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章
  “是否合适治疗得把过脉才能知晓,”曹茵诚实道:“每个人吸收药性快慢不一样,这些年来小姐身体亏空的厉害,多补点气血后再医治肯定更合适。”
  中医认为气是生命的动力,血是物质基础,气血充足,人体才能正常生长发育和维持生命活动。西方医学则是认为血液循环系统负责输送氧气、营养物质到全身各个组织和器官,而血小板参与血液凝固,白细胞参与免疫反应。也就是说,无论中西医,都认为气血充足挺重要。
  知府夫人也知道曹茵没胡乱说,她也是有点着急了,倒不是别的,主要是京城那边已经来信催促他们该去谈女儿的亲事了,加上女儿也快到了及笄的年纪,她们家也该准备及笄之礼了,这种时候,这么重要的典礼,女儿怎么可能不出席,出席的话,她那肚子如何遮挡?!
  所以,实在也不怪她着急,孟氏看向曹茵,目前她是女儿治愈的唯一希望,她可不能让她成为女儿的不安定因素,这也更加坚定了她的决心。
  这趟喊来曹茵本也只是为了拖延时间,孟氏跟曹茵说了约么半个时辰,直到她觉得时间差不多了,便让银盘送曹茵离去,顺带给了二两的赏银。
  拿着赏银跟在银盘身后的曹茵,嗯,原来过来陪夫人说话还能有银子拿,倒是没想到,她以为知府夫人会直接亮牌呢,倒是真没想到知府夫人如此沉得住气。
  跟家人汇合后,曹家人又急忙往家奔,来时的忐忑也消散了不少,刚才坐在班房里也不是白做的,在张达有意无意的泄露信息下,武氏也明白了自家男人应是不会有什么危险,也安心不少。
  “知府夫人请你过去说什么了?”武氏关心道。
  说啥?说了许多不走心的客套话罢了,但这话她可不能跟家人说,有些事情自己清楚就好:“也没说什么,问了些补身子的方子。”
  武氏一听也觉得正常,二女儿自从给大娘子治好鬼胎又去仁心药铺坐诊后,身边好多女子都来找女儿看诊,知府夫人也是女子,来问女儿也正常。
  “二妹真厉害,连知府夫人都来找你说话。”赶车的曹芜听到曹茵的话,开心道。
  武芠抱着二姐的胳膊,语气中的自豪十分明显:“二姐就是厉害,村里孩子现在都不敢得罪我,而且村里的嫂嫂婶婶们对我可好了,因为我是二姐的妹妹!”不夸张的说,她现在成了村里最自豪的那个娃,不是谁家都有这么厉害的姐姐的!
  只有武蕴没说话看向曹茵,似是想从她脸上看出不一样来。
  曹茵便知,这个家里别看武蕴倒数第二大,但心思十分缜密和成熟,从他在大牢里问曹承德的话语间不难听出来。
  可,这样的家人,上一世怎么就能甘于因原主而被原主的主人拿捏而没有反杀呢?
  马车拐到进村的小路上时曹芜放慢了车速,正是如此,马车在经过坐在村口闲聊那群人时,水生婶子毫不费力的坐在了车辕的另一边,惹得曹芜无奈的看了好几眼。
  “看什么看,芜哥儿,还不赶紧赶车回家,婶子也就蹭段路。”水生婶子一点也不见外道。
  曹芜最怕的便是这种自来熟的人了,而且这还是长辈,他更不敢说什么了,想着家里离得近,也蹭不了多远,但哪知,直到马车停在家门口,水生婶子跟着
  她们一起进了院子。
  进院后,她就拉着武氏去了一旁说话,曹家其他人各忙各的,等到水生婶子离开时,拎着用纸包包好的药材,回了家,遇到村里人的询问,她都答说是从曹茵拿买的药。
  关上院门的武氏转身后脸色十分难看,喊上几个孩子去了堂屋说话。
  哪怕修了院子,站在院子里说话声音稍微大一点也都能传去外面,所以家里一般有事要说,要么去厨房,要么去堂屋。
  “刚才水生婶子说村里来了人将你们阿爹被关到县衙的事情都说了,是个陌生人,打着帮你爹给家里传消息的幌子来的。”
  为何说是幌子,上回来曹家吃过宴席的村里人都知道曹家人认识衙门里的人,这些消息哪里需要别人传来家里。
  村里人虽然爱听八卦,却不是没脑子,水生婶子知道不对劲,赶忙来给曹家卖个好。
  “这话可当真?”武蕴下意识的多问了一句,他家在村里这么些年了,除了对门的邻居许家并没有太交好的人家,水生婶子突然这么主动热情,他不由想的多一点。
  “当真,她们若是还想请你二姐看诊,便不会胡乱说。”武氏说。
  武蕴:……。他倒是忘记了这二姐的本事,这样说来,是不会撒谎。
  “阿娘,你说这消息传到村里来,我阿爷阿奶那边会不会有动作?”曹茵沉思后抛出个问题来。
  其他几人诧异的看向她,似乎不明白为何会跟那边有关联了?
  “那边像是做得出落井下石动作的。”也不是她小心眼,她总觉得曹承恩那边憋着坏呢!
  武氏想了想,觉得二女儿说的也不能不防,“那他们若是真要落石,你打算怎么做?”
  “那咱们就先下手为强,正好我一直觉得我阿爷的千两银总跟他们那边有关……”曹茵摸着下巴,将自己的打算说了出来。
  而她们嘴中的曹承恩家几人,在支出了招娣和盼娣后,仨人围在一起,也在讨论曹承德被关入大牢这件事。
  “老大,你的意思是让你阿娘明日去县衙哭诉,说曹承德为了不养父母,故意远离家里入赘武家?这,合适吗?”曹林对儿子所说的话,还是有些疑惑。
  “对,阿爹,我就是这个意思,虽说肃州官衙出具了入赘的文书,但按理,入赘前是需要得到父母同意才能去官衙办理入赘的文书,他当时可没跟你们请示过,所以其实整个入赘便是他个人的欺骗行为,并不能算准。”上回在公堂上,他被何氏那妇人给弄得心慌意乱,没能据理力争,这回正好曹承德被关进了大牢,不管曹承德得罪了谁,他们不趁机去踩一脚,都不能解心头之恨。
  “可他都要判罪了,我们躲还来不及,为何要扯上关系?”曹吴氏十分不解,这个时候不应是大难临头各自飞吗?他们干嘛要凑上去。
  “不,爹娘您们必须跟他要有关系才行,他又不是杀人放火,罪不至于牵扯上爹娘,但是扯上关系后,便能要他给您们孝敬银子。”曹承恩笑道。
  “可是咱们不是打算离开这里了,要是他每月给,咱们也收不了几个月,”曹吴氏眨着她那不大的眼睛,费力的想了想,说:“还是说,你打算自己走,把我跟你爹给留给他来养?”
  听到这个话语,原本低着头思考的曹林也抬眼看向曹承恩。
  “那指定不会。”曹承恩先是安抚爹娘的心,接着掰开了揉碎了的将自己的打算都跟他们说了一遍。
  曹吴氏听完儿子的打算,看了老头子一眼,得到他的点头,便答应了下来,“行,我明日便去县衙闹!”
  曹承恩好脾气的又说了些好听的话语,哄得曹林老两口都应承下来,待得回房间关上房门,笑容转瞬换成了阴鸷。
  第69章 明智的决定?
  经过一夜,曹承德被关在大牢里的消息传遍了五里村,因着曹茵回来后的一系列举动,几乎没人来武氏面前说不好听的话语。这让想看到曹承德家倒霉的曹吴氏十分不爽,她还等着村里人的闲言蜚语来作为由头去县衙闹事呢,一点动静都没可还成。
  曹吴氏在五里村待了大半辈子,哪怕因其性格并不遭村里许多妇人的待见,但却还是有那么些个说得上话的老姐妹,因而等曹芜和曹茵送武蕴回书院回到村里时,整个村里已然传遍曹承德下狱是因其不孝父母的报应。
  武氏把从许大娘那听来的消息跟家里人说了后,总结了一句:“石头落下来了。”若是去县衙之前听到这些,她定然会被曹吴氏的做法影响到,但现在,她静静看着。
  曹芜却被恶心到了,他知道两家不对付,但却没想到对方会做得如此过分,看着其他人淡然的模样,有些挫败道:“你们早就知道他们会这般。”
  “嗯,”曹茵坐在屋檐下手上捧着阿爷留下的医书,见他神色恹恹,好心提议:“大哥,你保持着这样的愤愤之情去村南割点草回来喂小棕,正好让曹吴氏觉得我们敢怒不敢言。”
  “愤愤之情…”曹芜脸上一僵,他的不愤有那么外露吗?
  武芠扯了扯大哥的衣角,递给他镰刀和竹篮,“大哥,小棕的口粮就拜托大哥了哟。”若不是她不想应对村里那些好打听的,本是她出门割草。
  曹芜接过工具,保持住愤愤的状态,出了门。
  送大哥出门,武芠关上院门后问曹茵,“阿姐,我们接下来要做什么?”脸上露出兴奋地表情。
  曹茵翻了一页书,慢悠悠道:“等,就是了。”
  曹吴氏在村里说了那些话后回去换曹林来村里逛游,曹林并不介意听别人说自家的这些闲话,比起一点就炸还爱撒泼打诨的曹吴氏,几乎就是没存在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