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章
未等苏逸回答,朱崇烟见状,恭敬作揖:“见过裕王殿下。”
剩下三名学子皆是目瞪口呆。
他们就算猜,大约也是猜得到对面是谁。谢明眴一身暗紫色锦袍, 同史元容, 孟泽翔这般高官言谈举止间徐而不迫,泰然自若, 言谈之中不自显尊而人敬之,又是这等风姿气度,想来定是那位京城中谣言众多的与裕王殿下。
只是如今一见, 倒也不如谣言传闻中那般不近人情,现在看来,甚至多了些温文尔雅的风度。
他们紧随其后,参见裕王。
史元容捏着茶杯的手狠了狠劲儿,表情却始终不变。不知是因为被忽略,还是谢明眴刚刚询问苏逸那句话。
众目睽睽之下,太过亲近不好,两人并未有触碰。
苏逸瞪他一眼,又怕他吃醋,下意识往远离朱崇烟的方向站了站,又轻声。
这话是对谢明眴说的。
他道:“回去再跟你说。”
谢明眴早知是如此回答,闷声一笑,却仍旧离他不远,倚着围栏看戏。
一群人皆是仔细听着这边的动静,心中暗自思忖。
这苏逸,竟然敢对殿下这样说话,只是不知是什么关系,殿下竟也由着他胡来。
亭中诡异的安静片刻,才终于有人回忆起此次前来的真正目的。
苏逸先行开口,向史元容行了礼,接着便是断断续续的“拜见座师大人”。
史元容视线从苏逸身上收回,哈哈一笑,打破这份无言的尴尬:“诸位不必多礼。你们皆是今科五经魁首,从千军万马中脱颖而出实属不易。”
紧接着又问了不少问题,本以为这关就这样过去,却不曾想史元容转了个话风:“但若以登龙门便弃本心难自省,岂不缪哉?诸位,凡观历代名臣,不朽者皆在登科及第后...”
这便是提点他们,此后定要为国为民,严以律己。
谢明眴闻言,眼睛轻轻眯起。
苏逸余光瞥见,就猜到他又在算计什么。
等到史元容终于说完,一口饮尽茶盏中的茶水,便有随侍表情凝重,急匆而来,弯腰俯身低声说了些什么。
史元容表情一变,瞬间有些坐立不安,目光时不时投向谢明眴。
他是讲不下去了,于是焦急道:“总之,谨记《易》云:‘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需以天下为己任,方能不负圣贤书。”
“学生谨记阁老教诲。”
谈话结束,史元容向谢明眴拜别,便先行离开,孟泽翔见状,自觉自己留下也无甚意思,还得看裕王的脸色行事,于是也找理由跑了。只留下谢明眴和一众学子。
朱崇烟有些气馁,本想着今日能好好和苏逸聊一聊,可是在马车那番谈话便僵滞无比,更不要提自己找的许多话题,都被对方简单带过。而现如今,裕王殿下又站在自己对面,更是再难寻到和苏逸单独相处的机会了。
谢明眴不是傻子,看得出来朱崇烟那小心思。
他心中醋意更盛,却丝毫并不外露,仍旧是那副温润样子,三言两语就把那四人打发了去,苏逸拧眉,有些无奈,看着朱崇烟表情由失落,转换成僵滞,最后又到苦涩,作揖转身离开,还是于心不忍,叫住他:“朱兄,我们来日有闲再叙。”
再转身时,又见谢明眴肉眼可见的不高兴。
“你说的过分了。”
苏逸那双黑润润的眸子盯着他瞧:“别对人家有这么大的敌意。朱崇烟是个明事理的,为人正直清廉,不绕弯子,常言天下苍生,又深知为官之道在于为民,再观其器,犹浑金璞玉,人品淳朴,你三番五次下他的面子,对他以后的仕途也不好。”
“这么关心他?”
谢明眴倒像什么捻酸吃醋的妻妾,话里话外都是对苏逸的谴责。苏逸无奈,轻牵过他的手,和他五指紧扣。
掌心的温度触电般似的传递,谢明眴皱眉:“怎么这么凉?”
苏逸闷笑,又握紧了一点:“是么?我没觉得。不是都一样?”
谢明眴哦了一声,又轻轻俯身,和他平视:“苏逸,现在有点想亲你。”
苏逸愣住:“这么突然?”但还是听话的亲了一下,便迅速离开。
“鬼鬼祟祟的,和我的感情有这么见不得人?”
谢明眴感到好笑,轻轻钳着人下巴,低头又续上这个吻。唇舌交缠,尽管谢明眴的亲吻并不粗暴,但苏逸还是察觉到一丝力不从心。
苏逸的唇总是很软,第一下碰上去,便叫谢明眴缴械。
等到自己松开,苏逸迷茫的眼中才终于可见一两分清明。
“你屁事好多。”苏逸轻轻喘着气,枕在他肩头,盯着远处的湖看。谢明眴紧紧的拥着他,不肯松开一丝一毫,就好像要将对方融进自己的身体中。
飞鸟鱼跃,春华半归。
苏逸手指搭在谢明眴腰上,遥望着远处的景致,心中却慢悠悠的想,不知离了京以后,还能不能见到这番景致。
不管去了哪,都是没有京中繁华的。
“太喜欢你了,没办法。”谢明眴笑意不减,凑近他的耳边,又轻轻去吻,好半会才问道:“要不要回去?”
“回去吧。虽然会试已过,但仍旧不能松懈下来,还有一场殿试,需得静心复习。”
苏逸怕谢明眴在这亲他,万一再被外人看了去,草草的扯出一个理由。眼神也不自觉的躲闪,不远处的角落,只站了几个不敢抬眼的下人。
谢明眴听到这话眼神暗了暗,却是在苏逸不可见的角落,又极为迅速恢复正常。
“好。”
——
时间转瞬即逝。
殿试那天,晨时仍有些许寒意,苏逸身着新科贡士的袍服冠鞋,表情庄重肃穆,同众士子们守在宫门外,等待礼部官员前来带他们入殿。朱崇烟为会员,自然立于他身侧,他听着耳边悉悉索索的声音,下意识的皱眉,看向苏逸。他还是那副无所谓的样子,并不在意有他人轻声讨论。
论其原因,大概是天生便陷进这种或好或坏的争议中,渐渐的也已经免疫了。
苏逸已有四年没在这种大场面出现过,但仍旧冷静,隔绝外界的声音。
等到了金銮殿,众士子面北而立,苏逸一眼便看见了谢明眴,他和史元容被一众官员围住。
遥遥地,两人目光相触。
史元容余光瞥见谢明眴笑了,便下意识觉得不简单,侧身一看,只是余光扫到苏逸的那张脸,心中下意识的冷笑。
他就知道。
直到那身着明黄皇袍的身影出现,众官员皆是叩首行礼。
大殿之上,谢明安的审视视线在众士子中扫过,最后落在了苏逸身上。
上百贡士中,苏逸的外貌的确是最出彩的那个,就算是没拿正眼瞧他,看他的眼睛里也是一潭死水,不过谢明安神色如常,却是毫不意外这件事,仿佛早就见过对方这副样子一样。
等谢明安落了御座,礼部官员引导众贡士进入自己的座位,行五拜三叩之礼。
苏逸看到策问题目后抬首,乾明宗脸上挂着虚淡的笑容,眼神不眨盯着他,背后泛起一阵凉意,恍惚间竟让苏逸觉得,那皮下或许不是个人。
或许只是花了眼,苏逸这样安慰自己。
事实也的确如此,再抬头看过去时,谢明安已经恢复了那副威严庄重的模样。
长呼一气,苏逸安静的阅完试卷,发现是一道关于官员贪污受贿的策问题。
题目内容大致是:《周礼》六计弊吏,《春秋》责臣清浊。纵观经史,吏治关乎国运,而今仍有州县或存墨吏侵渔,苞苴暗行,虽斧钺频加而痼疾未除……通篇读下来,苏逸下意识从脑中搜刮解题的方法与思路,这道题无非便是从事例出发,抽丝剥茧捋清乾明宗出这道题时的想法,以及各位考官,他们想看见什么样的回答,结合每个人的观点,舍小取大,然后就事论事,切入自己的观点,最后引用典故史事,总结做法阐明观点,仍旧是那套老旧的流程。
只是苏逸读完题,连笔都有些拿不稳。
南泽官员贪污一题,只为他准备的题目啊。
第52章
乾明宗是依据南泽县的贪污官员事件出了此题。
南泽踞禹贡扬州之域, 距离京师二千三百里,气候湿热,经济发达, 船帆蔽空, 丝绸绫绢瓷器盈利众多, 又因地理位置奇特, 三江环抱,五湖星布,故每年夏秋,必遭洪水, 堤堰屡溃, 水患频繁, 每每洪水退后, 腐尸塞川,瘴疠横生。也正因如此, 吏治松弛,官府县衙常借修建堤堰之名强征赋税, 又常克扣防疫银钱,药局虚设,致疠气漫于市井。
曾有史官记载,当年御史巡查南泽之时, 查得盐铁转运使暗通海商, 金锭盈车,瘟疫肆虐时, 司仓郎中闭籴居奇,一方“辟瘟药”价值千文。
贫苦百姓哪里有钱去买这一方药?
只得自生自灭,最后落得个悲惨结局。
剩下三名学子皆是目瞪口呆。
他们就算猜,大约也是猜得到对面是谁。谢明眴一身暗紫色锦袍, 同史元容, 孟泽翔这般高官言谈举止间徐而不迫,泰然自若, 言谈之中不自显尊而人敬之,又是这等风姿气度,想来定是那位京城中谣言众多的与裕王殿下。
只是如今一见, 倒也不如谣言传闻中那般不近人情,现在看来,甚至多了些温文尔雅的风度。
他们紧随其后,参见裕王。
史元容捏着茶杯的手狠了狠劲儿,表情却始终不变。不知是因为被忽略,还是谢明眴刚刚询问苏逸那句话。
众目睽睽之下,太过亲近不好,两人并未有触碰。
苏逸瞪他一眼,又怕他吃醋,下意识往远离朱崇烟的方向站了站,又轻声。
这话是对谢明眴说的。
他道:“回去再跟你说。”
谢明眴早知是如此回答,闷声一笑,却仍旧离他不远,倚着围栏看戏。
一群人皆是仔细听着这边的动静,心中暗自思忖。
这苏逸,竟然敢对殿下这样说话,只是不知是什么关系,殿下竟也由着他胡来。
亭中诡异的安静片刻,才终于有人回忆起此次前来的真正目的。
苏逸先行开口,向史元容行了礼,接着便是断断续续的“拜见座师大人”。
史元容视线从苏逸身上收回,哈哈一笑,打破这份无言的尴尬:“诸位不必多礼。你们皆是今科五经魁首,从千军万马中脱颖而出实属不易。”
紧接着又问了不少问题,本以为这关就这样过去,却不曾想史元容转了个话风:“但若以登龙门便弃本心难自省,岂不缪哉?诸位,凡观历代名臣,不朽者皆在登科及第后...”
这便是提点他们,此后定要为国为民,严以律己。
谢明眴闻言,眼睛轻轻眯起。
苏逸余光瞥见,就猜到他又在算计什么。
等到史元容终于说完,一口饮尽茶盏中的茶水,便有随侍表情凝重,急匆而来,弯腰俯身低声说了些什么。
史元容表情一变,瞬间有些坐立不安,目光时不时投向谢明眴。
他是讲不下去了,于是焦急道:“总之,谨记《易》云:‘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需以天下为己任,方能不负圣贤书。”
“学生谨记阁老教诲。”
谈话结束,史元容向谢明眴拜别,便先行离开,孟泽翔见状,自觉自己留下也无甚意思,还得看裕王的脸色行事,于是也找理由跑了。只留下谢明眴和一众学子。
朱崇烟有些气馁,本想着今日能好好和苏逸聊一聊,可是在马车那番谈话便僵滞无比,更不要提自己找的许多话题,都被对方简单带过。而现如今,裕王殿下又站在自己对面,更是再难寻到和苏逸单独相处的机会了。
谢明眴不是傻子,看得出来朱崇烟那小心思。
他心中醋意更盛,却丝毫并不外露,仍旧是那副温润样子,三言两语就把那四人打发了去,苏逸拧眉,有些无奈,看着朱崇烟表情由失落,转换成僵滞,最后又到苦涩,作揖转身离开,还是于心不忍,叫住他:“朱兄,我们来日有闲再叙。”
再转身时,又见谢明眴肉眼可见的不高兴。
“你说的过分了。”
苏逸那双黑润润的眸子盯着他瞧:“别对人家有这么大的敌意。朱崇烟是个明事理的,为人正直清廉,不绕弯子,常言天下苍生,又深知为官之道在于为民,再观其器,犹浑金璞玉,人品淳朴,你三番五次下他的面子,对他以后的仕途也不好。”
“这么关心他?”
谢明眴倒像什么捻酸吃醋的妻妾,话里话外都是对苏逸的谴责。苏逸无奈,轻牵过他的手,和他五指紧扣。
掌心的温度触电般似的传递,谢明眴皱眉:“怎么这么凉?”
苏逸闷笑,又握紧了一点:“是么?我没觉得。不是都一样?”
谢明眴哦了一声,又轻轻俯身,和他平视:“苏逸,现在有点想亲你。”
苏逸愣住:“这么突然?”但还是听话的亲了一下,便迅速离开。
“鬼鬼祟祟的,和我的感情有这么见不得人?”
谢明眴感到好笑,轻轻钳着人下巴,低头又续上这个吻。唇舌交缠,尽管谢明眴的亲吻并不粗暴,但苏逸还是察觉到一丝力不从心。
苏逸的唇总是很软,第一下碰上去,便叫谢明眴缴械。
等到自己松开,苏逸迷茫的眼中才终于可见一两分清明。
“你屁事好多。”苏逸轻轻喘着气,枕在他肩头,盯着远处的湖看。谢明眴紧紧的拥着他,不肯松开一丝一毫,就好像要将对方融进自己的身体中。
飞鸟鱼跃,春华半归。
苏逸手指搭在谢明眴腰上,遥望着远处的景致,心中却慢悠悠的想,不知离了京以后,还能不能见到这番景致。
不管去了哪,都是没有京中繁华的。
“太喜欢你了,没办法。”谢明眴笑意不减,凑近他的耳边,又轻轻去吻,好半会才问道:“要不要回去?”
“回去吧。虽然会试已过,但仍旧不能松懈下来,还有一场殿试,需得静心复习。”
苏逸怕谢明眴在这亲他,万一再被外人看了去,草草的扯出一个理由。眼神也不自觉的躲闪,不远处的角落,只站了几个不敢抬眼的下人。
谢明眴听到这话眼神暗了暗,却是在苏逸不可见的角落,又极为迅速恢复正常。
“好。”
——
时间转瞬即逝。
殿试那天,晨时仍有些许寒意,苏逸身着新科贡士的袍服冠鞋,表情庄重肃穆,同众士子们守在宫门外,等待礼部官员前来带他们入殿。朱崇烟为会员,自然立于他身侧,他听着耳边悉悉索索的声音,下意识的皱眉,看向苏逸。他还是那副无所谓的样子,并不在意有他人轻声讨论。
论其原因,大概是天生便陷进这种或好或坏的争议中,渐渐的也已经免疫了。
苏逸已有四年没在这种大场面出现过,但仍旧冷静,隔绝外界的声音。
等到了金銮殿,众士子面北而立,苏逸一眼便看见了谢明眴,他和史元容被一众官员围住。
遥遥地,两人目光相触。
史元容余光瞥见谢明眴笑了,便下意识觉得不简单,侧身一看,只是余光扫到苏逸的那张脸,心中下意识的冷笑。
他就知道。
直到那身着明黄皇袍的身影出现,众官员皆是叩首行礼。
大殿之上,谢明安的审视视线在众士子中扫过,最后落在了苏逸身上。
上百贡士中,苏逸的外貌的确是最出彩的那个,就算是没拿正眼瞧他,看他的眼睛里也是一潭死水,不过谢明安神色如常,却是毫不意外这件事,仿佛早就见过对方这副样子一样。
等谢明安落了御座,礼部官员引导众贡士进入自己的座位,行五拜三叩之礼。
苏逸看到策问题目后抬首,乾明宗脸上挂着虚淡的笑容,眼神不眨盯着他,背后泛起一阵凉意,恍惚间竟让苏逸觉得,那皮下或许不是个人。
或许只是花了眼,苏逸这样安慰自己。
事实也的确如此,再抬头看过去时,谢明安已经恢复了那副威严庄重的模样。
长呼一气,苏逸安静的阅完试卷,发现是一道关于官员贪污受贿的策问题。
题目内容大致是:《周礼》六计弊吏,《春秋》责臣清浊。纵观经史,吏治关乎国运,而今仍有州县或存墨吏侵渔,苞苴暗行,虽斧钺频加而痼疾未除……通篇读下来,苏逸下意识从脑中搜刮解题的方法与思路,这道题无非便是从事例出发,抽丝剥茧捋清乾明宗出这道题时的想法,以及各位考官,他们想看见什么样的回答,结合每个人的观点,舍小取大,然后就事论事,切入自己的观点,最后引用典故史事,总结做法阐明观点,仍旧是那套老旧的流程。
只是苏逸读完题,连笔都有些拿不稳。
南泽官员贪污一题,只为他准备的题目啊。
第52章
乾明宗是依据南泽县的贪污官员事件出了此题。
南泽踞禹贡扬州之域, 距离京师二千三百里,气候湿热,经济发达, 船帆蔽空, 丝绸绫绢瓷器盈利众多, 又因地理位置奇特, 三江环抱,五湖星布,故每年夏秋,必遭洪水, 堤堰屡溃, 水患频繁, 每每洪水退后, 腐尸塞川,瘴疠横生。也正因如此, 吏治松弛,官府县衙常借修建堤堰之名强征赋税, 又常克扣防疫银钱,药局虚设,致疠气漫于市井。
曾有史官记载,当年御史巡查南泽之时, 查得盐铁转运使暗通海商, 金锭盈车,瘟疫肆虐时, 司仓郎中闭籴居奇,一方“辟瘟药”价值千文。
贫苦百姓哪里有钱去买这一方药?
只得自生自灭,最后落得个悲惨结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