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当县令 第21节
  教谕同样惊愕,可他想了想又闭嘴了。
  魏镇长却道:“纪大人,小人说的,是在现在的基础上改。”
  “如何改?”纪楚不再拐弯抹角,“安丘县连着几年,都是同一批人县试,同一批人府试,然后呢?”
  “可能考中?”
  纪楚毫不留情:“每年矮子里拔将军,拔出来也是个矮子。”
  “倘若愿意在本地做个矮个将军就罢了,但是他们要去州城跟那些真正有才学的竞争,便不能掩耳盗铃,自欺欺人。”
  说白了,如今安丘县的学生天天菜鸡互啄,啄出来也是个菜鸡。
  但你菜,其他地方的人可不菜。
  大家一起去州城考试,能过关才怪了。
  你们的目的,到底是在安丘县当个有名无实的第一,还是真真正正地考中秀才?
  目的是后者的话,就要换人来考。
  魏镇长等人何尝不知。
  可,可若加入更多学生,他们的子弟们别说考中秀才了,便是去县试的资格,可能就没了啊。
  纪县令要让贫家子弟来取代他们子侄的位置?
  恐怕不妥。
  可纪楚下一句话,却让他们意识重新思考。
  纪楚从来都不是非此即彼的人,更不是给自己竖起一群敌人。
  他想要的是双方合作,达成共赢。
  “天下之祸,不生于逆而生于顺。”纪楚道,“他们如今的水平,会不会就因为太顺了。”
  “整天跟一群庸才读书,便是天才跟庸才待久了,那也会变得平庸。”
  “倘若有竞争,有追赶,便是庸才都会往前跑一跑。”
  “要本官说,就该招一批贫而好学,穷且益坚的子弟过来,让如今的学生好好奋进,吃吃苦头。”
  “毕竟以他们的资质,只要被追赶着好好学,一定有所进益。”
  “当年孟母三迁,不就是为了让圣人有一个好的读书环境。”
  “作为学生家长,你们难道就不想让他们吃吃奋进的苦,有些竞争精神?”
  倘若这话说给学生们听,此刻都要跳起来骂人了。
  好端端的,凭什么要吃读书的苦!
  但听这些话的,是学生家长。
  是啊,如今学生成绩不好,都是环境的原因。
  找一些贫家子弟过来竞争,肯定能激起他们的动力。
  魏镇长联想到当年在私塾读书的场景。
  倘若学习氛围浓厚,便是最差的书生都能多看几页书。
  倘若氛围散漫,最好的学生都想打盹。
  那他想招穷学生,是为了做伴读?激起其他人奋进?
  只怕也不是。
  纪县令就是想招穷学生,顺便激起其他富家子弟的斗志而已。
  单讲前者,他们这些人肯定会反对。
  加了后面的原因,学生家长们反而想点头了。
  他们最是知道,那些好不容易有读书机会的人,读书的时候会多奋进。
  有他们在身边,自家孩子就能学好。
  纪楚笑眯眯看向教谕,又道:“教谕你说呢?”
  教谕肯定想招穷学生啊,穷学生读书奋进,考中概率更大。
  但,但免食宿免书本?
  费用从哪里来?
  衙门有那么多钱吗。
  衙门自然没有。
  纪楚把目光看向心动了的魏镇长,以及魏家镇的大户身上。
  想要有好“陪读”,那就捐点钱吧,这不过分吧?
  纪楚又道:“倘若费用能解决,本官也可以抽出更多精力扶持县学。”
  说着,纪楚让李师爷再拿出一张作息表以及县学学规。
  “若是能按照这上面的来做,各家的子侄,何愁考不上秀才。”
  “即便再进一步,也是可行的。”
  看着堪称恐怖的作息表跟学规,在座的家长们面面相觑。
  这,这太好了啊!
  就按这么办!
  他们立刻捐钱!
  不愧是纪县令,就是有办法。
  纪楚看着他们的表情,心道,本地悠闲的富家子弟们,对不起了,提前两千年让你们感受衡水黄冈模式。
  至于能不能坚持下去,就看个人的本事了。
  但他相信,对那些真正的贫苦人家来说,却一定能学成。
  谁是谁的陪读,还不一定呢。
  等“家长”们从衙门出来,个个神清气爽。
  安丘县的学生们,你们有福了!
  县学招生,很快就要开始了!
  就在考试招生信息发下去之后,曲夏州的文书终于送到衙门。
  今年安丘县的田税要交多少,就在这张薄薄的纸张里。
  去年均产二百八十斤,每亩地交一百六十八斤。
  那今年呢。
  比如年收成高上那么多,又要交多少粮食。
  原本处在兴奋中的安丘县百姓,似乎也意识到这个问题。
  纪楚却笑着打开文书,上面赫然写满上司的不悦。
  上面大批特批。
  曲夏州各地皆是丰收,均产在二百九十左右。
  为何你安丘县只有二百五十斤!
  比去年收成,以及曲夏州其他地方亩产少那么多!
  总之又说了一通,定下安丘县按照二百六十斤亩产来交今年夏税,让他们必须按时送到!
  李师爷对此早就明了。
  谢书吏却一头雾水。
  他们安丘县的均产不是三百四吗。
  怎么就二百五了。
  纪楚看着案上一连串数据。
  数据这东西,换个算法,不就不一样了。
  他既不图虚名,也不要好看,自然怎么有利怎么算。
  既然收税要按照账册上三十一万亩田地来收。
  那他算均产的时候,肯定也要用虚田数字来算。
  总共就那么多粮食,除以虚田之后,均产肯定少了啊。
  这么算起来,其实他还多报了呢。
  放到后代,肯定会有人说这是统计学的魅力时刻。
  可用到这里,却是能救命的。
  而且不管谁来查,都绝对差不多一丝一毫的问题。
  再说了,以本地的情况,上面敢派人来查吗?
  最重要的是,让纪楚收六成田税,跟杀了他区别不大。
  谢书吏还是算不明白。
  李师爷拍拍他肩膀:“总之,今年收三成田税,足够今年的夏税总额了。”
  三成?!
  比去年少了整整一半!
  真的可以吗?!
  这到底怎么做到的,求县令大人教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