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成七零恶毒原配 第9节
等下午顾淮瑾回来的时候问问他,有没有水泥什么的?最好给厕所装个门,不然厕所的味道通到院里面着实有些难闻。
这些等顾淮瑾回来再说吧,现在当务之急是要买个沙发罩子,最好有个软点的垫子。
天气越来越冷,屋里面的木头沙发,坐着不仅硬邦邦的,还有些冰屁股,看着也有些年头了,不过胜在质量好,够硬实,所以她也不打算换了。
一会她打算去问问赵婶子,附近有没有卖沙发巾的。
……
“沙发巾?是沙发上铺的吗?”
“对,天冷了,我打算买个坐着暖和。”宋知也不太清楚这种叫什么名字,只能按照自己在现代的叫法。
“咱们这边我倒没有见过,不过咱们部队后面有个村子我倒听说有做毛线的,你可以去问问。”赵云回想一下,建议道,心里有点感慨宋知的大手大脚,一个沙发还要弄个罩子,不过这是人家自己的事情,赵云没有多说什么。
“谢谢赵婶子,那你先忙,我过去看看。”说着就要往回走。
“哎,小宋,你等会。”接着匆忙回到屋里面,把自行车推了出来。
“骑着车去,也有五六里路呢,我没记错的话,那边今天还有个小集,能买些需要的东西,骑着自行车去,带着方便。”
她说着把自行车递给宋知。
这年头自行车也是个宝贵的东西,宋知本不打算骑的,可是赵婶子已经推了出来,骑着自行车确实也会方便许多,她连忙道谢接了过去。
去的路上在想回去给赵婶子他们带些吃的,这些天帮了她不少忙,她也看出赵婶子是真心对她好的。
今天太阳很厉害,照的人一整个暖洋洋的,宋知穿的是一件白色的高领毛衣和粉色的针织开衫不算太厚,在家时还不感觉冷,甚至还有点暖和,但骑着自行车走在路上,阵阵冷风吹到身上,却感觉到了刺骨的寒意。
她想以后出门还是要穿厚点的,怎么说也到冬天了,还是要尊重一下冬天。
好不容易看到了村庄,这里应该就是赵婶子说的地方,路的两边都是村庄,中间是一条很宽的土路,路上现在摆了不少的摊位,有卖吃的的用的的穿的的,虽然是不多,但是种类还是很全的。
“婶子,这毛线怎么卖?”宋知扫了一眼周围的摊子,没有看到卖布的,倒是一眼就看到了卖毛线的摊位,走了过去,拿起一团灰色的粗毛线轻声询问。
第16章
没有办法,这位婶子的摊位上只有黑白灰蓝和大红几种颜色,还都是粗毛线,她只能选择一个相对而言比较容易接受的颜色。
“八毛钱一卷,不要票。”大婶看了她一眼,笑眯眯的说,她看人向来准,这个女娃子一看就是前面部队上的军属,还是个有钱的。
原主以前也偶尔买会毛线找师傅做衣服,宋知对毛线的价格还是有些印象的,一团羊毛线应该是一块多那样,不过要票,这毛线质量肉眼可见的一般,和羊毛毛线更是没有办法比,她的价格开的有点高。
宋知表情不变,接着问“织个沙发垫,靠椅那里也做个,大概需要多少团毛线?”
婶子心里咋咋舌,没想到还是个大客户哟,心里算了算道“十团最多。”
“七块钱,可以的话我要了。”说实话这毛线舒适度不咋地,不过织出来指定是蛮厚实的。
大婶只听到了她要了,高兴的咧开嘴笑,等到反应过来七块钱的时候,正在笑着的脸突然僵住“同志,价格可不是这样砍的,这一下子就少了一块钱呀。”
“婶子,你也清楚这毛线到底值多少钱,咱们明人不说暗话,可以的话我就付钱,不行话我再去别地看看?”
大婶本来想再和她还一下价,看着她要走的动作,连忙拦住她说“行行,同志,七块钱就七块钱吧,我可怕了你了,这价格我可就卖给你一个人,你可不能给别人说,不然我这生意就没法做了。”
宋知感觉这话似曾相识,在现代的时候,那些小贩不就经常说这种话,话术还有历史的遗留性?
大婶数好把毛线团递了过来,宋知把早已经准备好的钱也递过去,等大婶数清楚,开口问道“嫂子,咱这村里面有编织毛线的吗?”
大婶装钱的手一顿,笑着道“这你可就问对人,我家大伯就是个裁缝,我这做毛线的手艺就是他教的,不过他现在年龄大了,脾气有些古怪。也是前几年的事闹的,现在除了熟人的活都不接。”
宋知听懂了她的未说之言,态度立马大转弯,脸上带笑“那麻烦婶子帮我引荐引荐,怎么说我也算是你这里的老顾客了,是吧婶子。”
说着从口袋里面掏出五毛钱递给大婶,看着有些肉疼,怪只怪她今天手里没带零钱。
大婶从宋知的手中抽出这五毛钱,很是自然的放到自己的口袋里“那行吧,一会儿我带你过去,不过你要等等,等这边下集了再过去。不会太久,现在天气冷,四点多我们就收摊了。”
宋知抬手看了看手表,已经三点半了,等一等也不妨事,和大婶商量一下,她先到别处看看买点东西,一会儿再过来,就走了。
走着走着,刚好看见摊位上有卖豆腐,顺手买了两斤,打算回去切成片,用油炸炸,可以烩汤的时候做配菜用。
很快,一圈就逛完了,也没什么的需要的东西,就返回到大婶摊位上。
看到大婶正在收拾摊位,惊奇地问道“不是说四点多才收摊吗?”
宋知还担心她因为要带自己去裁缝那里,所以要早收摊,不过显然是她多想了。
“今天没什么生意,从早上到现在也就卖出去你那一单,早收摊早回去,走,我带你过去。”说话间已经弯腰把东西背到了身上,轻松的直起身。
“就是这,你别看房子破,我大伯的手艺可是十里八村最好的,织毛衣会的样式可多了,连镇上裁缝店的师傅都比不上他的手艺,你织沙发垫找他准没错。”
走在前面的大婶停下了脚步,宋知也跟着停下来。
映入宋知眼帘的,是一个破败的不能再破败的泥土房,房子年头有些久了,房子的外墙已经被雨水冲刷的坍塌了大部分。
里面的房间虽然完好,但是看着摇摇欲坠,让人心惊胆战。
“大伯,你怎么又在房里面做衣服?这屋里面又黑又暗,外面天气那么好你不去?如果你再这样,我就不让你接单子了。”大婶的语气中满是责备,眼中却流露出心疼。
宋知跟着大婶走进屋里,屋里面很暗,入眼的就是一个瘦骨嶙峋的老人坐在床上,他的旁边放着一个低矮的桌子,衣服就在桌子上面,床挨着墙,墙面上有一个大窗户,但是被报纸糊住了,依稀能透进来点光亮。
就这样的环境,他的手哆哆嗦嗦的用剪刀剪裁布料。宋知觉得他下一剪刀就会把衣服剪歪了,但是没有,直到他剪完最后一下他才开口“过来有事?”
“大伯,今天过来给你介绍个人,这是我那边的老客户,想要织个沙发垫,你看着给她做个。”
老伯的面色瞬间变了难看起来“不做,你们赶紧走。”
“大伯,你这话说的,我们来都来了。”大婶神色尴尬,在一旁劝着。
“衣服我能帮忙做,这沙发垫不是资本主义作风吗?我是不会做的,你们赶紧走吧。”老伯不想提以前的事情,也不想多说,只催促她们赶紧离开。
宋知走向前 ,看着面前的老人一字一顿的说道“老人家,说话可要讲证据,仅凭我做个沙发垫就属于资本主义作风,不是太武断了。”
老伯听她说这话,眼睛瞪的大大的,似乎有一些不可置信 “你这女娃子,说话也太胆大了些。”
“老人家,你年长这些话本不该我一个晚辈说的,但是人要向前看,您的亲人也不希望您现在这个样子。黎明前的黑暗,不是永远存在的。”
宋知在路上就已经听卖布的大婶讲过,这位老伯年轻的时候入赘到城里面一户裁缝家,那裁缝手艺极好,上门的生意每天络绎不绝,自然而然也赚了不少钱,家中的装饰很是奢华,因而前几年被有心之人盯上,之后家破人亡,老伯的妻子女儿都因为忍受不了选择自杀,只有老伯一个人又回到了村里面。
老伯颤抖着嘴唇,欲言又止“黎明前的黑暗,真的会有黎明吗?”
第17章
“当然。”宋知很是肯定。
大婶被他们的话绕得云里雾里,不耐烦的打断“大伯,你就说你做不做吧?不做我就让她回去找别人了。”
“做,你想要做成啥样的?”老伯沉思片刻,开口道。
“普通些就好,看着大气,最好厚点,冬天舒服点。”宋知来的路上就想应该整个什么样的布罩子,但是没有布,用毛线织一个也不错,她以前见过田园风的装饰风格,灰色的针织垫看着也很好看,款式倒没有多花哨,胜在简约。
老伯把毛线拿在手里打量一下说“这毛线粗,织一层刚刚好,要是想厚一点,就织个双层的。”
宋知当然想厚一点,就对老伯说到“那就做双层的吧,我对款式要求不高,老伯,我把毛线放在这里,做一个靠在沙发上的和一个沙发上铺的,最好能连在一起,这些够吗?大概需要多长时间?”
老伯思索一下说“双层这些应该差不多,如果想更好看更舒服的话,可以去沙发厂看看有没有裁好的海绵,用织好的毛线包住海绵,不仅舒服还好看,织这个比较耗费时间,三天后过来取,我这边差不多能做完。”
宋知听到他的提议,眼睛亮了亮,她怎么没有想到,海绵确实要软和很多,而且固定效果也好。
“行,老伯,有时间我找找咱们附近有没有沙发厂,或者看看有没有卖海绵的。”宋知看了看手表,已经四点多了,天色看着已经暗了不少,接着说道“那我们就定好时间了,三天后我过来取,现在已经不早了,我先回去了,回见啊,大婶老伯。”
“这女娃子是哪里的?我看着眼生,不像咱们这边的。”老伯打量了番宋知的背影,好奇的问自家侄女。
“不是咱们这里的,应该是前面军区的。”大婶随口说道,接着也转身离开。
只有老伯一人,盯着宋知刚刚离开的方向久久不能回神。
宋知先回到家中,拿了一包桃酥,才推着自行车敲开隔壁的门。
开门的是一个年约二十一二的姑娘,皮肤是健康的小麦色,浑身散发着一种属于年轻人的朝气活力,眼睛也很清明,看到是宋知,很是落落大方的打招呼“嫂子,我是秦雪,我妈刚刚出去挑水了,一会就回来了,嫂子屋里坐。”
“不用不用,我过来还一下自行车就该回去做饭了,这是我从家里带的桃酥,拿来点给你们尝尝。”说着宋知就把手里提着的桃酥递了过去。
秦雪推拒着不愿接过“嫂子今天中午你刚送排骨过来,现在又送桃酥,我可不能再要了,嫂子还是拿回家吃吧。”
“让你拿着你便拿着,我先回去了。”宋知不想在门口和她推来推去,直接把自行车停好,将桃酥塞到她手里面,径直回去了。
“这是谁买的?”赵云挑完水到家就看到桌子上的桃酥。
“隔壁的宋嫂子,刚刚还自行车的时候给的。”秦雨抢先说,语气重点强调在还自行车的时候。
“你这孩子,算了,还回去吧。”赵云本来想训斥女儿,想了想还是忍住了,她知道二女儿的意思,人家骑了自家的自行车就应该送些东西回报,可这桃酥明显不便宜。
“娘,这是宋嫂子硬塞给大姐的,大姐也收下了,现在你回来又要还回去,不是给大姐不好看么?”秦雨转着她那滴溜滴溜的大眼睛,语重心长的给自己娘分析利弊。
赵云听二女儿说的也有道理,表情纠结,大女儿现在正是说人家的时候,可不能传出什么不好的话影响到她“这次就算了,下次可不能再收了。”
她接着看向二女儿说道“你宋嫂子家条件好,那也是你宋嫂子自己家的,人家吃肉还是喝汤也和咱们没关系,你不能因为人家条件好,就想着占人家便宜,人家的东西和咱们没有一点关系,也不能去惦记。”赵云很是了解自己这个二女儿,别看人不大,才十三岁,可是不是个吃亏的性子,反而爱占小便宜。
“娘,你过来炒菜吧,菜我都切好了。”秦雪见她又开始说到妹妹,连忙打断,担心两人一会儿又闹得不可开交。
她这个妹妹也不知道随了谁,脾气倔不说,还看不惯这个看不惯那个,她娘生完秦雨没有多长时间就又怀孕了,所以这个妹妹几乎是她一手带大了,她也从未在妹妹面前说过一句娘的不好,可这两个人只要一说话,对方就不爱听,说着说着就吵起来。
她娘也看不惯妹妹,久而久之两个人就不爱和对方说话,现在妹妹更是一点就炸。
“你就惯着她吧。”赵云走到大女儿身边的时候,恨铁不成钢的瞪了她一眼,明知道这是大女儿给二女儿找的借口,还是来了厨房。
宋知可不知因为她的一包桃酥差点引发一场吵架,此时的她忙着煎豆腐。
先把热油倒入铁锅里面,等到油热把切好的豆腐片放进锅里面,等待几分钟炸好捞出来。
把豆腐全部炸好,又泡些海带,她从厨房找了颗小点的白菜,开始清洗。
最后把葱姜蒜辣椒剁碎,等一切准备就绪,开始起锅烧油,等油热把剁碎的葱姜蒜辣椒放进去爆香,添些水等水滚了,放些调味料,然后把豆腐丝海带放进去慢慢炖着。
刚放进去没有两分钟,顾淮瑾从门口走了进来。
“回来了,你去食堂买点馒头,如果吃米饭再买点米饭,来不及做了。”宋知抬头看他一眼,安排道。
顾淮瑾闻言轻轻应了一声,听话的去食堂买东西。
隔壁的秦团长刚好也从家里出来,看到顾淮瑾又出来,表情惊讶的问“干啥去啊?”
“去食堂。”
“你家今天也没有做饭。”秦团长有些幸灾乐祸,准确的说不是他家没有做饭,是没有做他的饭。
“做了,再去买点馒头。”顾淮瑾长腿大步,赶着买完东西回去吃饭,没有注意到秦团长一脸便秘的模样呆愣在原地,很快他们就拉开了距离。
这些等顾淮瑾回来再说吧,现在当务之急是要买个沙发罩子,最好有个软点的垫子。
天气越来越冷,屋里面的木头沙发,坐着不仅硬邦邦的,还有些冰屁股,看着也有些年头了,不过胜在质量好,够硬实,所以她也不打算换了。
一会她打算去问问赵婶子,附近有没有卖沙发巾的。
……
“沙发巾?是沙发上铺的吗?”
“对,天冷了,我打算买个坐着暖和。”宋知也不太清楚这种叫什么名字,只能按照自己在现代的叫法。
“咱们这边我倒没有见过,不过咱们部队后面有个村子我倒听说有做毛线的,你可以去问问。”赵云回想一下,建议道,心里有点感慨宋知的大手大脚,一个沙发还要弄个罩子,不过这是人家自己的事情,赵云没有多说什么。
“谢谢赵婶子,那你先忙,我过去看看。”说着就要往回走。
“哎,小宋,你等会。”接着匆忙回到屋里面,把自行车推了出来。
“骑着车去,也有五六里路呢,我没记错的话,那边今天还有个小集,能买些需要的东西,骑着自行车去,带着方便。”
她说着把自行车递给宋知。
这年头自行车也是个宝贵的东西,宋知本不打算骑的,可是赵婶子已经推了出来,骑着自行车确实也会方便许多,她连忙道谢接了过去。
去的路上在想回去给赵婶子他们带些吃的,这些天帮了她不少忙,她也看出赵婶子是真心对她好的。
今天太阳很厉害,照的人一整个暖洋洋的,宋知穿的是一件白色的高领毛衣和粉色的针织开衫不算太厚,在家时还不感觉冷,甚至还有点暖和,但骑着自行车走在路上,阵阵冷风吹到身上,却感觉到了刺骨的寒意。
她想以后出门还是要穿厚点的,怎么说也到冬天了,还是要尊重一下冬天。
好不容易看到了村庄,这里应该就是赵婶子说的地方,路的两边都是村庄,中间是一条很宽的土路,路上现在摆了不少的摊位,有卖吃的的用的的穿的的,虽然是不多,但是种类还是很全的。
“婶子,这毛线怎么卖?”宋知扫了一眼周围的摊子,没有看到卖布的,倒是一眼就看到了卖毛线的摊位,走了过去,拿起一团灰色的粗毛线轻声询问。
第16章
没有办法,这位婶子的摊位上只有黑白灰蓝和大红几种颜色,还都是粗毛线,她只能选择一个相对而言比较容易接受的颜色。
“八毛钱一卷,不要票。”大婶看了她一眼,笑眯眯的说,她看人向来准,这个女娃子一看就是前面部队上的军属,还是个有钱的。
原主以前也偶尔买会毛线找师傅做衣服,宋知对毛线的价格还是有些印象的,一团羊毛线应该是一块多那样,不过要票,这毛线质量肉眼可见的一般,和羊毛毛线更是没有办法比,她的价格开的有点高。
宋知表情不变,接着问“织个沙发垫,靠椅那里也做个,大概需要多少团毛线?”
婶子心里咋咋舌,没想到还是个大客户哟,心里算了算道“十团最多。”
“七块钱,可以的话我要了。”说实话这毛线舒适度不咋地,不过织出来指定是蛮厚实的。
大婶只听到了她要了,高兴的咧开嘴笑,等到反应过来七块钱的时候,正在笑着的脸突然僵住“同志,价格可不是这样砍的,这一下子就少了一块钱呀。”
“婶子,你也清楚这毛线到底值多少钱,咱们明人不说暗话,可以的话我就付钱,不行话我再去别地看看?”
大婶本来想再和她还一下价,看着她要走的动作,连忙拦住她说“行行,同志,七块钱就七块钱吧,我可怕了你了,这价格我可就卖给你一个人,你可不能给别人说,不然我这生意就没法做了。”
宋知感觉这话似曾相识,在现代的时候,那些小贩不就经常说这种话,话术还有历史的遗留性?
大婶数好把毛线团递了过来,宋知把早已经准备好的钱也递过去,等大婶数清楚,开口问道“嫂子,咱这村里面有编织毛线的吗?”
大婶装钱的手一顿,笑着道“这你可就问对人,我家大伯就是个裁缝,我这做毛线的手艺就是他教的,不过他现在年龄大了,脾气有些古怪。也是前几年的事闹的,现在除了熟人的活都不接。”
宋知听懂了她的未说之言,态度立马大转弯,脸上带笑“那麻烦婶子帮我引荐引荐,怎么说我也算是你这里的老顾客了,是吧婶子。”
说着从口袋里面掏出五毛钱递给大婶,看着有些肉疼,怪只怪她今天手里没带零钱。
大婶从宋知的手中抽出这五毛钱,很是自然的放到自己的口袋里“那行吧,一会儿我带你过去,不过你要等等,等这边下集了再过去。不会太久,现在天气冷,四点多我们就收摊了。”
宋知抬手看了看手表,已经三点半了,等一等也不妨事,和大婶商量一下,她先到别处看看买点东西,一会儿再过来,就走了。
走着走着,刚好看见摊位上有卖豆腐,顺手买了两斤,打算回去切成片,用油炸炸,可以烩汤的时候做配菜用。
很快,一圈就逛完了,也没什么的需要的东西,就返回到大婶摊位上。
看到大婶正在收拾摊位,惊奇地问道“不是说四点多才收摊吗?”
宋知还担心她因为要带自己去裁缝那里,所以要早收摊,不过显然是她多想了。
“今天没什么生意,从早上到现在也就卖出去你那一单,早收摊早回去,走,我带你过去。”说话间已经弯腰把东西背到了身上,轻松的直起身。
“就是这,你别看房子破,我大伯的手艺可是十里八村最好的,织毛衣会的样式可多了,连镇上裁缝店的师傅都比不上他的手艺,你织沙发垫找他准没错。”
走在前面的大婶停下了脚步,宋知也跟着停下来。
映入宋知眼帘的,是一个破败的不能再破败的泥土房,房子年头有些久了,房子的外墙已经被雨水冲刷的坍塌了大部分。
里面的房间虽然完好,但是看着摇摇欲坠,让人心惊胆战。
“大伯,你怎么又在房里面做衣服?这屋里面又黑又暗,外面天气那么好你不去?如果你再这样,我就不让你接单子了。”大婶的语气中满是责备,眼中却流露出心疼。
宋知跟着大婶走进屋里,屋里面很暗,入眼的就是一个瘦骨嶙峋的老人坐在床上,他的旁边放着一个低矮的桌子,衣服就在桌子上面,床挨着墙,墙面上有一个大窗户,但是被报纸糊住了,依稀能透进来点光亮。
就这样的环境,他的手哆哆嗦嗦的用剪刀剪裁布料。宋知觉得他下一剪刀就会把衣服剪歪了,但是没有,直到他剪完最后一下他才开口“过来有事?”
“大伯,今天过来给你介绍个人,这是我那边的老客户,想要织个沙发垫,你看着给她做个。”
老伯的面色瞬间变了难看起来“不做,你们赶紧走。”
“大伯,你这话说的,我们来都来了。”大婶神色尴尬,在一旁劝着。
“衣服我能帮忙做,这沙发垫不是资本主义作风吗?我是不会做的,你们赶紧走吧。”老伯不想提以前的事情,也不想多说,只催促她们赶紧离开。
宋知走向前 ,看着面前的老人一字一顿的说道“老人家,说话可要讲证据,仅凭我做个沙发垫就属于资本主义作风,不是太武断了。”
老伯听她说这话,眼睛瞪的大大的,似乎有一些不可置信 “你这女娃子,说话也太胆大了些。”
“老人家,你年长这些话本不该我一个晚辈说的,但是人要向前看,您的亲人也不希望您现在这个样子。黎明前的黑暗,不是永远存在的。”
宋知在路上就已经听卖布的大婶讲过,这位老伯年轻的时候入赘到城里面一户裁缝家,那裁缝手艺极好,上门的生意每天络绎不绝,自然而然也赚了不少钱,家中的装饰很是奢华,因而前几年被有心之人盯上,之后家破人亡,老伯的妻子女儿都因为忍受不了选择自杀,只有老伯一个人又回到了村里面。
老伯颤抖着嘴唇,欲言又止“黎明前的黑暗,真的会有黎明吗?”
第17章
“当然。”宋知很是肯定。
大婶被他们的话绕得云里雾里,不耐烦的打断“大伯,你就说你做不做吧?不做我就让她回去找别人了。”
“做,你想要做成啥样的?”老伯沉思片刻,开口道。
“普通些就好,看着大气,最好厚点,冬天舒服点。”宋知来的路上就想应该整个什么样的布罩子,但是没有布,用毛线织一个也不错,她以前见过田园风的装饰风格,灰色的针织垫看着也很好看,款式倒没有多花哨,胜在简约。
老伯把毛线拿在手里打量一下说“这毛线粗,织一层刚刚好,要是想厚一点,就织个双层的。”
宋知当然想厚一点,就对老伯说到“那就做双层的吧,我对款式要求不高,老伯,我把毛线放在这里,做一个靠在沙发上的和一个沙发上铺的,最好能连在一起,这些够吗?大概需要多长时间?”
老伯思索一下说“双层这些应该差不多,如果想更好看更舒服的话,可以去沙发厂看看有没有裁好的海绵,用织好的毛线包住海绵,不仅舒服还好看,织这个比较耗费时间,三天后过来取,我这边差不多能做完。”
宋知听到他的提议,眼睛亮了亮,她怎么没有想到,海绵确实要软和很多,而且固定效果也好。
“行,老伯,有时间我找找咱们附近有没有沙发厂,或者看看有没有卖海绵的。”宋知看了看手表,已经四点多了,天色看着已经暗了不少,接着说道“那我们就定好时间了,三天后我过来取,现在已经不早了,我先回去了,回见啊,大婶老伯。”
“这女娃子是哪里的?我看着眼生,不像咱们这边的。”老伯打量了番宋知的背影,好奇的问自家侄女。
“不是咱们这里的,应该是前面军区的。”大婶随口说道,接着也转身离开。
只有老伯一人,盯着宋知刚刚离开的方向久久不能回神。
宋知先回到家中,拿了一包桃酥,才推着自行车敲开隔壁的门。
开门的是一个年约二十一二的姑娘,皮肤是健康的小麦色,浑身散发着一种属于年轻人的朝气活力,眼睛也很清明,看到是宋知,很是落落大方的打招呼“嫂子,我是秦雪,我妈刚刚出去挑水了,一会就回来了,嫂子屋里坐。”
“不用不用,我过来还一下自行车就该回去做饭了,这是我从家里带的桃酥,拿来点给你们尝尝。”说着宋知就把手里提着的桃酥递了过去。
秦雪推拒着不愿接过“嫂子今天中午你刚送排骨过来,现在又送桃酥,我可不能再要了,嫂子还是拿回家吃吧。”
“让你拿着你便拿着,我先回去了。”宋知不想在门口和她推来推去,直接把自行车停好,将桃酥塞到她手里面,径直回去了。
“这是谁买的?”赵云挑完水到家就看到桌子上的桃酥。
“隔壁的宋嫂子,刚刚还自行车的时候给的。”秦雨抢先说,语气重点强调在还自行车的时候。
“你这孩子,算了,还回去吧。”赵云本来想训斥女儿,想了想还是忍住了,她知道二女儿的意思,人家骑了自家的自行车就应该送些东西回报,可这桃酥明显不便宜。
“娘,这是宋嫂子硬塞给大姐的,大姐也收下了,现在你回来又要还回去,不是给大姐不好看么?”秦雨转着她那滴溜滴溜的大眼睛,语重心长的给自己娘分析利弊。
赵云听二女儿说的也有道理,表情纠结,大女儿现在正是说人家的时候,可不能传出什么不好的话影响到她“这次就算了,下次可不能再收了。”
她接着看向二女儿说道“你宋嫂子家条件好,那也是你宋嫂子自己家的,人家吃肉还是喝汤也和咱们没关系,你不能因为人家条件好,就想着占人家便宜,人家的东西和咱们没有一点关系,也不能去惦记。”赵云很是了解自己这个二女儿,别看人不大,才十三岁,可是不是个吃亏的性子,反而爱占小便宜。
“娘,你过来炒菜吧,菜我都切好了。”秦雪见她又开始说到妹妹,连忙打断,担心两人一会儿又闹得不可开交。
她这个妹妹也不知道随了谁,脾气倔不说,还看不惯这个看不惯那个,她娘生完秦雨没有多长时间就又怀孕了,所以这个妹妹几乎是她一手带大了,她也从未在妹妹面前说过一句娘的不好,可这两个人只要一说话,对方就不爱听,说着说着就吵起来。
她娘也看不惯妹妹,久而久之两个人就不爱和对方说话,现在妹妹更是一点就炸。
“你就惯着她吧。”赵云走到大女儿身边的时候,恨铁不成钢的瞪了她一眼,明知道这是大女儿给二女儿找的借口,还是来了厨房。
宋知可不知因为她的一包桃酥差点引发一场吵架,此时的她忙着煎豆腐。
先把热油倒入铁锅里面,等到油热把切好的豆腐片放进锅里面,等待几分钟炸好捞出来。
把豆腐全部炸好,又泡些海带,她从厨房找了颗小点的白菜,开始清洗。
最后把葱姜蒜辣椒剁碎,等一切准备就绪,开始起锅烧油,等油热把剁碎的葱姜蒜辣椒放进去爆香,添些水等水滚了,放些调味料,然后把豆腐丝海带放进去慢慢炖着。
刚放进去没有两分钟,顾淮瑾从门口走了进来。
“回来了,你去食堂买点馒头,如果吃米饭再买点米饭,来不及做了。”宋知抬头看他一眼,安排道。
顾淮瑾闻言轻轻应了一声,听话的去食堂买东西。
隔壁的秦团长刚好也从家里出来,看到顾淮瑾又出来,表情惊讶的问“干啥去啊?”
“去食堂。”
“你家今天也没有做饭。”秦团长有些幸灾乐祸,准确的说不是他家没有做饭,是没有做他的饭。
“做了,再去买点馒头。”顾淮瑾长腿大步,赶着买完东西回去吃饭,没有注意到秦团长一脸便秘的模样呆愣在原地,很快他们就拉开了距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