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
  薛蟠的确僵了一下,不过很快就冷静下来,云淡风轻道:“哦,我说我去看望郑六,大哥就放我出来了。”
  众人这才松了口气,顺着他的话道:“那一会儿我们就去看郑六,前日我还去看他了,他倒是没什么大碍,已经好得差不多了,只是被郑伯父拘在家中不许出门。”
  薛蟠轻哼一声:“我才不去,郑六差点害了我,他父亲还看不起我大哥,以后你们都不许和他一起玩!”
  他可不是傻子,大哥做事向来有根据,绝不会无故迁怒旁人,那郑启元不恭敬,针对他一个人也就罢了,为什么郑六会被打?
  不外乎是他的缘故。
  想到当日的确有郑六的事,薛蟠自觉想明白了,郑六肯定是故意坑他的!
  至于目的么?
  他父亲那么坏,言传身教,他坏一点不是很合理吗?
  完全忘记了郑六平时也是个傻憨憨,根本没有这个本事的事实。
  反正薛蟠很生气,再次郑重强调:“谁再跟他一起玩,别怪我不认这个兄弟!”
  众人:“……”
  幼稚!太幼稚了!
  薛蟠痛痛快快玩了半日,回去的时候还依依不舍,虽然大哥承诺了,只要完成当日功课便能出去玩,但做完功课实在太难啦!
  这篇文章还是他费了老劲才完成的,若以后日日如此,那、那他还是少出去玩几回吧。
  薛蟠这么想着,郁闷地睡了一晚上,还梦到自己苦哈哈做功课,嗓子背哑了,笔也写秃了,还是没有做完,吓得一个激灵清醒过来,这才发现天已经亮了。
  他草草洗漱收拾,如往常一样用过早饭,垂头丧气地去课堂,还偷偷带了一本话本,打算用这个打发一天时间。
  到了学堂,不出预料宝钗已经到了,正在温习昨日的功课,并且预习今日的功课。
  二人打了个招呼,不过多久便到了上课时间,先生拿着两本书走了进来。
  薛蟠将话本摊开放在桌面,课本竖起来挡在前面,打算开始无聊摸鱼。眼下宝钗的事最要紧,一般情况下,先生都会先给宝钗讲课,等到差不多了便暂时停一下,给宝钗一点消化吸收的时间,趁这个空档给薛蟠讲课就足够了。
  今日却一反常态,先生先点了薛蟠的名字。
  薛蟠从话本里抬起头,一脸茫然:“啊?”
  先生微笑道:“听说你与大爷做了个约定,只要完成每日的功课就能出去玩?”
  薛蟠茫然地点点头。
  先生:“既然如此,我也助你一臂之力,今日先为你授课,多空出一些功夫做功课。”
  薛蟠:“……”
  大可不必!
  但事已至此,他也不能拒绝,只能不情不愿地打开课本,听先生念那些天书一样的知识。
  不过听着听着,他就觉出不对了。
  诶嘿!今天的内容不是很难,他好像能听得懂!
  等到先生讲完课,布置下今日的功课,薛蟠眼睛就更亮了。今日的功课也不是很多,好像能写得完!
  薛蟠咬着笔杆纠结不已,一边是看话本,这样不用写功课,但是也不能出去玩。另一边是写功课,如果能早点写完,他就能好好出去玩一圈。
  纠结许久,薛蟠还是一咬牙,拼了!
  难得功课这么少,不抓住机会玩一下,以后就更没有机会了。
  于是他放下话本,难得没有睡觉,抓耳挠腮地写写背背,宝钗和先生也自觉放低了声音,不要打扰到他。
  中间薛蟠也想要放弃,但看着写了一半的功课,终究还是坚持了下去。用完午饭,他也不回院子午睡了,又回学堂写功课,叫宝钗都为之侧目。
  如此直到半下午,薛蟠终于写完功课。
  他放下笔长舒一口气,看着自己的杰作得意洋洋了一会儿,跟先生说了一声,去找薛虯去了。
  宝钗:“……”
  没想到这招对二哥这么有用!
  书房里,看到薛蟠拿过来的功课的薛虯也有些吃惊。他没想到薛蟠第一天就能完成,还以为要适应几天呢。
  虽然这功课写得……嗯……不忍直视,但已经很出乎预料了。
  薛虯中薛蟠紧张的目光中点点头,赞赏道:“不错!”
  薛蟠一下笑开了花,十分美滋滋。
  薛虯看着也忍俊不禁,说道:“既然功课完成了,我说过的话也算话,你今日可以随意出去,我再让人支一百两银子给你,只要不惹出祸事,
  随便你怎么玩。”
  薛蟠便更高兴了。
  第21章 第21章准备上京
  要进京了,薛母忙着安置家事、收拾行李。
  上京后要拜访亲戚,准备礼品也是个问题。轻不得重不得,还要顾虑每个人的喜好,想要处处体贴、处处周全,真不是一见简单的事。
  薛虯见薛母发愁,便道:“亲戚来往,贺礼只是心意,母亲按照常例便是了,何必如此为难?”
  “这是什么话,都是一家子骨肉,哪有敷衍的道理?况且这次我们亲自登门,礼节该格外重一些。”薛母嗔怪道。
  薛虯:“那便在常例上加两三成吧。”
  “你这孩子!”薛母有些无奈,“你这么办,旁人自然挑不出错处,却也不会因此与我们多亲近几分。只是多花一点心思,便能叫人念我们的好,何乐而不为呢?”
  “只是不想母亲劳累罢了。”
  薛母不以为意:“这算什么劳累?我们进京后还需要亲戚们照顾,礼数到了日后也好开口。母亲帮不上你和宝钗别的,只能在这些小事上费些心思了。”
  薛虯便没话说了。
  虽然他自信不需要贾、王两家帮助,但薛母的顾虑也有道理,不论两家未来如何,现在还是有一点能量的。更重要的是,薛母在做这些的时候状态很不一样,显然能帮上儿女的忙叫她十分高兴。
  既然如此,便由着她去吧。
  但也不能一味只替旁人着想,王家尚还好些,贾家却是人人都长着一双势利眼的,对他们太好,只怕他们还以为薛家在讨好他们,反倒要低看薛家。
  薛虯:“咱们的行李是否太过精简了?”
  “的确精简了些,我想着路途不便,能不带的就不带了,左右京都那边一应物什都不缺,便是少了什么,现打发人去买就是了。”
  “母亲说的是,不过日常惯用的东西、近身伺候的下人还是得带着,这些都是用惯了的,一时离了不适应。”
  薛母有些犹豫:“东西是不是太多了?”
  薛虯含笑道:“母亲安心便是,我让底下腾出一条大船送我们上京,尽够用的。”
  薛母这才应下了。
  薛虯:“旁的也就罢了,母亲和妹妹这一年打扮太素净了些,该多制几套鲜亮些衣裳首饰,到了京都也好见亲戚。”
  衣裳首饰倒也罢了,薛父是二月去的,如今已是正月,等他们到京都时也该春暖花开了,过了头一年孝期,可以穿得鲜亮一些。
  只是薛母原本想着,到了京都不认识几个人,不外是王家、贾家这些相熟的亲戚来往走动,特特赶制新衣裳新头面,显得他们多么轻狂似的。
  但薛虯都这么说了,再者……薛母想着自己也就罢了,宝钗却还是个未至豆蔻的女孩儿家,合该好好打扮打扮,稍作犹豫便答应了,使人去请裁缝来。
  没多少日子就要出发了,但是薛家不缺钱,自然也不用担心衣裳赶制不出来。首饰更不用担心了,眼下金陵乃至江南最火的首饰就在她们家银楼,旁人买不到,她们却是想要就有的。再派人去其他银楼看看,有好的买回来便是了。
  一时裁缝来了,给薛母量了尺寸。薛虯又交代她们用最好的料子、做最新的款式,价钱都不在话下。
  将欢天喜地的裁缝送出门,薛母才诧异地看薛虯一眼:“你向来不爱管这些小事,今日倒格外用心。”
  薛虯笑而不语。
  他不愿母亲妹妹被人看低,尤其是贾家那起子小人。既然长的都是势利眼,那便用富贵震慑住他们。好叫他们知道,薛家的太太和姑娘都是富贵窝里养出来的尊贵人,便是给他们准备了厚礼,也是因为没把这点东西放在眼里,并没有讨好他们的意思,不是他们能轻慢的。
  至于会不会因此牵扯出什么麻烦?自然有薛虯解决,总不叫她们受委屈就是了。
  *
  不一时,宝钗下课过来请安,薛母见只有她一个,问道:“今儿蟠儿也出去了?”
  这几日薛蟠跟打了鸡血似的,为了能出去玩,每日里念书十分用功。偶尔累了想要懈怠,先生就会适当降低功课难度,勾得他不得不继续努力。
  这件事薛母也是知道的,并且很是看了一阵热闹。
  薛蟠自小身强体健爱闹腾,最不爱闲坐念书,薛父薛母使了多少手段都不见效,如今被薛虯拿住,能正经学点东西,她只有高兴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