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活一世还是他,得调教好了再嫁 第7节
  可薛淑珍的话,却被江锦舟听的清清楚楚。
  原来,她妈一直在嫌弃梁秀兰,嫌弃她没文化,嫌弃她家里穷,怪不得梁秀兰之前要说那些话。
  他当时还听的莫名其妙,原来根儿在这里。
  躺在床上,看着梁秀兰之前送给他的定情手帕发呆,眼眶泛红。
  早上,梁秀兰刚睡醒,就听见院子里有拉锯的声音。
  她穿好衣服出去看。
  只见梁建国脚踩木板手拉锯,在做木工活,看这块儿板子的规格,应该是在做桌面儿。
  梁秀兰顿时欣喜,也不知道昨晚她妈是怎么说通她爸的。
  梁秀兰扎好辫子欢快的跑过去。
  “爸!需要帮忙吗?”
  梁建国白了她一眼:“吃你的饭去!”
  他说话从来都是这么呛人,梁秀兰撇了撇嘴去了厨房。
  妹妹梁秀娟已经跟着隔壁奶奶去卖豆腐了。
  她等会儿还要和母亲刘桂芝下地。
  因为梁秀娟是个不爱干活的,所以带她到地里,不出活不说,还总是听她哼哼唧唧的抱怨。
  一会儿渴了一会儿饿了,胳膊疼腿疼肚子疼,太晒太累太瞌睡。
  所以,从梁秀娟学会算账开始,就一直跟着隔壁斜对门儿的祝奶奶卖豆腐,地里的活,都是家里其他三位成员干的。
  母女两人边吃饭边聊今天的工作内容,却见村里的王大娘气喘吁吁的跑进了院子。
  “建国?桂枝和秀兰在家吗?”
  梁建国朝厨房昂了昂下巴:“在厨房。”
  说完,低头继续拉锯。
  他这个话少的冷性子,村里人都知道,所以王大娘也没计较,直接掀开帘子就进了厨房。
  刘桂芝:“婶子怎么这么早就来了?吃早饭了吗?没吃的话锅里还有,我给你盛。”
  王大娘摆摆手,拉了个小凳子坐下,一脸严肃的问:“之前不是听说你们去江家认门儿了吗?这是咋回事?没谈拢吗?”
  刘桂芝舀了一碗汤,递到王大娘面前,挑了下眉。
  “你咋知道的?”
  王大娘把汤碗往里推了推道:“我真不喝,在家喝完汤才来的。”
  “现在不止我知道,咱村里好些人都知道,江家虽然是隔壁村的,但江家那不论理的来咱们村找媒婆了。”
  “那冯媒婆就是个大喇叭,到处宣扬你们家和隔壁村子江家小子彩礼没谈拢的事呢。”
  “说是你家要太多了,他们娶不起你们梁家的闺女,之前不是跟你说了要二百八十八吗?咋滴,你多要了?”
  之前刘桂芝就担心要多要少不合适,所以特意问了娶过三房媳妇的王大娘,以及几个常来常往的人精们。
  大家凭着阅历告诉刘桂芝,要二百八十八,不多也不少,刘桂芝怎可能胡要。
  “我可是一分没多要。”
  “是江家女掌柜,说彩礼太多,暂时拿不出那些钱,咱家兰兰说不是拿不出钱,是觉得自已在她眼里不值这个价!”
  “不想娶就换人,娶个她觉得值的人当儿媳妇吧。”
  王大娘不可置信的看着梁秀兰,感觉这么小的闺女能说出这种话,实在是了不得。
  “这话真是兰兰说的?”
  刘桂芝笑着帮梁秀兰整理了下鬓间碎发。
  “那是,当时可硬气了,拉着我就走,整的我和她二婶儿都不会了,江家那小子也是一愣,后来才追上来说软话,可咱家兰兰不上套!”
  王大娘佩服的连连咂嘴,要知道,像她这么大的姑娘,一般可都是躲在后面连羞带怯的不好说话。
  更别说对上江家那个出了名的泼辣。
  “啧啧啧……咱家兰兰能挡事儿了,行,比你爸强!这家将来可是要你当家了呢。”
  刘桂芝是个好说话的,梁建国是个不说话的,俩人凑成一对软柿子。
  如今,可终于有个硬骨头了,可惜啊,女娃太强硬,容易嫁不出去啊。
  王大娘看了看碗里的汤,终究是没忍住,端起来喝了一口。
  “现在村子里到处都在传,梁家闺女要高价彩礼的事,将来兰兰可不好说亲了啊。”
  刘桂芝叨了口咸菜放进嘴里,狠狠咬了口馍。
  “一定是江家人搞的鬼,简直太不是东西,不行,吃完饭我得找上去!”
  找上去又怎样?梁家人多,不仅说不出个一二三,还有可能和对方撕破脸,万一打起来,吃亏的只能是他们。
  梁秀兰咽下嘴里的馍,淡淡道:“不用,清者自清,找上去也说不出个一二三来。”
  “我觉得,还是得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
  两人全都愣愣的看着梁秀兰。
  “啥玩意儿?”
  两人都是没读过书的庄稼人,这种话她们听都没听过。
  梁秀兰咽下嘴里的咸菜道:“就是说,她用什么办法毁我的名声,我就用什么办法还回去。”
  “麻烦王大娘闲聊的时候给宣传宣传,就说江家娶亲,只拿得出六十六块钱,她大儿媳都是六十六块钱娶的,多一分他们都不会拿。”
  这话虽然对江家造不成什么太严重的伤害,却能落得个小气的名声,谁愿意跟这种小气的人做亲家?
  最主要的是,能澄清他们梁家要的真不多。
  娶媳妇儿只舍得拿六十六块钱的人家,可不是嫌那一二百的多嘛。
  两个大人仔细一琢磨,年轻人脑子就是转的快。
  第9章 骂人早产,报应来了
  吃过早饭,梁秀兰跟着母亲像没事人一样,背着农具,穿过村子,往地里去了。
  一路上见人扎堆,就过去打招呼,说说当天彩礼没谈拢的事。
  墙根儿树下全都是信息网,传什么都飞快,再加上王大娘的助推,一来二去的还给整岔了。
  不知从谁嘴里传出来,说江家人嫌六十六太贵,拿不出来,梁家闺女才不嫁的。
  这这这……更小气了,梁秀兰可不是故意的,不过挺好,就这么传。
  六十六都不想拿,谁愿意嫁给江锦舟才怪呢。
  只怕是真应了江槐的那句话,江锦舟一辈子都要娶不上媳妇了。
  两个村子分别叫上窑村和下窑村,梁家住在下窑村,江家住在上窑村,离镇子上近。
  江锦舟的大姐江丹月,就住在镇子边上,这话没两天就传到了江丹月耳朵里,肺都要气炸了。
  “谁说我们家连六十六都拿不起的?让我知道我非要撕烂他的嘴!”
  “这指定是我妈不舍得出钱,才闹得沸沸扬扬的,姓梁的那个死丫头,居然到处散播这种谣言,我三弟将来怎么娶媳妇儿啊?”
  她气急败坏的将桌子敲的梆梆响。
  她的丈夫沈军,只低头吃饭,一句话也不说。
  江丹月和她妈一个性子,脾气火爆,当初结婚时,他老丈人亲传亲授三字经。
  “她发火,别理她,火发完,就好啦,你一犟,她抬杠,她摔锅,你摔碗,这个家,马上散!不想听,就出门,吹吹风,看看月,她疯完,再回家!”
  他可是凭着这个秘诀,稳稳当当的过了好多年呢。
  不想看她发疯,快速吃完饭,找借口说店里有事儿就,快步离开了那个火药桶。
  可江丹月越想越生气。
  怀孕八个月也要骑着自行车回家,为她弟弟主持公道。
  回到家,薛淑珍也整在为这件事和人争辩,母女两人一上劲儿,差点跟人打起来。
  对方看着江丹月的肚子,也不敢硬刚,赶紧拍屁股走人。
  可母女俩根本坐不住,一商量就直接杀去了梁秀兰所住的下窑村。
  周云在大门口象征性的拦了一下,两人正在兴头上,不听劝,她也就没再拦了。
  反正也和她没关系,她还得在家等孩子放学呢。
  下窑村村口
  村子里的大娘婶子们,一看到这母女两人气势汹汹的样子,便知道是为什么来的。
  有和梁家关系好的,赶紧回去给梁家人报信。
  “建国啊……建国……不好了,江家人来了……”
  “桂枝啊……快出来吧……”
  梁建国正在做小凳子,刘桂芝和梁秀兰在给桌子上漆,听见外面喊,赶紧都放下手中的活跑了出去。
  “啥?谁来了?”
  “上窑村江家,一个江家女掌柜,一个是大肚婆,看那样子,应该是江家大丫头,来者不善啊。”
  “就俩人?”
  “就俩人!”
  三人伸长的脖子缩回来,相互对视。
  梁建国黑着脸,眼皮子翻着梁秀兰,一脸的埋怨。
  “这下捅了马蜂窝了。”
  刘桂芝瞪他一眼,没好气的朝他胳膊上拍了一下:“说啥呢?这种人家,嫁过去也是遭罪,幸好咱闺女没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