舍娘 第6节
据说明德马皇后早年,哥哥去世,母亲犯病,才十岁的她料理家事,管理仆从,内外大小事处理起来如成人一般。
小女儿的表现的确令他惊讶!
饭毕,女儿们离开之后,裴六爷对庾氏道:“我总觉得咱们家舍娘,日后前途不可限量。”
庾氏笑道:“说什么呢,没由来的说这些。”
“我是说真的。”裴六爷自诩还有几分眼力。
庾氏却不欲接这个话题,说起另一件事:“二嫂托我给她外甥女说一门亲事,你说咱们该怎么选?”
主要是宋家是白身,嫁妆恐怕也寥寥无己,这在说亲市场上是劣势。
裴六爷不赞同道:“不是我们不帮忙,我们去哪儿认得这样的人。平日往来都是官宦人家,那些人怕是娶咱们家的女儿还要挑剔,更何况是宋家。再有,她托你找,未必不是想要说一门好的亲事,可你选的若不合意,将来反而生嫌隙。”
在大家族生活,最重要的不是怎么出人头地,而是凡事先保住自己。
庾氏听了也觉得有道理,宋仙蕙其实才学人品很好,相貌上又不是很出众,即便是商户人家也要看品貌的,她没有把握,如此只好婉转的跟陆氏回绝了。
“三嫂,不是我不帮忙,是我也不常出门,周围适龄的盘算了一下,要不就是配不上宋姑娘的,要不就是年纪不合适,所以这也没法子了。”
陆氏本来都托付在庾氏身上的,到底六叔任京官,人脉广,但庾氏这般说也是尽力了,虽说有些失望,到底还是道:“多谢六弟妹替我费心,我慢慢寻摸就是。”
庾氏见陆氏没怪罪,也松了一口气,从三房过来就先回自家院子了,不料四太太霍氏过来了,因四房和六房是亲兄弟,霍氏本就平日和庾氏关系不错,她的消息很灵通。
“六弟妹,依照我看,将来恐怕老太太是有意把四丫头许配给她娘家侯府去。”
庾氏也有这个猜测,但她一直觉得舜娘是老太太最疼爱的孙女,这么好的事情怎么轮得到她们丽娘,但这次裴老夫人主动带丽娘去,似乎有那么些意思,但现在八字没一撇,她只道:“反正四丫头也才十一(虚岁),年纪也不算大,上头还有两个姐姐,说亲不知道又是猴年马月的事情了。”
霍氏听完,也道是,她没有孩子,丈夫和六爷是亲兄弟,日后必定还是要靠六房的,又庾氏也好相处,她也主动靠近。
故而,她还道:“去年公爹办了六十大寿,今年寿辰咱们也得准备上了,我准备做一对护膝,两双鞋袜。”
庾氏笑道:“四嫂和我想到一起去了,我还准备让丽娘舍娘姐妹也做几色针线过去。”
“她们针线做的怎么样?”霍氏不禁问道。
庾氏小声道:“丽娘不成,上回自个儿做了荷包,线头松垮垮的,舍娘年纪虽然小些,但是倒是做的不错。”
霍氏跟着笑了。
舍娘也的确开始准备给祖父做寿礼,她不是重生回来手艺才好的,是前世本身女红就一直不错,就连皇帝许多贴身的衣裳都是她做的。
当然,要说家里谁的女红最好,还得是二姐姐玥娘,她手最是灵巧,绣的蝴蝶栩栩如生,绣的花儿娇艳欲滴,绣的鸟儿鱼儿仿佛活物似的。
只不过,玥娘去了新安侯府,也不知有没有功夫做。
秋菊和冬梅都拿了料子过来:“姑娘,咱们把平日布料都拿了些过来,您看您要哪些?”
舍娘摇头:“这些都不是,我想要黄绢绸。秋菊,你开了钱匣子去外头买,密密的,别让人知晓了。若有人问题,你就说是要让你买点心,知道了吗?”
秋菊是大丫头,嘴紧,办事也牢靠,立马会意。
舍娘知晓祖父喜风凉,下雨天不爱遮伞,用黄绢绸帮祖父做一件雨衣,如今最时兴这个,这样的雨衣也叫“琥珀衫”。
做鞋袜的多了,什么护膝都穿在里面,甚至荷包恐怕也成打,唯独有雨衣,既要符合人家的心意,也要独一无二。
祖父平日酷爱修道,还能选一本经文,绣在雨衣外面,如此,一举两得。
另一边丽娘那里则直接和陈妈妈道:“这针线活还是交给夏荷做吧,上回我做了一次,松松垮垮的,大家反而说不似我的手笔。”
陈妈妈笑道:“您的诗词写的好,不妨写一首诗词让夏荷绣在荷包或者帕子上,如此巧思,老太爷也肯定会欣赏您。”
别看现在大家都爱到裴老夫人那里讨巧,但裴老太爷才是家中话事人,这一点陈妈妈还是很了解的。
故而要先得到老太爷的喜爱,裴老夫人才不会偏心六姑娘舜娘,如此定能让自家姑娘脱颖而出,得到定北侯府的好亲事。
无论是体面还是嫁妆,都能先到先得,否则,真等到庾氏安排,那自家姑娘就和五姑娘分,那就没多少了。
也只有姑娘体面了,她这个做妈妈的才能体面!
第8章 胜出胜出
让秋菊买回来了黄绢绸,她熟稔的裁剪出来,夏妈妈颇为骄傲道:“咱们姑娘真是心灵手巧,我只教了一遍就记住了。”
舍娘有些心虚道:“那也是你教的好。”
做针线活,当然只能散学之后做,除了房里贴身伺候的丫头,连外头伺候的粗使丫头都
不知晓她在做什么。
事以密成,言以泄败。
虽说她是重生,但不能完全依照前世的经验和经历,有些事情告诉她牵一发而动全身,所以她也不能觉得裴老太爷命不久矣,自己就可以不把人家当回事。
这样能够出风头的事情,全府上下都很重视,姑娘们都是送各色针线,但是大人们就不能仅仅只送针线这些。
裴六爷正和妻子商量:“去年老爷子六十大寿,咱们送的是一扇屏风,今年不是整寿,倒也不必太过隆重。”
庾氏便道:“我嫁妆里倒是有一对青玉做的仙鹤把盏杯,若不然,就拿那对出来,找个匣子就好。”
在裴家,庾氏素来大方,尤其是对裴六爷,真个是掏心掏肺。
裴六爷摆手:“你的嫁妆且收着吧,也不必全部拿出来,若咱们送的太贵重,恐怕有心人,还觉得咱们太过富贵。我想老爷子素来喜欢那些经文,不如我亲手抄写两本经书奉上,权当贺礼了。”
“还是再添一样吧。”庾氏道。
裴六爷这才道:“那就送一套漆器。”
俩口子商定了,庾氏才起身道:“我还要去大嫂那里去一趟。”
“去那儿做什么?”裴六爷不解。
“孟家三妗子来了,我去凑桌打牌。”庾氏笑道。
裴六爷指了指外面:“我也去书房。”
却说庾氏从院子里出来,正好看到三姑娘宜娘经过,宜娘这些日子自然在忙大事,她和所有人都想的不同。别人都觉得奉承裴老太爷有用,可是裴老太爷又不管内宅的事情,内宅都是裴老夫人负责,故而,她近来也是往老太太那里走动的勤,尤其是知晓裴老夫人为了儿子的死耿耿于怀,还特地抄了一本血经送去。
故而,庾氏见她脸色煞白,还关心道:“三丫头,你这是怎么了?若是累了,快回去歇息吧。”
“多谢六婶关心,我就是这几日有些着了风寒。”宜娘勉强扯出一张笑靥,连说话的力气都没了。
但她也只能这么做,虽说她身世很可怜,可是嘴上同情的多,真正站在她这边的少。
庾氏见她摇摇欲坠,也不好拉着她说话,忙吩咐常妈妈:“扶着你家小姐下去吧。”
常妈妈赶紧上前扶着,她也没想到这位何姑娘对自己这么狠,原来的三小姐做什么事情都是随缘,没这般目的性强。
但也因为如此,常妈妈和岁岁也都有了盼头,至少不会再向以前似的被赶去庙里。
有时候你不争,底下人都会欺负你,还造谣你,简直是让人百口莫辩。
又说裴老夫人看着手上这本血经,心情很复杂,她身边伺候老了的向嬷嬷道:“老太太,三姑娘真是有心了。”
“我听说对自己狠的人,对别人更狠。我对她并无什么恩情,她却用自己的血来尽孝,不知她所求什么?”裴老夫人道。
沉吟片刻,裴老夫人又看向向嬷嬷道:“老三媳妇的外甥女的亲事,我说的那个方家答应了么?”
向嬷嬷笑道:“方家不过一介商贾,您亲自说的话,她们已经派人上门了。”
“这就好,陆氏寡妇失业的,怕也拿不出什么来,你从我的库房挑些东西送去给宋丫头,再让曹氏帮忙操持,庾氏做媒人。”裴老夫人安排下来。
向嬷嬷感叹:“您对三太太可真好。”
说罢领命而去。
曹氏面上听了笑嘻嘻,等向嬷嬷一走,又啐了一口:“什么东西,都是裴家的媳妇,难道咱们就是活该操心的命,都是赘字号的不成。”
曹氏的心腹顺儿道:“也不止您一个,就是六太太那边也要去做媒人。”
“平日我看她老人家对六弟妹一般,现下有了跑腿的活就舍不得让自己人跑,要人家跑。”曹氏抱怨。
她以前自然不敢说这些话,但是现下她不仅管了家,人有了底气,脾气自然不一般。
又说向嬷嬷到六房时,却发现庾氏去了大房,院子里见舍娘在跳百索,倒是笑了:“五姑娘怎么一个人在这里玩,怎么不去找六姑娘玩,你们做姐妹的自当亲香些才好。”
舍娘想舜娘年纪比她还小,架子倒是大,怎么要自己去找她,她怎么就不能来找自己。
前世也是这样,明明都是姐妹,舜娘就似乎凌驾于姐妹之上。
但现在当着向嬷嬷一个下人说这些也没意思,她笑道:“好,日后您喊舜娘过来,我们一起跳百索。”
向嬷嬷笑着应是。
跳完百索之后,舍娘梳洗一番,她换上常服,没办法,再等到十一月天气开始冷了,根本就不能在外面活动,因为风太凛冽,也会开始下雪。
等庾氏回来舍娘才知晓宋仙蕙的亲事定下来了,一家人都在饭桌上吃饭,丽娘含着一根竹笋,眼圈一红:“那宋姐姐是不是就要离开我们了?”
“你这孩子,哭什么啊,这离出嫁还有好些时日呢,至少也要一两年呢。”庾氏让丫头递帕子给丽娘。
丽娘虽然平日也和舜娘来往,但舜娘毕竟年纪比她小,她还得哄着,还是和孟季兰宋仙蕙关系好,孟季兰这个人又和谁关系都很好,有时候对她似乎有一种尖刺感,还是宋仙蕙人很好,所以她也是真的舍不得宋仙蕙。
再看舍娘表情淡淡的,不禁道:“你不难过啊?”
舍娘看向她道:“我发现你每次做什么,都要别人和你一样才行,以你的喜为喜,以你的忧为忧,我说我怕狗,你就非要我一定喜欢狗。你自己的朋友要成亲了,你难过,还要拉着我一起难过。你又不是皇帝,干嘛总要求别人什么都听你的。”
这边丽娘还没说话,陈妈妈连忙道:“五姐儿,你四姐姐可不是这个意思。”
“那就别总是强迫别人和她一样,好么?我怎么从来没有要求我做什么,就要她跟我一起做什么,这么多年一起上学,她等过我一次么?是个泥人都有土性。”
舍娘的话条理清晰分明,如大珠小珠落玉盘似的,也不情绪化的发泄,而是层层推进。
丽娘闻言,嘴嗫嚅了几下,“你要我做什么,你就说呗,我又不是不帮你,干嘛这么说我?如果是我不对,我给你道歉就是了。”
她们姐妹交锋裴六爷也庾氏只装听不见,要不然出言偏帮哪个都不好。
陈妈妈听丽娘说完,心里恨不得击节叫好,四姑娘这样示弱肯定会让人同情。
熟料舍娘笑道:“我从来不要求别人做什么,我尊重每个人做什么的自由,希望你能尊重别人就好。”
“好了好了,大家都少说一句,吃饭吧。”庾氏出来打圆场。
舍娘面不改色的吃了大半碗饭,若无其事的回房做女红,丽娘回去少不得哭一场,陈妈妈安慰道:“五姑娘是嫉妒您人缘好呢,六爷和太太都看着呢,恐怕心里就觉得她不敬你这个姐姐。”
丽娘气死了,她气咻咻的道:“日后我肯定不认她这个妹妹。”
“是是是,您说的是。”陈妈妈哄着。
裴六爷和庾氏却为她们姐妹关系很是头疼,裴六爷道:“你看舍娘的嘴和镊子似的,丽娘嘴就笨多了。”
这样的性格其实也很容易吃亏,因为看起来盛气凌人。
小女儿的表现的确令他惊讶!
饭毕,女儿们离开之后,裴六爷对庾氏道:“我总觉得咱们家舍娘,日后前途不可限量。”
庾氏笑道:“说什么呢,没由来的说这些。”
“我是说真的。”裴六爷自诩还有几分眼力。
庾氏却不欲接这个话题,说起另一件事:“二嫂托我给她外甥女说一门亲事,你说咱们该怎么选?”
主要是宋家是白身,嫁妆恐怕也寥寥无己,这在说亲市场上是劣势。
裴六爷不赞同道:“不是我们不帮忙,我们去哪儿认得这样的人。平日往来都是官宦人家,那些人怕是娶咱们家的女儿还要挑剔,更何况是宋家。再有,她托你找,未必不是想要说一门好的亲事,可你选的若不合意,将来反而生嫌隙。”
在大家族生活,最重要的不是怎么出人头地,而是凡事先保住自己。
庾氏听了也觉得有道理,宋仙蕙其实才学人品很好,相貌上又不是很出众,即便是商户人家也要看品貌的,她没有把握,如此只好婉转的跟陆氏回绝了。
“三嫂,不是我不帮忙,是我也不常出门,周围适龄的盘算了一下,要不就是配不上宋姑娘的,要不就是年纪不合适,所以这也没法子了。”
陆氏本来都托付在庾氏身上的,到底六叔任京官,人脉广,但庾氏这般说也是尽力了,虽说有些失望,到底还是道:“多谢六弟妹替我费心,我慢慢寻摸就是。”
庾氏见陆氏没怪罪,也松了一口气,从三房过来就先回自家院子了,不料四太太霍氏过来了,因四房和六房是亲兄弟,霍氏本就平日和庾氏关系不错,她的消息很灵通。
“六弟妹,依照我看,将来恐怕老太太是有意把四丫头许配给她娘家侯府去。”
庾氏也有这个猜测,但她一直觉得舜娘是老太太最疼爱的孙女,这么好的事情怎么轮得到她们丽娘,但这次裴老夫人主动带丽娘去,似乎有那么些意思,但现在八字没一撇,她只道:“反正四丫头也才十一(虚岁),年纪也不算大,上头还有两个姐姐,说亲不知道又是猴年马月的事情了。”
霍氏听完,也道是,她没有孩子,丈夫和六爷是亲兄弟,日后必定还是要靠六房的,又庾氏也好相处,她也主动靠近。
故而,她还道:“去年公爹办了六十大寿,今年寿辰咱们也得准备上了,我准备做一对护膝,两双鞋袜。”
庾氏笑道:“四嫂和我想到一起去了,我还准备让丽娘舍娘姐妹也做几色针线过去。”
“她们针线做的怎么样?”霍氏不禁问道。
庾氏小声道:“丽娘不成,上回自个儿做了荷包,线头松垮垮的,舍娘年纪虽然小些,但是倒是做的不错。”
霍氏跟着笑了。
舍娘也的确开始准备给祖父做寿礼,她不是重生回来手艺才好的,是前世本身女红就一直不错,就连皇帝许多贴身的衣裳都是她做的。
当然,要说家里谁的女红最好,还得是二姐姐玥娘,她手最是灵巧,绣的蝴蝶栩栩如生,绣的花儿娇艳欲滴,绣的鸟儿鱼儿仿佛活物似的。
只不过,玥娘去了新安侯府,也不知有没有功夫做。
秋菊和冬梅都拿了料子过来:“姑娘,咱们把平日布料都拿了些过来,您看您要哪些?”
舍娘摇头:“这些都不是,我想要黄绢绸。秋菊,你开了钱匣子去外头买,密密的,别让人知晓了。若有人问题,你就说是要让你买点心,知道了吗?”
秋菊是大丫头,嘴紧,办事也牢靠,立马会意。
舍娘知晓祖父喜风凉,下雨天不爱遮伞,用黄绢绸帮祖父做一件雨衣,如今最时兴这个,这样的雨衣也叫“琥珀衫”。
做鞋袜的多了,什么护膝都穿在里面,甚至荷包恐怕也成打,唯独有雨衣,既要符合人家的心意,也要独一无二。
祖父平日酷爱修道,还能选一本经文,绣在雨衣外面,如此,一举两得。
另一边丽娘那里则直接和陈妈妈道:“这针线活还是交给夏荷做吧,上回我做了一次,松松垮垮的,大家反而说不似我的手笔。”
陈妈妈笑道:“您的诗词写的好,不妨写一首诗词让夏荷绣在荷包或者帕子上,如此巧思,老太爷也肯定会欣赏您。”
别看现在大家都爱到裴老夫人那里讨巧,但裴老太爷才是家中话事人,这一点陈妈妈还是很了解的。
故而要先得到老太爷的喜爱,裴老夫人才不会偏心六姑娘舜娘,如此定能让自家姑娘脱颖而出,得到定北侯府的好亲事。
无论是体面还是嫁妆,都能先到先得,否则,真等到庾氏安排,那自家姑娘就和五姑娘分,那就没多少了。
也只有姑娘体面了,她这个做妈妈的才能体面!
第8章 胜出胜出
让秋菊买回来了黄绢绸,她熟稔的裁剪出来,夏妈妈颇为骄傲道:“咱们姑娘真是心灵手巧,我只教了一遍就记住了。”
舍娘有些心虚道:“那也是你教的好。”
做针线活,当然只能散学之后做,除了房里贴身伺候的丫头,连外头伺候的粗使丫头都
不知晓她在做什么。
事以密成,言以泄败。
虽说她是重生,但不能完全依照前世的经验和经历,有些事情告诉她牵一发而动全身,所以她也不能觉得裴老太爷命不久矣,自己就可以不把人家当回事。
这样能够出风头的事情,全府上下都很重视,姑娘们都是送各色针线,但是大人们就不能仅仅只送针线这些。
裴六爷正和妻子商量:“去年老爷子六十大寿,咱们送的是一扇屏风,今年不是整寿,倒也不必太过隆重。”
庾氏便道:“我嫁妆里倒是有一对青玉做的仙鹤把盏杯,若不然,就拿那对出来,找个匣子就好。”
在裴家,庾氏素来大方,尤其是对裴六爷,真个是掏心掏肺。
裴六爷摆手:“你的嫁妆且收着吧,也不必全部拿出来,若咱们送的太贵重,恐怕有心人,还觉得咱们太过富贵。我想老爷子素来喜欢那些经文,不如我亲手抄写两本经书奉上,权当贺礼了。”
“还是再添一样吧。”庾氏道。
裴六爷这才道:“那就送一套漆器。”
俩口子商定了,庾氏才起身道:“我还要去大嫂那里去一趟。”
“去那儿做什么?”裴六爷不解。
“孟家三妗子来了,我去凑桌打牌。”庾氏笑道。
裴六爷指了指外面:“我也去书房。”
却说庾氏从院子里出来,正好看到三姑娘宜娘经过,宜娘这些日子自然在忙大事,她和所有人都想的不同。别人都觉得奉承裴老太爷有用,可是裴老太爷又不管内宅的事情,内宅都是裴老夫人负责,故而,她近来也是往老太太那里走动的勤,尤其是知晓裴老夫人为了儿子的死耿耿于怀,还特地抄了一本血经送去。
故而,庾氏见她脸色煞白,还关心道:“三丫头,你这是怎么了?若是累了,快回去歇息吧。”
“多谢六婶关心,我就是这几日有些着了风寒。”宜娘勉强扯出一张笑靥,连说话的力气都没了。
但她也只能这么做,虽说她身世很可怜,可是嘴上同情的多,真正站在她这边的少。
庾氏见她摇摇欲坠,也不好拉着她说话,忙吩咐常妈妈:“扶着你家小姐下去吧。”
常妈妈赶紧上前扶着,她也没想到这位何姑娘对自己这么狠,原来的三小姐做什么事情都是随缘,没这般目的性强。
但也因为如此,常妈妈和岁岁也都有了盼头,至少不会再向以前似的被赶去庙里。
有时候你不争,底下人都会欺负你,还造谣你,简直是让人百口莫辩。
又说裴老夫人看着手上这本血经,心情很复杂,她身边伺候老了的向嬷嬷道:“老太太,三姑娘真是有心了。”
“我听说对自己狠的人,对别人更狠。我对她并无什么恩情,她却用自己的血来尽孝,不知她所求什么?”裴老夫人道。
沉吟片刻,裴老夫人又看向向嬷嬷道:“老三媳妇的外甥女的亲事,我说的那个方家答应了么?”
向嬷嬷笑道:“方家不过一介商贾,您亲自说的话,她们已经派人上门了。”
“这就好,陆氏寡妇失业的,怕也拿不出什么来,你从我的库房挑些东西送去给宋丫头,再让曹氏帮忙操持,庾氏做媒人。”裴老夫人安排下来。
向嬷嬷感叹:“您对三太太可真好。”
说罢领命而去。
曹氏面上听了笑嘻嘻,等向嬷嬷一走,又啐了一口:“什么东西,都是裴家的媳妇,难道咱们就是活该操心的命,都是赘字号的不成。”
曹氏的心腹顺儿道:“也不止您一个,就是六太太那边也要去做媒人。”
“平日我看她老人家对六弟妹一般,现下有了跑腿的活就舍不得让自己人跑,要人家跑。”曹氏抱怨。
她以前自然不敢说这些话,但是现下她不仅管了家,人有了底气,脾气自然不一般。
又说向嬷嬷到六房时,却发现庾氏去了大房,院子里见舍娘在跳百索,倒是笑了:“五姑娘怎么一个人在这里玩,怎么不去找六姑娘玩,你们做姐妹的自当亲香些才好。”
舍娘想舜娘年纪比她还小,架子倒是大,怎么要自己去找她,她怎么就不能来找自己。
前世也是这样,明明都是姐妹,舜娘就似乎凌驾于姐妹之上。
但现在当着向嬷嬷一个下人说这些也没意思,她笑道:“好,日后您喊舜娘过来,我们一起跳百索。”
向嬷嬷笑着应是。
跳完百索之后,舍娘梳洗一番,她换上常服,没办法,再等到十一月天气开始冷了,根本就不能在外面活动,因为风太凛冽,也会开始下雪。
等庾氏回来舍娘才知晓宋仙蕙的亲事定下来了,一家人都在饭桌上吃饭,丽娘含着一根竹笋,眼圈一红:“那宋姐姐是不是就要离开我们了?”
“你这孩子,哭什么啊,这离出嫁还有好些时日呢,至少也要一两年呢。”庾氏让丫头递帕子给丽娘。
丽娘虽然平日也和舜娘来往,但舜娘毕竟年纪比她小,她还得哄着,还是和孟季兰宋仙蕙关系好,孟季兰这个人又和谁关系都很好,有时候对她似乎有一种尖刺感,还是宋仙蕙人很好,所以她也是真的舍不得宋仙蕙。
再看舍娘表情淡淡的,不禁道:“你不难过啊?”
舍娘看向她道:“我发现你每次做什么,都要别人和你一样才行,以你的喜为喜,以你的忧为忧,我说我怕狗,你就非要我一定喜欢狗。你自己的朋友要成亲了,你难过,还要拉着我一起难过。你又不是皇帝,干嘛总要求别人什么都听你的。”
这边丽娘还没说话,陈妈妈连忙道:“五姐儿,你四姐姐可不是这个意思。”
“那就别总是强迫别人和她一样,好么?我怎么从来没有要求我做什么,就要她跟我一起做什么,这么多年一起上学,她等过我一次么?是个泥人都有土性。”
舍娘的话条理清晰分明,如大珠小珠落玉盘似的,也不情绪化的发泄,而是层层推进。
丽娘闻言,嘴嗫嚅了几下,“你要我做什么,你就说呗,我又不是不帮你,干嘛这么说我?如果是我不对,我给你道歉就是了。”
她们姐妹交锋裴六爷也庾氏只装听不见,要不然出言偏帮哪个都不好。
陈妈妈听丽娘说完,心里恨不得击节叫好,四姑娘这样示弱肯定会让人同情。
熟料舍娘笑道:“我从来不要求别人做什么,我尊重每个人做什么的自由,希望你能尊重别人就好。”
“好了好了,大家都少说一句,吃饭吧。”庾氏出来打圆场。
舍娘面不改色的吃了大半碗饭,若无其事的回房做女红,丽娘回去少不得哭一场,陈妈妈安慰道:“五姑娘是嫉妒您人缘好呢,六爷和太太都看着呢,恐怕心里就觉得她不敬你这个姐姐。”
丽娘气死了,她气咻咻的道:“日后我肯定不认她这个妹妹。”
“是是是,您说的是。”陈妈妈哄着。
裴六爷和庾氏却为她们姐妹关系很是头疼,裴六爷道:“你看舍娘的嘴和镊子似的,丽娘嘴就笨多了。”
这样的性格其实也很容易吃亏,因为看起来盛气凌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