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成七零恶毒原配 第12节
  顾淮瑾见她脸上堆着讨好的微笑,忍了忍没有再说他,按她说的把锅放上去,不过表情很不好,活像别人欠他钱一样。
  听他说着教训自己的话,宋知倒没有多生气,反而笑眯眯的,她脾气虽然不好,却能听得懂好赖话,俗话说的好听人劝吃饱饭。
  人可以自信,但不能盲目自大,尤其是艺人,多听听外面的声音,粉丝的意见,不是有句话叫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吗,外人可能要比自己更看的清局势。
  “好啦,饭好了。”
  顾淮瑾听到饭好了,不用宋知吩咐,自觉的去把锅端下来开始盛饭。
  “少给我盛点,我不太饿,够了够了。”宋知看顾淮瑾盛的差不多了,直接抢了过去。
  顾淮瑾欲言又止。
  宋知吃完饭照旧先去洗澡,现在天天洗澡,所以她洗的速度很快。
  顾淮瑾洗完澡回到卧室,看到已经躺床上的宋知,问“你的手表呢?”
  “那不是吗?干嘛?”手表放的位置刚好被枕头的阴影挡住,宋知给他指了一下,不太理解他这时候问她的手表干什么?
  第22章
  “不是带上不太合适吗?我修修。” 顾淮瑾把床头柜上放着的手表拿了起来,解释道。
  “你会?”宋知惊讶,这个手表有点大,戴着确实不太方便,在手腕上滑来滑去。
  “我试试。”
  “那你小心点,别搞坏了。”顾淮瑾沉默了,这还是第一次有人质疑他的手艺。
  不过还是好声好气的回道“好。”
  只是在表带上面多钻了一个洞眼,很简单的事情,顾淮瑾几分钟就搞定了,手表拿到宋知面前,让她试戴一下。
  宋知将信将疑,拿过来戴在手上“刚刚好,没想到你还会这个。以前还见你经常捣鼓电器,难道也会修?”
  “还行。”
  “挺谦虚的呀,我知道你会,现在会修电器的人可不多,你是自学的?”
  “算是,平时偶尔会看一些关于维修的书。”顾淮瑾把工具收了起来,回答着她。
  宋知在心里咋舌,不愧是男主,这智商,书随便看一看就学会了,她就算看十遍也不懂,真是人比人气死人。
  心里想着,嘴上就不自觉说出了口 “看看就学会了,真是聪明。”
  顾淮瑾这下不知道该怎么回答了,听着是夸他的话,可是总感觉少了点真诚,如果顾淮瑾学过现代的先进词语,可能就能明显的感觉到宋知是在阴阳他。
  第二天顾淮瑾一早就去部队了,家里又只剩下宋知一个人,她吃完饭,打算等天暖和一会骑着自行车去趟镇上,看看沙发厂有没有海绵。
  “这是新买的自行车?”隔壁的赵婶子刚好在院墙外面围着的小菜园里薅菜。
  “对,昨天刚买的,有个自行车出去方便点。”宋知停下来和赵婶子打招呼。
  赵婶子走近,绕着自行车打量一圈,“我还是第一次见这样式的,前面没有那道梁,看着骑起来要比我家那个方便。”
  “应该是新过来的款,刚好老顾昨天去县城的时候过来的新货,想着这东西家里也需要,就买了。”
  “那你们可赶巧了,像我家买那辆自行车的时候,去了好几趟才抢到货。”
  “那可不是就是赶巧了,本来想着不能这么快买到。”宋知脸上带着笑意,顺着赵婶子的话说着。
  “你这是准备去哪?”赵婶子看她推着自行车出来,明白小宋也不是爱炫耀的人,肯定是要出远门。
  “我到镇上沙发厂看看,前些天不是去做了个沙发垫,那老师傅给我说沙发厂里面有海绵,裁点塞进去软和。”宋知解释道。
  “这主意倒是好,改明我也试试,小宋,你去镇上能不能帮我带点东西。”赵婶子突然想起来家里还剩下些布票和棉花票,想着最近天凉了,把孩子们的棉袄都拿出来接一接,大女儿也到了说人家的年龄,她想了想家里的票,差不多能做一身冬衣。
  “当然能了,婶子要买什么?”宋知想着这也不是什么难事,就应承道。
  “镇上供销商有卖布和棉花的,你去了帮我带六尺蓝色的布和两斤棉花给小雪做件冬衣,你等会,我进屋给你拿钱和票去。”
  赵云说着就要回去拿票,宋知连忙阻止道“婶子,先不用急着拿票,等回来给也是一样的,我先去看看有没有再说。”
  赵云想想也是,回来给也是一样的,就不再纠结了“行,那你回来我再给你,你赶紧去吧,买完还能早点回来。”
  “好,那我先走了婶子。”
  宋知刚开始在路上猛蹬自行车,结果没有个五分钟就累的气喘吁吁,没办法只能慢点了,毕竟镇上离得远,不像上次蹬十几分钟就到了。
  等宋知到镇上的时候感觉后背都是汗,腿也有些涨涨的感觉,她心想今天要好好逛逛,不然多亏呀!
  她慢悠悠的骑着自行车,顺便打量着路过的地方。
  这边着实没有什么吸引人的地方,这时候个人买卖还没有放开,街道上没有个体户开的门店,能看到的大招牌就只有国营饭店,邮局和供销商了。
  邮局很是好找,宋知打算先把带在身上带的九百块钱寄给宋母,再去买东西,这个时代没有监控,治安很没有保障,她一个手无缚鸡之力的小女子,还是保险一点为好。
  “你好,同志我想寄封信。”宋知走到柜台前,礼貌的说。
  “寄到……哪里的?”本来收信的女同志脸圆圆的,有点娃娃脸的感觉,此刻很不耐烦的抬头,结果在看到宋知那一刻,顿了一下,立马转换成温柔的语气。
  “寄到京都东城区梅花街道。”宋知按着母亲上次说的地址寄回去。
  “姑娘是下乡知青?”收信的女同志拿过信好奇的问。
  “不是,我是前段时间过来随军的。”宋知看着面前的姑娘一本正经的模样,心里有些好笑,明明和自己差不多的年龄,还故作成熟。
  “随军,军嫂吗?我还以为你没有结婚呢。”可惜了,这么漂亮竟然已经结婚了,要不然给可以给哥哥介绍介绍。
  宋知看她一脸可惜了的表情,不明所以不过还是诚实的回答“是。”
  “带邮票了吗?”那姑娘检查一下信封,确定没有问题,准备盖章写编号,突然发现信封上面没有贴邮票。
  “……”宋知确实忘了,毕竟她从来没有寄过信。
  “我知道了,一张邮票两毛钱交一下费。”柜台的女同志看她表情就知道没有带,心里没来的脑补,这姑娘虽然看着漂亮,但是脑子不太好使,寄封信都能把邮票忘了,也是人才。
  “好。”宋知连忙掏出钱递了过去。
  “再签一下名字就可以走了。”
  宋知把信寄出去就直奔供销商,先帮赵婶子把需要的布和棉花买了,想了想又买了几尺米白色的布和蓝色的布,把剩下不太多的棉花全要了。
  瞥到还有热水瓶,打开包找了找自己带没带票,发现还真有,大手一挥拿了两个。
  售货员看她大手笔的样子也是一惊,这镇上一年也遇不到一个这样造的人,谁娶了这姑娘怕是养都养不起。
  “漂亮小姐姐,麻烦问一下,沙发厂怎么走?”售货员正在出神的时候,宋知突然问了一句, 她一时没有没有反应过来,宋知只好重复一次。
  “沙发厂?写镇名的石牌你进来的时候看见了没?那个地方往左拐一直走到头就能看见了。”
  宋知回想一下,好像确实有个石牌,于是点了点头表示知道了,给售货员道了谢就提着满满当当的东西赶了过去。
  “大爷,厂里的海绵有卖吗?”
  “你这姑娘想什么呢,海绵都是高级货,要拿来做沙发用的,怎么可能卖?”门口坐着的大爷听到她的话,就知道她来捡便宜的,每隔一段时间就会有这样的人过来问,他已经习惯了,于是很不耐烦的道。
  第23章
  “大爷,我要的不多,前些天我刚结婚,谁知……谁知道我那丈夫一家结婚那日准备的沙发家具都是借的,昨天人家来要走了,我那公公婆婆搬回来了一套自己做的木头凳子,上面全是倒刺,还没有刷漆,我这也是没办法,听我们村的老人说可以买些便宜的边角料,凑合用布缝一下,放在凳子上,我才过来问问,我要的不多,要是没有就算了,我再想想其他办法。”宋知面露委屈的神情,看着几乎要哭出来了,她胡言乱语一通,说完作势要走。
  宋知心里清楚像门口这种看大门的活,一般人还想干都干不了呢,一般都是厂里面某领导的家属或者亲戚,有背景才能做门卫。
  “慢着,你那婆家真有你说的这么不是人?”门卫大爷有些难以置信,怀疑是这个姑娘诓骗自己,最近他也没有听说这附近谁娶媳妇。
  “自然是真的,这年头难道还有人敢胡乱冤枉自己的婆家,若是大爷不信可以和我一起过去看看。”宋知一脸你怎么不信我说话的样子,作势要带着大爷去看看。
  “行了行了,跟我进去挑些。”大爷也是有女儿的,最是见不得这种婆家欺负小媳妇行为,叹了一口气,语气软了些。
  “谢谢大爷了。”
  跟着大爷进到厂里面,左拐右拐到了厂房后面的小屋里面,大爷从腰上拿出钥匙,哆哆嗦嗦往门锁上插。
  打开门,里面全是被剪裁成各种形状的废弃的海绵。
  “进去找找,看哪些能用得上?”大爷摆摆手让宋知进去挑。
  宋知也不客气,径直走了进去,翻翻捡捡找到三个比较大的海绵,目测凑在一起足够用了。
  “不多拿点?”大爷见她拿这么点,有点不敢相信,来这里拿东西的人不少,她是第一个手里就拿几个,没有大包小包拿的人。
  “这些就够了,今天真是麻烦大爷了,这是我的一点心意。”说着就把手里面准备的一块钱塞给大爷。
  大爷一看面额,连忙拒绝,这点东西怎么会值一块钱?这都是卖废品都不要的边角料。
  “拿走拿走,你这女娃娃日子过得不容易,花钱还大手大脚的。”大爷正色,虽然话中带着责备,不难看出关心,这个年代,大部分的人都是比较淳朴。
  宋知看着大爷推辞不要,无可奈何,只好把钱收了起来,心想等过段时间如果来镇上了给大爷捎点儿的用的上的东西。
  “今天真是麻烦了大爷,下次有时间来镇上给你带点山上的特产。”
  “你这女娃娃真是客气,大爷我心领了,不过我这老头子啥也不缺,不用带。”大爷笑呵呵的,脸上的褶子更加明显了。
  宋知看着自行车上大包小包的东西犯愁了。
  “等着,我去看看有没有袋子。”大爷见她为难的站在原地,适时开口。
  大爷找了个袋子,帮她把棉花什么都装到袋子里面,绑到自行车后面。
  看着这一大包东西,大爷感觉这姑娘婆家真不是人,什么都等着新媳妇来置办,肯定用了这姑娘的钱,她娘家肯定是有钱的,即使女儿嫁到了山沟沟里,也肯定给了不少嫁妆,看她花钱大手大脚的样子就知道是个心里没有成算的。
  大爷越想越气,准备回去好好教育教育女儿,可不能找村里面的汉子,那些可都不是省心的。
  宋知没有赶着回家,眼看着已经中午了,早上她没有吃的多少,上午又蹬了那么长时间自行车,就扭头拐到国营饭店看看有什么好吃的。
  进去一眼就看见窗口旁边的小黑板,上面写着今日供应:肉丝面,红烧肉,清蒸鱼……
  她逛的有些累,这会感觉想吃点清淡的,就只点了一份肉丝面。
  她这边等着肉丝面,顾淮瑾那边已经到家了,看着院子里空无一人,屋里也不见宋知的踪影,顿时有些急了,突然发现自行车也没有在家,想到她可能是出去了。
  正好这时,门外响起赵云的声音“顾政委,小宋今早去镇上了,还没有回来呢,要不今天去我家对付一口?”
  “不用了,婶子,我去食堂打点就行。”
  “去食堂也行,听说今天食堂有新菜式。能吃个新鲜。”赵云见顾淮瑾这样说,也没有强求,本来就是随口让让,过去是为了过来给他说一下宋知去哪里了,免得他担心。见没有自己什么事了,就回家吃饭去了,她家一家子还等着她回去张罗呢。
  顾淮瑾自然知道现在粮食有多重要,轻易还是不要去别人家吃饭,再说秦团长家人口多,日子过的不容易,他就更不能过去了,他进厨房找了找餐具,拿着去了食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