,也不知道怎么到床上了,坐起身来,才听外面传来李琚的声音:“舍娘,醒了吗?”
舍娘张了张嘴,声音有些沙哑:“醒了,你怎么回来了?”
“我出去办完事儿就回来了,一回来见你睡着了,衣裳裹的太紧,就解了外衣,抱你到床上了。”
说罢又进来了,且不说二人如何缠绵恩爱,到了端午前,舍娘才发现自己有了身孕。
阿衡快三岁时,她现在有了身孕,还想好在自己把身体调理好了,否则怀孕时以前一些不起眼的病症都很容易在孕期爆发。
但是这偌大的王府,那么多人觊觎这个位置,她是绝对不会让人占了自己的位置的。
再次有孕,她总有些反胃,想了想,准备把对牌拿过去给庆王妃,还道:“儿媳这一有孕,身子怕是不济,对牌还是交回母妃,以便事情做的不周到。”
庆王妃虽然名义上还是她管家,可九成的事情都是舍娘在做,一成事情让她做决定,且舍娘还时时汇报,从来不会轻忽,觉得自己有管家权就不得了了。
所以,庆王妃对儿媳妇打理家里还是很满意的,但现在她说的也是正理,只好道:“你就放在这里,好好的养胎就好。”
家中子嗣最为重要,儿媳妇生的阿衡是个聪明伶俐的,三岁大的年纪虽然没有上学,但是人家已经是认识好些字了,还会背书,平日身体也好,几乎是人见人爱。
萧棠忙道:“你这是怎么了?有些神思不属的。”
“也没什么,就是天干物燥心里烦。”舜娘也不会说实话。
萧棠笑道:“这倒也是,衣裳刚穿上,人就汗如雨下了。”
见她心里不大舒服,萧棠便去了妾侍处过夜,那个妾侍虽做小伏低的,萧棠虽然受用,但又看不上。似裴家这样士族出身的姑娘,虽然好性儿,可不会这般,但他也愿意娶裴家的姑娘。
唉,说来若是娶的裴家五姑娘倒是好了,他过年的时候见过她一面,看起来真真是相貌出众,气度高华,巧笑倩兮的很。
罢了,已然成婚了,这些念头就不要想。
若是这位五姑娘,恐怕也未必会对懋哥儿茜姐儿好,因为他曾经风闻说裴五娘子在庆王府颇有手段,都惧她的势头,就连庆王世子都有些惧内。
舜娘晚上孤枕难眠,她身边的洪妈妈劝她:“您现下是世子夫人了,老侯爷眼见身子不好,将来等世子袭爵,那就是侯爷了,您就是侯夫人了,将来的事情谁说的准呢。您何必现在就泄气……”
有乳母的安慰,舜娘心情才好些。
又说李琚走了个把月,到了宫里太后的寿辰,舍娘陪着老太妃和庆王妃一起进宫拜寿。她们这样的身份,一进去就坐到最前排了,这位太后是当今陛下的亲生母亲,也是先帝的正宫,她一旁坐着舍娘前世的婆婆贵太妃,还有几位先帝的妃子。
皇后虽然去世了,徐妃也只是封了贵妃,徐妃身后还有几位年轻的妃子,很可惜,完全没见到何碧云。
原本舍娘还想了解一下何碧云到底如何的?
她从宫里回来,想了想,让人写了一封信给晋王府的宜娘,但是送出去的时候,又被她追回烧了。
这个时候,她也不能联系宜娘。
晋王府还在风口浪尖上呢!这出大戏最终在年底落幕,晋王被圈禁起来了,舍娘听说后,悄悄让人送了些衣裳药材给宜娘。
除了舍娘,裴家其余人自然就不会往前凑了,圈禁可是大罪。
宜娘也没想到自己这么惨,本来跟着晋王虽然也算不得多好,好歹衣食无忧,王府的生活可非一般人能够享受的,没想到如今干脆被圈禁了。
难道自己的命真的就这么不好呢?
如此想着两行清泪落下。
又见外头说庆王世子妃派人送东西过来了,宜娘忙请人进来,没想到是舍娘身边的桂芳。桂芳先行了礼,方道:“奴婢是趁其不备进来的,我们世子妃差我送了些东西来,这个盒子里还夹了十张五贯的银票,您打赏人也是用得到的。”
宜娘感激不已:“平日我和五妹妹没什么往来,没想到她还待我这般好。”
“三姑娘说哪里话,我们家姑娘说大家都不容易,我也不便多说了,还有句话吩咐您,何碧云如今在宫为妃。”桂芳道。
桂芳说完匆匆离开,宜娘看舍娘送了一件皮袄,两顶毡帽,袄裙两套,还有一匣子上等药丸,这匣子底下还扣着一包碎银子。
想当年也是六叔把假的宜娘赶走,把她迎回来的,从此她便成了裴家小姐,后来又遇到了晋王。
固然晋王不喜欢她,可是她这辈子能够
配得上这样的人中龙凤就已然是最大的幸运了。
她在水月庵的时候,有很多尼姑并非天生就做尼姑,多半都是家中缘故,有的是被男人打的受不了出家了,有的守寡了,有的则是自己在家伺候公婆,丈夫在外却是花天酒地……
比起那些人来,她已经很幸运了,扣上匣子,她想自己不知道有没有出去的一日,若有这一日,定然报答五妹妹。
第67章 第67章第67章
从外赈灾回来的李琚感想颇多,他整个人看起来瘦了一些,嘴唇还起了皮,舍娘拿了茶水给他润唇,又道:“怪不得说人是两脚羊的。每次发生这样的灾荒,百姓们卖儿卖女不说甚至还有易子而食的。还好有你在,至少遏制了一部分贪官污吏,这些人真是不积德,连灾民的口粮都贪。”
“是啊,以前我总觉得这些做官的,不至于太过了,到底还要些脸面,可如今看来,真的是硕鼠啊。”李琚即便重活一世,也总是满腔赤诚,满腔热血。
舍娘则道:“京里的事情你也知道了吧?晋王被圈禁起来了。赵家的女儿哭的那样惨,但照样明年还要嫁过去。”
她没想过晋王竟然被圈禁了,可是牵一发动全身,这辈子皇帝一直活着,晋王要上位,实在是难于上青天。
李琚放下茶盏,他和庆王想的其实不一样,父王觉得晋王可能来一场玄武门事变,殊不知本朝不同于唐朝,晋王也不同于秦王。
当年李世民是跟着打天下的,晋王哪里能指挥三军?
可是,皇上只是圈禁却没有斩草除根,怕将来有春风吹又生的嫌疑啊。
想到这里,他便觉得其实以自己世袭罔替的庆王府而言,这样的事情考虑站好队就行了,怎么站在皇帝的位置去考虑这些问题呢?
倒是崇宁郡王因为倒晋王有功,皇帝特地夸奖了他一番,甚至给他的幼子多赐了一个爵位。皇上甚至还过问了庆王府过继崇宁郡王孙儿的事情,逼的庆王把李兴上了族谱。
促成这件事情,最高兴的人莫过于白氏了。
白氏脸上的笑意遮都遮不住,连素来体恤她的老太妃都不待见她了,说白了,庆王府也不是不让你过继,如此拖着,只是不想过继崇宁郡王府的人,等将来寻摸到更合适的人选,给了财物那孩子,肯定让白氏有后的。
然而白氏只顾自己,并不顾王府当权人的心意和死活,自此,老太妃对她的态度也慢慢淡下来。
甚至过年时,还当众给了她没脸。
白氏跑回去就哭了,这次杨茉就没安慰她,对她而言,看王府笑话是真,哪里真心对白氏一个寡妇,真得罪王府的人。
舍娘安插的眼线紫藤就在白氏面前挑拨:“这杨大奶奶也真是的,平日跟您焦不离孟孟不离焦的,今儿在席间也没说帮您说几句。”
白氏道:“老太妃那里,哪里有她说话的份儿啊。”
杨氏是她在这里唯一能够说的上话的人,她也不能把站在她这边的人全部推走,否则到时候就孤立无援了。
可紫藤继续道:“只怕老太妃这样子对您后,底下的人跟红顶白的,咱们的日子怎么过啊?”
“我到底是王府的长媳,谁还能真的把我如何?不过是老太妃训斥一二,长辈教导晚辈罢了。”白氏心里慌,但嘴硬。
她觉得自己没错,她是个寡妇,丈夫有爵位,过继的儿子早就应该上族谱了,反而是庆王府的部分人见不得她好,之前连书都不让人读,实在是狠毒至极。
庆王妃素日虽然不喜欢她,但是见她守寡,份例月例都和自己是一样的,没想到那白氏愈发猖狂了,见郡主回来,还和女儿说了白氏一顿。
郡主在两个嫂嫂中反而更同情白氏,白氏守寡可怜,也不过是多谢份例,但日子肯定不好过,而裴氏有儿子有丈夫还管着家,对比起来,她反而劝庆王妃:“母妃,您和她较真什么,其实这也是人之常情。大嫂好容易得了个儿子,只有上了族谱,才是实真的。”
“她要过继,的确人之常情,但是过继的是崇宁郡王府的人。当年老王爷在世的时候,崇宁郡王就说你祖父把爵位给你父王了,不知道借此要了多少好处,现如今又把他们府上的人弄过来,这不就是引狼入室吗?原本这府里的东西都该是你哥哥的。”庆王妃可不傻,庆王也不傻,知道里面的关窍。
这些话在郡主听了也不太在意,反正她是出嫁的姑娘,这些和她也没什么相干。
况且,她隐约有种感觉,哥哥便是得了大头,将来便宜的也是她嫂子以及阿衡。
郡主和舍娘其实并没有私仇,甚至她在娘家的时候,和舍娘关系还算不错。可是嫁出去之后,心境变了,尤其是每次回来自己家,嫂嫂反而更比自己像王府的人,管着一切事物,阿衡又讨人喜欢,这个家逐渐就没有了她的位置。
从前,庆王妃嘴里心里都是惦记着她,到现在却都是别人,变成了她的侄儿。
索性,她就转移了话题:“母妃,我听说吴挺说起,嫂子通过他的关系给晋王府的人送过东西?”
晋王被看管起来,当时负责的人是吴挺,郡主总觉得吴挺这个人太热心肠了,别到时候惹出什么祸事来。
“哦,是这事儿啊,你嫂嫂跟我说过。那是她的堂姐,听说从小也很可怜在庵堂里长大的,就送了些药材衣裳过去,还没一盏茶的功夫就出来了。”庆王妃知道这事儿。
她也不认为这事儿给吴挺造成什么困难,晋王有问题,后院妇人又知道什么?也正因为她儿媳妇怜贫惜弱,庆王妃还高看她一眼,至少不是什么落井下石的人。
郡主却道:“晋王现下在风口浪尖上,嫂嫂也不等以后平息些了再送,这也太顾前不顾后了。以前怎么没有听说她到晋王府那边去走动,现下晋王出事了,却走动起来。”
在庆王妃身后的宫嬷嬷想世子妃的堂姐就是晋王府的一个小妾,往来反而要被人家说不尊重,你的身份在那里,就得受到这些限制,如今人家落难了,有能力的情况下当然不能袖手旁观。郡主以前在家里的时候,虽然不太操心,倒也是个热心人,怎么这一出嫁,变了这么些?
宫嬷嬷可以腹诽,庆王妃素来宠爱女儿,也不愿意一直跟她争论此事,只是说起她身子的事情:“说起来,你也出嫁一年多了,子嗣上尤其要紧。”
“他总不来,我也没法子。”郡主提起这个心中不悦。
其实庆王妃对吴挺这个女婿还挺喜欢的,四时八节都亲自送节礼来,和世子的关系也不错,真真是年轻心热的人,更别提人家也是一表人才,带兵打仗的人物。
她也只好道:“你也不能总端着架子,俗话说以柔克刚,我知道你是郡主,可不管怎么说,夫妻在一起过日子,可不是谁的身份高,谁的身份低,都得互相体谅。”
这说的是夫妻之道,其实是很实在的,汪氏本也是上嫁,庆王可不是什么好脾气,特别温柔体贴的人,这其中多少心酸,只有自己知道。
郡主一甩帕子:“他一辈子不来才好。”
她虽然嘴硬,但回去后还是让人请了吴挺过来,又在炕桌上摆了几样细点,又道:“今儿回去娘家,母妃让我从娘家带了几道菜来,说你平日去都喜欢的,你也尝尝。”
见郡主这个样子,吴挺还有些受宠若惊,他忙笑道:“还要多谢岳母记挂,还记得我吃什么。”
说罢,他脱鞋上炕,二人说了些家常,倒是气氛温馨。
只听外头说军营的事情,吴挺一听立马就下炕穿鞋出去了,和郡主歉意的说了几句,郡主脸却黑了。但吴挺却是不得不去,他也顾不得许多了。
新安侯和寿宁侯府同为世袭罔替丹书铁券的人家,萧棠已经南下打过倭寇了
,听闻今年又要镇守福建,可他也不过被派到辽北,一场仗都没打,他自然得好好整肃军队。
吴挺离开之后,郡主又觉得吴挺不把她放在心上。
她的这些别扭心思,舍娘也不太能理解,她正和李琚说起何碧云的事情:“这是个胆子很大的人,当年就敢冒充我三姐姐,原本我想进宫看看她态度如何?可那日又没见到,我也不好打草惊蛇。”
这些事儿李琚还不清楚,他道:“此人如此有心机,恐怕也会搅的宫里不安宁,放心吧,我让人去打探一二。”
“嗯,这就好,这就好。”舍娘也是松了一口气。
二人难得在家,她又摆了几样李琚喜欢的鲜果,让人专门拿了饮子来,只是笑:“我们只吃些果子喝些饮子,外头的人也闻不到酒气,咱们俩好好放松一下。”
舍娘自己也巴不得放松一下,人的心情好了,精神就好,故而也巴不得李琚能够放松一二,因为他从灾区回来,许多事情还在脑海里挥之不去,晚上都睡不好。
这也是她早早把事情办了之后,来陪李琚的缘故。
夫妻二人什么话都不必说,只是吃果子,舍娘还假意抢果子,李琚和她玩闹了一番,外头有人请他过去,舍娘就笑道:“你是个操心的人,快些去吧,我给你留灯,早些回来就是。”
“好,我这就先出去忙了。”李琚拿了个果子放嘴里,笑嘻嘻的走了。
等他走了,舍娘打了个哈欠,自己往榻上歪了歪。
兰若放下内室的帘子,点了一炷安息香,见舍娘呼吸均匀了,想是睡着了,便招呼丫头们出来在外头做针线。
桂芳拿了个花样子,她是要帮舍娘做肚兜,不敢怠慢。她们这些丫头跟着世子妃在王府,算是都能横着走了,只不过世子妃治家严谨,是不许她们仗势欺人的。
又说舍娘睡醒之后,已经是黄昏了,她明明在榻上睡的,也不知道怎么到床上了,坐起身来,才听外面传来李琚的声音:“舍娘,醒了吗?”
舍娘张了张嘴,声音有些沙哑:“醒了,你怎么回来了?”
“我出去办完事儿就回来了,一回来见你睡着了,衣裳裹的太紧,就解了外衣,抱你到床上了。”
说罢又进来了,且不说二人如何缠绵恩爱,到了端午前,舍娘才发现自己有了身孕。
阿衡快三岁时,她现在有了身孕,还想好在自己把身体调理好了,否则怀孕时以前一些不起眼的病症都很容易在孕期爆发。
但是这偌大的王府,那么多人觊觎这个位置,她是绝对不会让人占了自己的位置的。
再次有孕,她总有些反胃,想了想,准备把对牌拿过去给庆王妃,还道:“儿媳这一有孕,身子怕是不济,对牌还是交回母妃,以便事情做的不周到。”
庆王妃虽然名义上还是她管家,可九成的事情都是舍娘在做,一成事情让她做决定,且舍娘还时时汇报,从来不会轻忽,觉得自己有管家权就不得了了。
所以,庆王妃对儿媳妇打理家里还是很满意的,但现在她说的也是正理,只好道:“你就放在这里,好好的养胎就好。”
家中子嗣最为重要,儿媳妇生的阿衡是个聪明伶俐的,三岁大的年纪虽然没有上学,但是人家已经是认识好些字了,还会背书,平日身体也好,几乎是人见人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