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3章
“好,本相明白了,那就合作愉快。”
“好,合作愉快。”
聪明人之间从来不用多说什么,利聚而来,利散而去,无论从前如何,他们在此刻达成了共识。
“天色也不早了,我着人送林丞相回府。”
“多谢将军。”
……
这日吃过晚饭,苏珏自己一人去了浮玉山的祠堂。
月明星稀,百鸟归林。
关上祠堂的门,隔绝了一切喧嚣。
苏珏在一众牌位前默然呆立,目光在一个个熟悉的名字之间游移,最终定格在正中间的牌位上。
看得出来,打理祠堂的人照管得很精心,每一个牌位都光洁如新。
他影影绰绰觉得那些人的灵魂还在看着他,牌位不再是冰冷的木牌,而是他们温柔的眉眼。
但苏珏还是轻轻叹了口气,然后跪了下来。
苏珏怆然地想,相见无归期,阴阳两相隔,他们已有一年多未见,不知那些故人是否安好。
“荏苒冬春谢,寒暑忽流易。之子归穷泉,重壤永幽隔。私怀谁克从,淹留亦何益。僶俛恭朝命,回心反初役……”
他刚念了四句,祠堂的门忽然“吱呀”一声被人推开。
不知何时,外面又起了风,北风呼啸着闯入苏珏的衣底,带起阵阵寒意。
苏珏回头,看到了站在门口的沈爷和季大夫。
二人皆是一袭素衣,立于门前,巍然不动。
他们没有一个人说话,但在夜晚昏暗而冰冷的光线下,苏珏看见他们悲伤地凝望着他。
苏珏来时那种“谁也先别管我”的气势倏然软化,他此生的牵绊太多,顾虑太多,永远也无法真正的放下。
他又不愿让旁人跟着伤心。
先生和闻瑾是不在了,可若他们还在,也必然是不希望他羁留于此的。
旧事已矣,斯人已逝,他的满怀哀痛
早已从新酒酿成了陈茶,凉得他心头发苦。
苏珏可以为失去故人痛苦一生,但苏珏还有更多更重要的事情要完成。
那是他和楚越共同的的心愿,也是所有人的心愿。
“帏屏无髻鬣,翰墨有余迹。流芳未及歇,遗挂犹在壁。怅恍如或存,周惶忡惊惕……悲怀感物来,泣涕应情陨。驾言陟东阜,望坟思纡轸。徘徊墟墓间,欲去复不忍。徘徊不忍去,徙倚步踟蹰。落叶委埏侧,枯荄带坟隅。孤魂独茕茕,安知灵与无。投心遵朝命,挥涕强就车。谁谓帝宫远,路极悲有余。”
念罢,苏珏又往前膝行了几步,声音微微颤抖,“我想离先生近一些。”
跪在地上的苏珏仪态端庄,语气温和。
临江城的百姓早已忘了什么青莲先生,只记得死了一个罪大恶极之人。
只有在这里,他们才可以光明正大地怀念青莲先生,所有人都在蛛丝马迹里怀念青莲先生。
三人在祠堂里待了一夜。
第二日,沈爷带着苏珏故地重游,十二楼现在彻底成了空荡荡的一座楼阁。
这里曾回荡过季大夫爽朗的笑声,他们所有人的余生安稳,也承载过青莲先生滴沥的心血。
苏珏想,这教我如何忘掉。
恍惚间,他的对面,不是人去楼空的十二楼,而是昔日的言笑晏晏,歌舞升平。
但当苏珏想伸手去触碰熟悉的景象时,早已被封上的大门透着冰冷无情。
一切都和死亡一样寂静无声。
然后他回转身,方才的所有情绪恍若未曾出现。
“沈爷,我们回去吧,长安在等我。”
言罢,苏珏毅然迈步离开,从此刻起,他只一心向往长安。
【作者有话要说】
第五卷 荒唐半纸
第158章 初入长安
西楚天顺十五年, 秋,霜降。
长安城里一片肃杀。
这一年的夏季,雨水冲垮堤坝, 损坏屋舍,腐烂家禽,引发瘟疫。
及至秋日, 瘟疫既平, 百姓颗粒无收, 九州灾民无数, 又自顾不暇。
本来按照楚云轩的旨意,七位质子陆续返回各州,奈何天不见怜, 七位质子在返回途中不幸染上瘟疫病死。
上至王室诸侯, 下至平头百姓,皆是人丁凋零,五谷不兴。
然而就在长安城中,那高耸入云的登仙楼却是夜夜丝竹不绝, 各种美酒佳肴取之不尽。
为了慰藉陛下思念太子皇后的深情,承文将军与林丞相一同进献了与人同高的两块纯白美玉, 又请来最顶级的工匠按照太子与皇后的画像呕心打造人偶。
进宫的工匠一拨接着一拨, 抬出宫门的尸体也一拨接着一拨, 竟不知为了那两个玉人偶, 多少人的性命无辜葬送。
据说玉人偶落成的那一日, 陛下泪洒太极殿, 对着玉人偶不知说了多少思念之语, 直让百官感动的热泪盈眶。
是以如今登仙楼上, 两个玉人偶如同活人一般, 日夜陪伴着陛下。
穆羽将军不过劝谏了几句,陛下就直接收了她的兵权,贬其看守王陵。
没了穆羽的震慑,元夏鲜卑几个小国屡次侵扰边境,战火不断。
天灾人祸纷至沓来,西楚已不是往日威仪。
“长安好,长安妙,长安自有人偶俏。
登仙楼上人欢笑,长安城里人渐消,人渐消。”
如今长安城的大街小巷都传唱着这首歌谣,又一拨灾民进城后,这首歌谣几乎是人人会唱的程度了。
而化名慕容清的苏珏就在这些衣衫褴褛,面黄肌瘦灾民中。
刚一进城还没走出多远,苏珏与这群灾民就遇到一群趾高气扬的王室子弟,他们骑着高头大马,身着华丽服饰,仿佛整个九州都在他们的脚下。
据街上的百姓所说,这群王室子弟经常出门狩猎,稍有不顺,便对百姓拳脚相加。
这一次也是如此,眼见街上突然又多了一群灾民,这些王室子弟的好心情顷刻间荡然无存。
他们居高临下,轻蔑地看着瑟瑟发抖的灾民,语气是视人命如草芥的冰冷。
“一群脏东西,还不赶紧处理了!耽误了狩猎,你们也吃不了兜着走”
领头者一声令下,这群王室子弟的手下便不问缘由的将苏珏他们围堵在一处,之后等待灾民们的是一阵拳打脚踢。
“哈哈,你们看他们那个样子,像个大虾米,真是太可笑了,”
“他们这种人就是天生低贱,被打也是活该!”
“谁让他们坏了咱们的兴致,没打死他们已经是咱们仁慈了!”
“就是!”
嘲笑的话不绝于耳,身上也被一拳一脚的招呼着,苏珏尽量护着头部,却还是被打得不轻。
待这群王室子弟发泄取笑完毕扬长而去,苏珏和其他灾民已被这群恶徒打了个半死,躺在冰冷的地上,连呼吸都变得艰难。
苏珏紧紧咬着牙关,心中将这吃人的制度骂了千万遍。
奈何被打得太狠,没多久他就晕了过去。
……
等苏总再次恢复了意识,他们已经被官府安置在了一处破庙里。
这座破庙年久失修,屋顶漏风,墙壁斑驳。
但在这乱世之中,能有一个遮风挡雨的地方已经算是不错了。
缓缓转动视线,苏珏发现自己躺在从前供奉的神案,神案上一盏油灯,在四面漏进来的风中微微摇晃。
他身边横七竖八的还躺了好几个人,都是和他一起进城的灾民。
一个老人家正弓着腰在殿角扇着一个小炭炉,而那股他无比熟悉的药味,应该就是从那传来的。
轻轻咳了一声,苏珏撑着身子坐起来,觉得身上一阵钝痛。
但他也顾不得,对着老人家喊了一声“老人家,敢问……”
老者回头,却像没看到他,然后循着声音摸索着走到苏珏的身边。
原来是个瞎子。
待走到苏珏身边,老瞎子笑呵呵地说道,“小伙子,你醒了。”
接着老瞎子伸手探了探他的脉搏,然后长出一口气:“小伙子,这些人里,你是最轻的,就是腿上和身上受了伤,多躺几天就好了。”
说着,老瞎子去掀苏珏的外衣,他稍稍撑起身体,顺着老瞎子的目光看过去,只见自己腿上缠着一圈白布,的确没那么严重。
定了定神,苏珏再次开口:“老人家,这是什么地方?您怎生称呼?”
老瞎子抬头看了看他,叹了口气:“我啊,早就不记得了,他们都叫我老瞎子。
我听你的声音像是个读书人,是从南边来的吧?身上的伤是那些人打的吧!真是造孽哟……”
听着老瞎子的话,苏珏便知此人眼瞎心不瞎,他确实是从南边来的,说起来也是个读书人,于是早就的那套身世说辞顺理成章的说出来了口。
“老人家,您猜得不错,我是从荆州南安县来的,家中世代读书,也算有些资产。
可这几年官府欺压太甚,日子越发不好过,今年又发了洪水瘟疫,县里死了不少人。
“好,合作愉快。”
聪明人之间从来不用多说什么,利聚而来,利散而去,无论从前如何,他们在此刻达成了共识。
“天色也不早了,我着人送林丞相回府。”
“多谢将军。”
……
这日吃过晚饭,苏珏自己一人去了浮玉山的祠堂。
月明星稀,百鸟归林。
关上祠堂的门,隔绝了一切喧嚣。
苏珏在一众牌位前默然呆立,目光在一个个熟悉的名字之间游移,最终定格在正中间的牌位上。
看得出来,打理祠堂的人照管得很精心,每一个牌位都光洁如新。
他影影绰绰觉得那些人的灵魂还在看着他,牌位不再是冰冷的木牌,而是他们温柔的眉眼。
但苏珏还是轻轻叹了口气,然后跪了下来。
苏珏怆然地想,相见无归期,阴阳两相隔,他们已有一年多未见,不知那些故人是否安好。
“荏苒冬春谢,寒暑忽流易。之子归穷泉,重壤永幽隔。私怀谁克从,淹留亦何益。僶俛恭朝命,回心反初役……”
他刚念了四句,祠堂的门忽然“吱呀”一声被人推开。
不知何时,外面又起了风,北风呼啸着闯入苏珏的衣底,带起阵阵寒意。
苏珏回头,看到了站在门口的沈爷和季大夫。
二人皆是一袭素衣,立于门前,巍然不动。
他们没有一个人说话,但在夜晚昏暗而冰冷的光线下,苏珏看见他们悲伤地凝望着他。
苏珏来时那种“谁也先别管我”的气势倏然软化,他此生的牵绊太多,顾虑太多,永远也无法真正的放下。
他又不愿让旁人跟着伤心。
先生和闻瑾是不在了,可若他们还在,也必然是不希望他羁留于此的。
旧事已矣,斯人已逝,他的满怀哀痛
早已从新酒酿成了陈茶,凉得他心头发苦。
苏珏可以为失去故人痛苦一生,但苏珏还有更多更重要的事情要完成。
那是他和楚越共同的的心愿,也是所有人的心愿。
“帏屏无髻鬣,翰墨有余迹。流芳未及歇,遗挂犹在壁。怅恍如或存,周惶忡惊惕……悲怀感物来,泣涕应情陨。驾言陟东阜,望坟思纡轸。徘徊墟墓间,欲去复不忍。徘徊不忍去,徙倚步踟蹰。落叶委埏侧,枯荄带坟隅。孤魂独茕茕,安知灵与无。投心遵朝命,挥涕强就车。谁谓帝宫远,路极悲有余。”
念罢,苏珏又往前膝行了几步,声音微微颤抖,“我想离先生近一些。”
跪在地上的苏珏仪态端庄,语气温和。
临江城的百姓早已忘了什么青莲先生,只记得死了一个罪大恶极之人。
只有在这里,他们才可以光明正大地怀念青莲先生,所有人都在蛛丝马迹里怀念青莲先生。
三人在祠堂里待了一夜。
第二日,沈爷带着苏珏故地重游,十二楼现在彻底成了空荡荡的一座楼阁。
这里曾回荡过季大夫爽朗的笑声,他们所有人的余生安稳,也承载过青莲先生滴沥的心血。
苏珏想,这教我如何忘掉。
恍惚间,他的对面,不是人去楼空的十二楼,而是昔日的言笑晏晏,歌舞升平。
但当苏珏想伸手去触碰熟悉的景象时,早已被封上的大门透着冰冷无情。
一切都和死亡一样寂静无声。
然后他回转身,方才的所有情绪恍若未曾出现。
“沈爷,我们回去吧,长安在等我。”
言罢,苏珏毅然迈步离开,从此刻起,他只一心向往长安。
【作者有话要说】
第五卷 荒唐半纸
第158章 初入长安
西楚天顺十五年, 秋,霜降。
长安城里一片肃杀。
这一年的夏季,雨水冲垮堤坝, 损坏屋舍,腐烂家禽,引发瘟疫。
及至秋日, 瘟疫既平, 百姓颗粒无收, 九州灾民无数, 又自顾不暇。
本来按照楚云轩的旨意,七位质子陆续返回各州,奈何天不见怜, 七位质子在返回途中不幸染上瘟疫病死。
上至王室诸侯, 下至平头百姓,皆是人丁凋零,五谷不兴。
然而就在长安城中,那高耸入云的登仙楼却是夜夜丝竹不绝, 各种美酒佳肴取之不尽。
为了慰藉陛下思念太子皇后的深情,承文将军与林丞相一同进献了与人同高的两块纯白美玉, 又请来最顶级的工匠按照太子与皇后的画像呕心打造人偶。
进宫的工匠一拨接着一拨, 抬出宫门的尸体也一拨接着一拨, 竟不知为了那两个玉人偶, 多少人的性命无辜葬送。
据说玉人偶落成的那一日, 陛下泪洒太极殿, 对着玉人偶不知说了多少思念之语, 直让百官感动的热泪盈眶。
是以如今登仙楼上, 两个玉人偶如同活人一般, 日夜陪伴着陛下。
穆羽将军不过劝谏了几句,陛下就直接收了她的兵权,贬其看守王陵。
没了穆羽的震慑,元夏鲜卑几个小国屡次侵扰边境,战火不断。
天灾人祸纷至沓来,西楚已不是往日威仪。
“长安好,长安妙,长安自有人偶俏。
登仙楼上人欢笑,长安城里人渐消,人渐消。”
如今长安城的大街小巷都传唱着这首歌谣,又一拨灾民进城后,这首歌谣几乎是人人会唱的程度了。
而化名慕容清的苏珏就在这些衣衫褴褛,面黄肌瘦灾民中。
刚一进城还没走出多远,苏珏与这群灾民就遇到一群趾高气扬的王室子弟,他们骑着高头大马,身着华丽服饰,仿佛整个九州都在他们的脚下。
据街上的百姓所说,这群王室子弟经常出门狩猎,稍有不顺,便对百姓拳脚相加。
这一次也是如此,眼见街上突然又多了一群灾民,这些王室子弟的好心情顷刻间荡然无存。
他们居高临下,轻蔑地看着瑟瑟发抖的灾民,语气是视人命如草芥的冰冷。
“一群脏东西,还不赶紧处理了!耽误了狩猎,你们也吃不了兜着走”
领头者一声令下,这群王室子弟的手下便不问缘由的将苏珏他们围堵在一处,之后等待灾民们的是一阵拳打脚踢。
“哈哈,你们看他们那个样子,像个大虾米,真是太可笑了,”
“他们这种人就是天生低贱,被打也是活该!”
“谁让他们坏了咱们的兴致,没打死他们已经是咱们仁慈了!”
“就是!”
嘲笑的话不绝于耳,身上也被一拳一脚的招呼着,苏珏尽量护着头部,却还是被打得不轻。
待这群王室子弟发泄取笑完毕扬长而去,苏珏和其他灾民已被这群恶徒打了个半死,躺在冰冷的地上,连呼吸都变得艰难。
苏珏紧紧咬着牙关,心中将这吃人的制度骂了千万遍。
奈何被打得太狠,没多久他就晕了过去。
……
等苏总再次恢复了意识,他们已经被官府安置在了一处破庙里。
这座破庙年久失修,屋顶漏风,墙壁斑驳。
但在这乱世之中,能有一个遮风挡雨的地方已经算是不错了。
缓缓转动视线,苏珏发现自己躺在从前供奉的神案,神案上一盏油灯,在四面漏进来的风中微微摇晃。
他身边横七竖八的还躺了好几个人,都是和他一起进城的灾民。
一个老人家正弓着腰在殿角扇着一个小炭炉,而那股他无比熟悉的药味,应该就是从那传来的。
轻轻咳了一声,苏珏撑着身子坐起来,觉得身上一阵钝痛。
但他也顾不得,对着老人家喊了一声“老人家,敢问……”
老者回头,却像没看到他,然后循着声音摸索着走到苏珏的身边。
原来是个瞎子。
待走到苏珏身边,老瞎子笑呵呵地说道,“小伙子,你醒了。”
接着老瞎子伸手探了探他的脉搏,然后长出一口气:“小伙子,这些人里,你是最轻的,就是腿上和身上受了伤,多躺几天就好了。”
说着,老瞎子去掀苏珏的外衣,他稍稍撑起身体,顺着老瞎子的目光看过去,只见自己腿上缠着一圈白布,的确没那么严重。
定了定神,苏珏再次开口:“老人家,这是什么地方?您怎生称呼?”
老瞎子抬头看了看他,叹了口气:“我啊,早就不记得了,他们都叫我老瞎子。
我听你的声音像是个读书人,是从南边来的吧?身上的伤是那些人打的吧!真是造孽哟……”
听着老瞎子的话,苏珏便知此人眼瞎心不瞎,他确实是从南边来的,说起来也是个读书人,于是早就的那套身世说辞顺理成章的说出来了口。
“老人家,您猜得不错,我是从荆州南安县来的,家中世代读书,也算有些资产。
可这几年官府欺压太甚,日子越发不好过,今年又发了洪水瘟疫,县里死了不少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