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2章
  “好好,多谢您了。”吴女士拿了钱给了刘夏莲。
  刘夏莲也没谦让,直接就收了,做事情有原则,要遵守游戏规则。
  吴老和女儿,拿上乌鸡、人参、灵芝出来了。招待所条件简陋,做饭也一般般。吴女士就想到了街口的铁锅炖,当即拿一只乌鸡,一丢丢人参,一丢丢紫灵芝过来要求定做一锅乌鸡汤。
  饭店其实挺忙的,不乐意接,但是吴女士说的很客气,承诺给六块钱的加工费这才答应给做,两个半小时后送过去。
  回到招待所,剩下的两只乌鸡还得找笼子养起来,不然会跑掉的,这可是散养鸡,性子野的很。
  “爸,我咋感觉这丫头故弄玄虚呢,咱们要小心,千万不能上当受骗。”
  吴老摇摇头:“丫头啊,你想多了,看见旁边的泡菜厂了,五六百人的厂子,就是那个刘夏莲的,人家是厂长,至于骗这三瓜俩枣的。”
  “但是,你想啊,看一眼就知道什么病,这不科学啊。人家漂亮国耗费多少钱研发各种先进的机器,通过机器检查,才能判断疾病,而不是这种类似玄学的东西。”
  “你现在明白徐神医不乐意给咱家治病了吗,因为他知道咱们这种人对医学了解太多,不会轻易相信,医生治病有一项,那就是不信者不医。三天,不是说吃了这药膳三天就会改善吗,几十块钱,对咱们来说算个啥,所以啊,你就别想了。”
  “爸,你就放心吧,别说三十五十,就三万五万我都不眨眼,我就是害怕遇到骗子了。”
  吴老叹了口气:“你们这些年轻人啊,祖国几千年流传下来的中医你们不信,一二百年的西医你们信的比什么都真。”
  父女俩人你一句,我一句的聊了起来,时间不知不觉的过去了,天色渐渐的黑了,服务员送餐上门来了。
  当当当,敲了敲门:“您好,白山铁锅炖,您定做的乌鸡人参灵芝汤好了。”
  吴女士打开门,来送货的是一个小伙子,十七八岁的样子,挺客气。
  “好嘞,谢谢了。”
  “您这有一毛钱的配送费,麻烦您付一下。”
  “好的,这是两毛,不用找了。”
  “不不,必须找钱,我回去要交账的,不能多收客人钱。明天早上,我回来收餐具。”小伙子还挺认真,找了一毛钱,高高兴兴回去了。
  吴老生病其实没多久,也就两月,但是身体素质急转直下,这俩月差点没折磨死他,胃口已经是彻底不行了,很少吃东西,早就瘦的皮包骨头了,全靠仅有的精气神支撑着。
  打开砂锅盖子的时候,一股鲜美的味道直冲天灵盖。
  “居然会有这么鲜美的鸡汤,真的是奇怪了。”吴老拿了碗筷,吃了一小碗鸡汤,五六块肉,一点人参,一点灵芝。
  但是这砂锅里炖的可是一只整只鸡,虽然黑凤乌鸡个头不大,但是处理完还是有三斤肉的。吴老吃的这点压根没多少,吴女士见老爸吃的那么好,也忍不住吃了一小碗,味道的确是非常好,余下就放到招待所的冰箱里了。
  往常,吴老那是会疼的睡不着,就算是睡着了也是会早早的醒来。但是今天例外,晚上十点上床睡觉,早上七点才醒来,而且感觉浑身充满了力量,想出去走走。
  吴老就去林场的运动场溜达了,看见一群老太太跳广场舞,一个个又扭腰又晃身材的,居然还挺好看。
  运动场挺大,转一圈差不多二里地,吴老走了一圈,这个时候就见女儿火急火燎的过来。
  “爸,让我好找,你怎么来这里了。”
  “昨天晚上睡的好,今天赶集挺好,就过来了。”
  吴女士把父亲领回了招待所,立刻给京城某医院熟悉的专家打电话,把事情说了一遍,谁知道那专家一句话,把吴女士吓了一身冷汗。
  第425章 泡菜厂的新制度
  吴女士打给的这个专家可不得了,今年三十多岁,留学漂亮国哈风大学医院,毕业后在当地顶尖私人诊所从业七年,叫做房春律,从小就自律,年年都是学霸。
  房专家叹了一口气:“你也是受到过现代教育人,怎么这么,这么,竟然相信山旮旯里有神医。人参、灵芝、乌鸡汤那就是兴奋剂,压根对身体就没有什么帮助。”
  吴女士说:“可是我爸真的见好了啊,今天还去遛弯了呢。”
  “老爷子情况很不妙,很可能是病情又严重了,尽快带回来进行手术,经过正规的放化疗治病,赶紧的吧,不能耽搁了。”
  吴女士沉默了一会:“她还说不让我吃这乌鸡汤。”
  “这正是她的高明之处,这属于食物,哪怕是治坏了,你也只是从她那里买的食材,哎,不知道怎么说了,亏你还是接受高等教育的人,怎么就这么糊涂,哪里有什么神医,中医就是些神棍,拿着花花草草的糊弄人。”
  挂断了电话,吴女士动摇了,作为卫生口的她,对医术的了解比普通人多的多,只是所见所闻基本都是西医,高端大气上档次的设备,标准化的治疗流程。
  客房,吴老坐在椅子上看书,气色明显的比以前好多了。
  吴女士推门进来:“爸,我刚给房专家打电话了,他说这人参乌鸡汤就是兴奋剂,没什么用,咱们还是回去接受手术治疗吧。”
  “哼,我瞅那小子就不顺眼,头发梳的跟牛犊子舔的一样,自以为喝了点洋墨水,看不起中医。几千年的传承,老祖宗的严选,还比不了发展不过百十年的西医吗,要回你回吧,我自己在这里。”
  老爷子说着起身把昨晚的剩下的鸡汤给热吃了,吴女士没办法,这爹是真拧。
  “那行吧,就吃这三天看看。”
  再说刘夏莲,今天一早,生产科小队长以上召开动员大会。
  刘夏莲主持,旁边是姥爷徐长远。现在六百人了,光是小队长也有六十人了。
  “前段时间忙着苞米、豆角、黄瓜,这段时间让大家该休息的休息,该处理事情的处理事情。最多十天,旺季就来了,今年的量很大,超乎你们的想象的大。”
  徐长远笑道:“你别吓唬我,多大的量,咱生产线上的这些巾帼英雄可不是吓大的。”
  “春天登记造册的量,大家都知道,三千亩雪里蕻,三千亩疙瘩菜,三千亩大白菜,三千白萝卜,还有零星的千把亩青萝卜。但是这几天附近几个村的村长来找我,说他们村也种了雪里蕻和疙瘩菜,今年的价格直接去市场卖菜估计也就是四分钱一斤,商贩从地头收货价不超过两分钱,他们也想两分五一斤卖到泡菜厂。”
  有个李家屯的小队长说:“按理说收谁的不是收,都是附近村里的,该收还是得收,就是担心他们种的合格不,会不会农残超标。”
  检验员扶了扶眼镜:“完全不用担心,这两种蔬菜基本不用什么农药,抽检结果来看,完全零农残。但是收的时候还是要加大检查力度,确保原材料安全。”
  徐长远问:“夏莲,周边几个村大概有多少亩?”
  “三千亩还是有的,加工量超出咱们的大缸的数量,现在省城的陶瓷厂正加班加点的给咱们
  生产大缸,不过大家不要有压力,面积看着挺多,但是有一半还是要走鲜菜市场的,不可能都加工了。”
  有小队长说:“厂长,科长,我感觉咱们厂太死板,现在市面上的泡菜厂哪个不是地坑泡菜,地上挖大坑,用大塑料布一铺,一坑泡几万斤,制作成本远比咱们低多,市场价卖的低,竞争力也比较强,赶大集上卖的都是那些货,毕竟图便宜的人还是多些。”
  刘夏莲呼出一口气,也感觉有些无语,地坑泡菜一直存在,节省人工,节省设备,要知道大缸可是很贵的,劣币驱逐良币,这些小做作坊对大厂的影响是十分巨大的,但是生意也不可能都自己干了。
  “这个问题大家以后不提,也不要想了。地坑泡菜什么卫生你们都清楚里头天上飞的,地上爬的都有,虽然价格便宜,能赚点快钱,但是泡菜厂这个饭碗是大家的。既然办厂,我想就是能长远发展下去,三十年四十以后厂子还在,大家能有一个安身立命的工作,安居乐业。而不是为短期赚点钱,回头就关门不干了。”
  众人纷纷点头,表示明白。
  泡菜厂自从开业以来,没有一个月的工资是晚发的。没有克扣过工人一分一毫,哪怕是工人毁约,说好了干三个月,干一天走了工资也照发了。
  国庆福利,除了发放了多种泡菜之外,还每人十块钱的奖金,国庆值班的员工,双倍工资,完全超越了县里的国企标准。
  最后刘夏莲说:“有压力,但是大家不必过于紧张,工人上班后给大家通知到位,尤其是技术骨干,先把家里的事情处理一下,一旦到了旺季请假可就不方便了。还有就是宣布一个制度,长期工,上班三月以上的,遇到家里有情况,突然用钱的事情,可一次性从财务预支三个月工资,以后每个月扣除一半的工资用于还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