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章
宋大郎看了一眼建筑整齐的街道,“怎么没看见那些进城来做生意的人?”
林老婆子也没有经验,往常最多去镇子上卖卖自家种的菜,哪里来过这样大的县城。
一时间,也有些茫然无措。
宋大郎见一个挑着担子的人过来,只见担子两头系着两个大木桶,看样子也是要进城来做买卖的。宋大郎面色一缓,刚要开口询问,
那人本也想将担子放下来休息一会,见宋大郎欲言又止,笑着开口:“小哥,你这是要去摆摊吧,县老爷有规定,摆摊必须去西市,你若也想去,需得趁早,晚了可没有位置了。”
这话解了燃眉之急,宋大郎感激道:“多谢小哥直言,我第一次来县城做生意,请问这西市如何走?”
福子仍是憨厚笑着,“跟着我来便是。”
宋大郎舒出一口气,拉着牛车的缰绳道:“咱们这牛车宽敞,反正也同路,不如一道上来,也能省些力气。”
福子有些犹豫,宋大郎热情上手,林老婆子也道,“快一起来吧。”
他不再拘谨,宽大的脸上露出一个喜庆的笑。
宋大郎驾着牛车,三个人穿过精致繁华的街道。勾栏瓦舍、酒楼茶肆林立,热闹的市井气息扑面浓郁。
宋大郎看着兴宁县的布局,心有疑惑:“这兴宁县好生奇怪,怎的没见屋舍,那百姓住在何处?”
福子一听这话,笑
呵呵开口:“兴宁县是咱们徽州府最大的县城,布局严谨。从城门为分界线,东边是达官贵人的府邸,西边便是百姓们的住所,这西市也在西边。”
“可要仔细着些,东区可不是咱们平头百姓能够涉足的地儿,前些日子有个来县城认亲的婆子,不知道规矩,去了东边,冲撞了贵人,被打了好几大板子扔出来。”
林老婆子和宋大郎心里一紧,想这县城里住着的贵人如此专横。若是稍有不慎踩中错处,丢命也是有可能的。
正说着,一辆高贵华丽的马车便从大道中间行驶而过,马车上铃声阵阵悦耳,光是看着那薄如蝉翼的层层纱帘就知道非富即贵。
道路的人立即退居两侧。
林老婆子哪里见过这样的场面,跟着人群愣愣瞧着那一辆香车宝马疾驰而过。过了好一会,大道这才重新恢复人流。
福子补充道:“看到贵人的马车,也要仔细着避让,万不能冲撞了,还有……”
宋大郎仔细听着,时不时应和两句。
上一次来县城是找人心急,如今再来,只觉得这富丽繁华窝实在不适宜久居,做事哪哪都有制约,实在是不爽利,不如在乡下村子里舒坦。
说话间,三人也来到了西市。
西市门口也有官兵把守,只检查挑着担子进去的小贩,顾客不用检查。
福子走在前面,将压在肩膀上的担子放下,官兵掀开他盖在两个大桶上的布料,一阵阵香味传来。
宋大郎瞥了一眼,他是来卖卤河鲜的。
福子一张圆脸笑得憨厚,动作麻利地从一旁的布袋子中拿出一个勺子与两张荷叶,盛了几勺子,递给两个官差,笑呵呵道:
“还望大哥们赏赏脸,我这河鲜用的都是最新鲜的鱼虾,好吃得很。”
他这一套让两个官差很受用,笑着接过两张荷叶,“得了,我们也是例行检查,说了多少次了,不必这样。”
福子仍是笑呵呵的,将两个大桶都收拾好,抬进了西市里头。
林老婆子眼尖瞧到两个官差身后摆着一个大筐子,也从牛车上摸出几朵新鲜的蘑菇,用油纸包好了,笑着递到官差手中,
“官爷们赏脸,咱们两个第一次进城来做小买卖,也没带啥好东西…”
两个官差看着是蘑菇,假意推脱了一番,这才笑着收下,随手扔进身后的大箩筐里。
林老婆子和宋大郎也顺利进了西市的门。
福子在一个靠近大门的显眼角落放下担子,宋大郎看了一圈,也在离福子不远的地方停下牛车。
刚将三个芸苔油罐子搬下来,就看到福子的生意尤为红火,两只手俨然都已经忙不过来了。
空气中飘着一股独特的卤河鲜味,浓郁霸道,越来越多人被那一股香味吸引上前。
有新的顾客前来西市采买,看到门口两个官差吃着香喷喷的卤河鲜,随口夸赞几句。
福子多天的卤河鲜没有白送,官差也乐意帮他宣传一番,指着角落里的福子道:“那人常来卖卤河鲜的,给人盛的分量足,从不缺斤少两,好吃不贵。”
顾客笑呵呵进了西市,心里留意起福子的卤河鲜。
宋大郎想清楚了背后这一套流程,看了一眼油罐子,琢磨着自己也得想出一个吸引人的法子来。
他看向一旁卖煎饼的大爷。
大爷和他一样,从来到这开始,一直无人问津。但大爷心态颇好,盖着一顶草帽乐呵晒着太阳。
宋大郎思索片刻,躬身上前问:“老爷子,多有打搅。咱们生意都冷清,我有一计,或许咱们可以相互帮衬。”
徐老爷子诧异挪开草帽,往他那小摊看了一眼,就三个普普通通的大罐子,无趣问:“你那罐子里头装的是啥?”
宋大郎说:“油。”
徐老爷子顿时没了兴致,将草帽盖了回去:“不就是油么,我这做煎饼的,油多的是。”
宋大郎继续道:“我这叫黄花油,味道比猪油清香味甜,煮出来的东西也更好吃。”
“我借用您的煎饼摊子,用黄花油现场做两盘小菜,到时候再赠您一斤黄花油。若是好的话,也能给您的煎饼摊子宣传,是不是?”
徐老爷子一听这话,略带好奇:“哦?有这样的好事,白让我捡便宜?”
“成吧,不要白不要,反正我这小煎饼摊子也没人光顾,我倒想看看你这黄花油的本事。”
宋大郎听罢,立即兴致勃勃上前来,将自带的蔬菜拿出。就是最常见的家常菜,后院里头摘的。
宋大郎拉着林老婆子来到煎饼摊子前:“娘,到您大展身手的时候了。”
林老婆子笑着,先往煎锅上先放油,等清香的味道飘香四溢,再将芸苔放上去爆炒。
阵阵独属于菜籽油的香味弥漫而出,周围有人停下了脚步,看着林老婆子熟练炒菜的手法,明明煎锅里炒的是菜,但总感觉有一种无形的香气弥漫,生生勾住脚步。
有个挎着篮子的妇人上前道:“老姐姐,你这是在炒菜?”
林老婆子笑着回应:“是在炒菜,但主要是黄花油香的哩。”
说着,她往上挑了挑芸苔叶子,片片晶莹剔透,在阳光的照射下油亮无比,散发着一种独属于植物油的芳香。
大婶眼睛一亮,“是什么油?”
宋大郎笑呵呵从一旁的罐子里舀出一勺,盛到一个小碗之中。
众人上前围观,就看到小碗中黄澄澄油亮亮的液体,好奇用筷子搅上一搅,那独属于油的芳香顿时四溢而出。
有人叫道:“哎哟,还真的是油。”
围观者纷纷上前看,看到那喜人的芸苔油,也都稀奇起来:“这油竟然不像猪油那般会结成块状,一直都是水状,真当是神奇。”
眼看着挤过来看的人越来越多,徐老爷子也站起身来,往前一凑,好奇这黄花油到底是个什么东西。
有人大声发问:“你这油能不能吃啊,是用什么做的?”
宋大郎脸上挂着笑:“自然是能吃的,比猪油健康,老人和小孩最适宜食用,但……这是用什么做的,就恕我无法告知了。”
周围人一听,也没有继续问下去的念头。
能住在县城里头的人家大多比较富庶,没有必须为了一点东西就刨根问底。
林老婆子将炒熟的菜端出来,让围观的人随意品尝。周围人见她大方,也都笑着尝上一口。
惊觉这油炒出来的菜确实和油腻腻的猪油十分不一样,甘甜味美。
都是吃了几十年猪油的人,如今吃到不一样的油炒出来的菜,自然是入口就尝出来了。
一个大爷边吃边点头问:“你这油吃着爽利,多少钱一斤?”
宋大郎内心一喜,来的时候他已经打听过,猪板油已经卖到了72文一斤,他这芸苔油的材料虽然常见,但也需要耗费巨大的人力物力,当即道:
“这叫黄花油,也是偶然之间才制得的,花了大力气才得四十多斤,非常不易。”
“一斤50文钱。”
周围人一听,如今油铺的猪油价格都达到了70文钱的天价,板油72文一斤,这黄花油是个新鲜油,又只要50文,纷纷上前表示要买了尝鲜。
徐老爷子正看热闹呢,一不留神差点被挤到外面,着急喊起来:“小伙子,你这黄花油,记得给我留一斤!”
林老婆子闷笑一声,先盛好一斤油放在一边,这是事先答应给徐老爷子的份。
不一会,两人手忙脚乱得终于将黄花油全卖了出去。
林老婆子也没有经验,往常最多去镇子上卖卖自家种的菜,哪里来过这样大的县城。
一时间,也有些茫然无措。
宋大郎见一个挑着担子的人过来,只见担子两头系着两个大木桶,看样子也是要进城来做买卖的。宋大郎面色一缓,刚要开口询问,
那人本也想将担子放下来休息一会,见宋大郎欲言又止,笑着开口:“小哥,你这是要去摆摊吧,县老爷有规定,摆摊必须去西市,你若也想去,需得趁早,晚了可没有位置了。”
这话解了燃眉之急,宋大郎感激道:“多谢小哥直言,我第一次来县城做生意,请问这西市如何走?”
福子仍是憨厚笑着,“跟着我来便是。”
宋大郎舒出一口气,拉着牛车的缰绳道:“咱们这牛车宽敞,反正也同路,不如一道上来,也能省些力气。”
福子有些犹豫,宋大郎热情上手,林老婆子也道,“快一起来吧。”
他不再拘谨,宽大的脸上露出一个喜庆的笑。
宋大郎驾着牛车,三个人穿过精致繁华的街道。勾栏瓦舍、酒楼茶肆林立,热闹的市井气息扑面浓郁。
宋大郎看着兴宁县的布局,心有疑惑:“这兴宁县好生奇怪,怎的没见屋舍,那百姓住在何处?”
福子一听这话,笑
呵呵开口:“兴宁县是咱们徽州府最大的县城,布局严谨。从城门为分界线,东边是达官贵人的府邸,西边便是百姓们的住所,这西市也在西边。”
“可要仔细着些,东区可不是咱们平头百姓能够涉足的地儿,前些日子有个来县城认亲的婆子,不知道规矩,去了东边,冲撞了贵人,被打了好几大板子扔出来。”
林老婆子和宋大郎心里一紧,想这县城里住着的贵人如此专横。若是稍有不慎踩中错处,丢命也是有可能的。
正说着,一辆高贵华丽的马车便从大道中间行驶而过,马车上铃声阵阵悦耳,光是看着那薄如蝉翼的层层纱帘就知道非富即贵。
道路的人立即退居两侧。
林老婆子哪里见过这样的场面,跟着人群愣愣瞧着那一辆香车宝马疾驰而过。过了好一会,大道这才重新恢复人流。
福子补充道:“看到贵人的马车,也要仔细着避让,万不能冲撞了,还有……”
宋大郎仔细听着,时不时应和两句。
上一次来县城是找人心急,如今再来,只觉得这富丽繁华窝实在不适宜久居,做事哪哪都有制约,实在是不爽利,不如在乡下村子里舒坦。
说话间,三人也来到了西市。
西市门口也有官兵把守,只检查挑着担子进去的小贩,顾客不用检查。
福子走在前面,将压在肩膀上的担子放下,官兵掀开他盖在两个大桶上的布料,一阵阵香味传来。
宋大郎瞥了一眼,他是来卖卤河鲜的。
福子一张圆脸笑得憨厚,动作麻利地从一旁的布袋子中拿出一个勺子与两张荷叶,盛了几勺子,递给两个官差,笑呵呵道:
“还望大哥们赏赏脸,我这河鲜用的都是最新鲜的鱼虾,好吃得很。”
他这一套让两个官差很受用,笑着接过两张荷叶,“得了,我们也是例行检查,说了多少次了,不必这样。”
福子仍是笑呵呵的,将两个大桶都收拾好,抬进了西市里头。
林老婆子眼尖瞧到两个官差身后摆着一个大筐子,也从牛车上摸出几朵新鲜的蘑菇,用油纸包好了,笑着递到官差手中,
“官爷们赏脸,咱们两个第一次进城来做小买卖,也没带啥好东西…”
两个官差看着是蘑菇,假意推脱了一番,这才笑着收下,随手扔进身后的大箩筐里。
林老婆子和宋大郎也顺利进了西市的门。
福子在一个靠近大门的显眼角落放下担子,宋大郎看了一圈,也在离福子不远的地方停下牛车。
刚将三个芸苔油罐子搬下来,就看到福子的生意尤为红火,两只手俨然都已经忙不过来了。
空气中飘着一股独特的卤河鲜味,浓郁霸道,越来越多人被那一股香味吸引上前。
有新的顾客前来西市采买,看到门口两个官差吃着香喷喷的卤河鲜,随口夸赞几句。
福子多天的卤河鲜没有白送,官差也乐意帮他宣传一番,指着角落里的福子道:“那人常来卖卤河鲜的,给人盛的分量足,从不缺斤少两,好吃不贵。”
顾客笑呵呵进了西市,心里留意起福子的卤河鲜。
宋大郎想清楚了背后这一套流程,看了一眼油罐子,琢磨着自己也得想出一个吸引人的法子来。
他看向一旁卖煎饼的大爷。
大爷和他一样,从来到这开始,一直无人问津。但大爷心态颇好,盖着一顶草帽乐呵晒着太阳。
宋大郎思索片刻,躬身上前问:“老爷子,多有打搅。咱们生意都冷清,我有一计,或许咱们可以相互帮衬。”
徐老爷子诧异挪开草帽,往他那小摊看了一眼,就三个普普通通的大罐子,无趣问:“你那罐子里头装的是啥?”
宋大郎说:“油。”
徐老爷子顿时没了兴致,将草帽盖了回去:“不就是油么,我这做煎饼的,油多的是。”
宋大郎继续道:“我这叫黄花油,味道比猪油清香味甜,煮出来的东西也更好吃。”
“我借用您的煎饼摊子,用黄花油现场做两盘小菜,到时候再赠您一斤黄花油。若是好的话,也能给您的煎饼摊子宣传,是不是?”
徐老爷子一听这话,略带好奇:“哦?有这样的好事,白让我捡便宜?”
“成吧,不要白不要,反正我这小煎饼摊子也没人光顾,我倒想看看你这黄花油的本事。”
宋大郎听罢,立即兴致勃勃上前来,将自带的蔬菜拿出。就是最常见的家常菜,后院里头摘的。
宋大郎拉着林老婆子来到煎饼摊子前:“娘,到您大展身手的时候了。”
林老婆子笑着,先往煎锅上先放油,等清香的味道飘香四溢,再将芸苔放上去爆炒。
阵阵独属于菜籽油的香味弥漫而出,周围有人停下了脚步,看着林老婆子熟练炒菜的手法,明明煎锅里炒的是菜,但总感觉有一种无形的香气弥漫,生生勾住脚步。
有个挎着篮子的妇人上前道:“老姐姐,你这是在炒菜?”
林老婆子笑着回应:“是在炒菜,但主要是黄花油香的哩。”
说着,她往上挑了挑芸苔叶子,片片晶莹剔透,在阳光的照射下油亮无比,散发着一种独属于植物油的芳香。
大婶眼睛一亮,“是什么油?”
宋大郎笑呵呵从一旁的罐子里舀出一勺,盛到一个小碗之中。
众人上前围观,就看到小碗中黄澄澄油亮亮的液体,好奇用筷子搅上一搅,那独属于油的芳香顿时四溢而出。
有人叫道:“哎哟,还真的是油。”
围观者纷纷上前看,看到那喜人的芸苔油,也都稀奇起来:“这油竟然不像猪油那般会结成块状,一直都是水状,真当是神奇。”
眼看着挤过来看的人越来越多,徐老爷子也站起身来,往前一凑,好奇这黄花油到底是个什么东西。
有人大声发问:“你这油能不能吃啊,是用什么做的?”
宋大郎脸上挂着笑:“自然是能吃的,比猪油健康,老人和小孩最适宜食用,但……这是用什么做的,就恕我无法告知了。”
周围人一听,也没有继续问下去的念头。
能住在县城里头的人家大多比较富庶,没有必须为了一点东西就刨根问底。
林老婆子将炒熟的菜端出来,让围观的人随意品尝。周围人见她大方,也都笑着尝上一口。
惊觉这油炒出来的菜确实和油腻腻的猪油十分不一样,甘甜味美。
都是吃了几十年猪油的人,如今吃到不一样的油炒出来的菜,自然是入口就尝出来了。
一个大爷边吃边点头问:“你这油吃着爽利,多少钱一斤?”
宋大郎内心一喜,来的时候他已经打听过,猪板油已经卖到了72文一斤,他这芸苔油的材料虽然常见,但也需要耗费巨大的人力物力,当即道:
“这叫黄花油,也是偶然之间才制得的,花了大力气才得四十多斤,非常不易。”
“一斤50文钱。”
周围人一听,如今油铺的猪油价格都达到了70文钱的天价,板油72文一斤,这黄花油是个新鲜油,又只要50文,纷纷上前表示要买了尝鲜。
徐老爷子正看热闹呢,一不留神差点被挤到外面,着急喊起来:“小伙子,你这黄花油,记得给我留一斤!”
林老婆子闷笑一声,先盛好一斤油放在一边,这是事先答应给徐老爷子的份。
不一会,两人手忙脚乱得终于将黄花油全卖了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