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阙春深 第6节
  杨满愿只觉心跳漏了一拍。
  姜太后脸色瞬间阴沉下来:“太子年轻,思虑不周。太子妃人选暂不定夺,你们都先回去,静候哀家懿旨。”
  秀女们纷纷垂首应“是”。
  萧琂却泰然自若,他知晓父亲已拟好指婚圣旨,一切尽在掌握。
  姜太后也隐隐猜到了几分,眼底闪过一丝厉色,急忙吩咐:“备车,送七位秀女出宫!”
  七名秀女匆匆登上马车,从东华门出宫,各自返家。
  徐妙华与杨满愿的马车缓缓停在魏国公府门前。
  杨满愿心乱如麻,恍惚间只觉方才种种似一场荒诞噩梦。
  徐妙华却气得满脸通红,恨不得立刻揪住她质问,究竟用了什么狐媚手段蛊惑太子。
  正巧,魏国公世子徐承宗从外头归来,见到二人提前回家,面露诧异:“妙华,你们怎这么早就回来了?”
  他虽是问妹妹,目光却黏在杨满愿身上。
  徐妙华见兄长这般不争气,狠狠瞪他一眼,提着裙摆转身就走。
  徐承宗皱起眉头,妹妹这副模样,莫不是在复选中落选了?
  他眼眸微眯,再度看向杨满愿,语气带着施舍般的傲慢:“这些日子本世子仔细想过了,若你愿意做我的侧室,我可暂缓娶妻,让你先为魏国公府诞下继承人。”
  杨满愿震惊得说不出话来……
  **
  乾清宫,南书房内。
  下朝后,皇帝仍着一身明黄色纱缀绣八团龙袍,头戴金丝翼善冠,端坐在金丝楠木大书案后批阅奏折。
  “常英,朕说的宫女可寻到了?”他忽然沉声发问。
  数日前,他在宣光阁差点宠幸了个小宫女,雨歇云收之际,那小宫女却昏迷了过去。
  宣光阁一带是宫中禁地,并无宫人内侍,只得他亲力亲为去宣太医。
  可待他重回宣光阁,屋内竟已空空如也,只留下满室旖旎气息。
  萧恪勃然变色,当即命人彻查昨夜误闯禁地的宫女是何人。
  至此,已过去整整四日。
  总管太监常英闻言心底猛一咯噔,手心渗出薄汗。
  他苦着脸回禀:“启禀陛下,奴才无能,实在查不到那宫女的来历。宫中宵禁森严,亥时后无人敢在外逗留。奴才已亲自盘问了当夜在御花园当差的宫女,皆称未曾逗留。”
  “奴才倒是查到,那日黄昏,仁寿宫娘娘宣召了两位秀女,嬷嬷抄近路穿过御花园,但并未靠近宣光阁。”
  萧恪闻言,剑眉微蹙,心中涌起一股异样的预感。
  他揉了揉眉心:“仁寿宫那日宣了哪两个秀女?”
  常英急忙答道:“魏国公之女徐妙华,还有银台参议之女杨满愿。”
  第11章 太子妃之位花落谁家??
  皇帝静默不语,双眸幽黑,指节有节奏地轻叩桌沿。
  那夜的小宫女身着粗布衣裳,除却发髻上别着的素色珠花,周身再无半点金玉装饰,怎么看都不像是入宫参选的秀女。
  忆起少女娇艳欲滴的容颜,以及肌肤相触时叫他食髓知味的触感,萧恪喉结不自觉地滚动。
  他赶忙凝神调息,强行压制住体内翻涌的欲念。
  也罢,女色误人,他也绝非那沉溺美色的昏君,不过是个不知来历的小宫女,寻不到便罢了。
  他随手翻开一册奏折,漫不经心地问道:“慈宁宫那边的选秀可结束了?”
  常英见他不再追究宫女之事,暗暗松了口气,连忙回道:“已经结束了,太后命人将七位秀女都送回家中候旨。只是……太子离开后,太后大发雷霆,一气之下将案上的汝瓷茶具全砸了。”
  皇帝挑眉,对此早有预料:“把朕拟好的指婚圣旨送往内阁,再命司礼监明日去魏国公府宣旨。”
  “是!”常英又谄笑着提议,“对了陛下,太子妃母家至今寄住在魏国公府,到底不妥,不如陛下给杨家赐座宅邸罢?”
  虽未正式册封,他已提前喊上“太子妃”。
  常英在御前伺候多年,最会见风使舵,此刻先给杨家卖个好,日后说不定能派上用场。
  皇帝微微颔首:“准了,这事你去办。”
  常英领命退下,心里盘算着京城哪处宅邸既体面又合圣意。
  次日拂晓,魏国公府还笼罩在一片静谧之中。
  突然,一个小厮慌慌张张冲进主院,将消息告诉了主院的大丫鬟。
  大丫鬟一听,倏地两眼放光,立刻冲进房内:“老爷!夫人!圣旨……圣旨要来了!”
  魏国公夫妇还在熟睡,被惊醒后一脸茫然。
  小厮在门外高声喊道:“老爷,夫人!宣旨的仪仗已经出宫了,小太监特意来报信,让咱们准备接旨!”
  魏国公夫妇俩对视一眼,喜上眉梢——妙华果然中选了!
  徐家要出第二个太子妃,说不定将来还能成为皇后!
  郭氏欢天喜地地吩咐:“快,全府上下准备迎接圣旨!”
  不一会儿,徐妙华当选太子妃的消息便传遍了整个国公府,处处张灯结彩,喜气洋洋。
  徐妙华得知后不禁沾沾自喜。
  果然,圣上怎会允许太子殿下选个狐媚子当太子妃?
  临近吉时,魏国公府阖府上下齐聚府门外,恭迎圣旨到来。
  锣鼓喧天从长街外响起,又有几个小太监提前来查看情况。
  为首的太监扫视一圈,尖着嗓子问:“杨家的人呢?怎么还不出来?”
  众人面面相觑,一头雾水。
  太监不耐烦地催促:“赶紧请杨家大小姐出来接旨,误了吉时你们担待得起?”
  魏国公夫妇和世子徐承宗脸色骤变——怎么会是杨家那个小户女?
  难道她被选为东宫侍妾了?那太子妃之位究竟花落谁家?
  徐承宗脸色阴沉得可怕,昨日他才向太子进言,妄图阻止杨氏入宫,没想到今日就来了圣旨。看来自己的话根本没起作用,太子还是纳了杨氏……
  而站在人群中央的徐妙华,脸色瞬间变得惨白。
  昨日她亲眼见太子选了杨满愿,可姜太后的态度让她心存侥幸,回家后也没细说。
  如今圣旨只宣杨满愿一人,她仅存的希望彻底破灭了。
  与此同时,杨家借住的凌云院内,杨谦行夫妇正和两个女儿吃早饭。
  他们听说了圣旨将至,还以为是徐家大小姐当选,想着自家只是借住的外客,不便前去打扰。
  杨满愿则暗自松了口气。
  那夜的荒诞遭遇如巨石重重压在她心头,若真被选为太子妃,是福是祸也未可知……
  正想着,一个仆人急匆匆跑来,上气不接下气:“恭喜杨大人!宫里传话说,让杨大小姐出去接旨!”
  此话一出,杨家四口人瞬间愣住。
  杨静真急忙追问:“真的是我阿姐?不是徐大小姐?”
  仆人连连点头:“千真万确!”
  杨谦行一脸疑惑地看向女儿:“愿愿,这是怎么回事?”
  薛淑兰也一头雾水。
  还没等杨满愿解释,仆人又连声催促道:“圣旨马上就到了,大人太太和二位小姐,快出去迎候罢!”
  “噢,对。”薛淑兰如梦初醒,忙不迭指挥丈夫女儿出门。
  杨家四口人匆匆赶到国公府门前,担任宣册使的司礼监提督也正好抵达。
  魏国公府到底是历经数朝的世家勋贵,纵使满心不甘,还是让出了正中的位置。
  徐承宗想起昨日的事,只觉脸上发烫。
  众人齐刷刷跪下后,宣册使从红漆托盘上郑重拿起明黄色龙纹圣旨,高声宣读:“奉天承运皇帝,诏曰:……银台参议杨谦行长女杨氏,柔嘉维则,淑慎丕昭,今特授金册金宝,命尔为皇太子妃。……克衍坤元之庆,倍徵泰运之亨,钦哉。”
  “皇太子妃”三个字如惊雷炸响,在场众人无不震惊。
  尤其是徐家上下,脸色瞬间变得难看起来。
  第12章 东宫大婚?
  圣旨声落,四下刹那凝固,寂静得连银针坠地都清晰可闻。
  无数道目光如芒刺般投向杨家四口,有惊愕的、有质疑的,更有看好戏的。
  杨谦行夫妇与小女儿杨静真瞪大双眼,满脸难以置信——
  这竟是册立太子妃的圣旨?他们真没听错?
  杨满愿只觉浑身如坠冰窖,藏在衣袖下的双手微微发颤。
  直到宣册使示意,她才如梦初醒,颤抖着伸出双手接过圣旨。
  “快谢恩呀,太子妃!”人群中传来细小的提醒。
  她猛然回神,慌忙捧起圣旨伏地叩首:“臣女叩谢圣恩,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待她起身,宣册使等人齐刷刷朝她行礼:“臣等参见太子妃!”
  魏国公一家纵使满心不甘,也只能勉强随众行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