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门首辅养成记 第52节
  “等清明节祭祖完了咱们就走,也不用等日子了。”
  “咱们有儿有女,你可不能把我的渔娘二郎葬送到里头。”
  林氏后悔了,就不该带儿女来淮安。
  趟这趟浑水做什么,他们一家四口在南溪县安安稳稳地过日子比什么都强。
  梅长湖连忙道:“你担心渔娘二郎,难道我就不担心?你别气,苏家办他的宴,咱们后日去安东,什么都不掺和。”
  林氏心中怒气未消:“梅长同这个族长当得真是好,自己找死,把我们二房三房都叫过来,生怕我们家不能给他陪葬是不是?”
  “别气了,大晚上的,你把自己气得睡不着,伤身。”
  林氏冷哼,要不是在别人家作客,她骂得更加大声。
  渔娘住在隔壁耳房,就跟爹娘卧房隔着一道墙,屋里安静,她拢着被子偶尔能听到一两声她娘怒气冲冲的声音。
  唉,大家族烂事儿多,往下走的大家族烂事儿更是格外多。
  阿青进来熄灯:“主子,您该睡了。”
  屋里漆黑一片,渔娘也就不想了,睡吧,家中事还有爹娘在。
  出门在外渔娘十分守规矩,拜见住在淮安的梅家族人,和姊妹们一块儿说话,她都不多言多语,偶有人问到她,她才开口说一两句。
  到了长辈跟前,梅平江问她写的书,渔娘的话就稍微多些,还说等到入秋,师父和师娘要带她去云南府走一走。
  梅平江知她学过四书五经,又考她经义,问她策论,喝了几盏茶后,梅平江看了三个儿子一眼。
  梅长东、梅长南、梅长北三兄弟都低下了头。他们的学识,比渔娘这个侄女来说,不如许多。
  “堂叔,弟弟们还小,您多教一教他们,待他们厚积薄发,定会给您考个功名回来。”梅长湖心里得意,却还要安抚三个年纪比他小的兄弟们。
  “哼,指望他们,不如指望我还未出生的孙儿们。”
  梅平江十分喜欢会读书的孩子,他道:“长湖,你家一双儿女都像你爹,会读书,也聪慧,你可要好好教他们。”
  “堂叔您放心吧,我读书不行教不了他们,还有我师兄师嫂在,有他们言传身教,还能不好?”
  “孙师兄有大才,你万万不可轻待了他。”梅平江叹道:“可惜孙师兄今儿回孙家村了,要不今日我们还能畅谈一番。”
  梅平江给渔娘一块玉:“好孩子,昨儿叔祖外出才回来就见你,身上没带东西,今儿把见面礼给你补上。”
  “渔娘多谢叔祖。”
  “拘了你这么久,渔娘出去跟姐妹们玩吧,下午有空再来叔祖跟前坐坐。”
  渔娘行礼后,这才退下。
  渔娘走后,梅长东三兄弟也退下了。
  梅长同陪坐了许久,也见识了渔娘的学识,故意笑着问:“长湖,渔娘是咱们家最聪慧的小娘子,你若是把她嫁进小门小户里,我可不依。”
  梅长同一张口梅长湖就知道他要说什么了,梅长湖说话毫不客气:“堂兄,渔娘的婚事我和她娘自有打算,这话您以后就别提了。有些事,可一可二,不可再三,说多了伤感情。堂兄,您说是不是?”
  “真不能……”
  “不能!”
  梅长同缓缓叹了口气:“好吧,你既无意,那就罢了。”
  梅长湖不接话,气氛有些冷。
  梅平江道:“长同,昨晚上我仔细想了想,昨日长湖说的话在理,如今世家和皇上形同水火,咱们梅家需得明哲保身才好。比起银子,还是命更重要。”
  “知道了。”
  堂叔和堂弟既然都不同意,那就商量商量其他法子吧,薇娘和贞娘并其他几个族里到年纪的孩子,给她们选的夫家也要收着些。
  梅长同列了个单子,上面是淮安府的大家族及官宦人家适龄的郎君,三人坐一块儿商议商议,该和哪些人家联姻才对梅家有好处。
  梅长湖先把单子上的陈家、苏家等大家族划掉,梅长同略想了想,提笔把淮安府以外的家族划掉。
  “堂叔,剩下的这几家,您觉得哪家好?”
  梅平江仔细看过各家公子郎君的签子,他指出安东县县丞家的二子,今年十九岁已得秀才功名的付寻。随后,又指出了个淮安府正七品推官张荣。
  “堂叔,您挑的人家是不是太低了些。”
  梅平江放下笔:“我是嫁女儿,不是卖女儿。我只是万安县的教谕,我的女儿配这两家合适。”
  梅长同觉得梅平江选的人家有些低,梅长湖也觉得可以稍微往高选一选。
  “堂叔,我觉得这个姓齐的从五品副千户不错。”
  梅平江摇摇头:“这个叫齐雷的出身不好,但才及冠就已是从五品副千户,说明这人本事为人都差不了,他的前途远大,不见得能看得上我的女儿。”
  梅长同仔细思量,觉得可以一试,他看向梅长湖:“不过,得借一借林家的名号。”
  梅长湖的舅兄,如今一个是兵部正五品郎中,一个在山东威海卫任正四品指挥佥事。齐家这小子若是聪明,就该知道朝中有人好办事,他娶了梅家的女儿,他不吃亏。
  “他大小是个千户,也不止咱们家,淮安府其他不缺女儿的人家也会拉拢他。”
  梅长湖道:“不着急,明儿苏家宴会上人多,你们都去瞧瞧,兴许看上其他家也不好说。”
  梅平江点点头,两个女儿他都宠爱,肯定要当面看看人,人若是不行,他肯定不会答应嫁女儿。
  族里还有几个年纪到了的姑娘,三人又从名单中选了几户年貌家庭都合适的人家,明儿一起看看。
  梅家的丫头带着渔娘去后院,苗氏今日也在,渔娘刚走到门口,苗氏就笑着起身:“渔娘快来坐。”
  苗氏叫出声,屋里众位梅家的小姐们都朝她看过来。
  “大嫂子好。”
  渔娘刚跟苗氏问好,薇娘就朝她招手:“渔娘可会下棋?”
  “会下,不过不精。”
  薇娘笑道:“再不精那也比贞娘好,贞娘呀,一盘棋下不到一半就开始耍赖了。”
  贞娘笑哼一声:“姐姐怎不和我比写字?爹爹夸我的字写得又快又好。”
  旁边一个梅家旁支的姑娘打趣道:“那还是比算账吧,咱们梅家的姑娘最擅长算账管家了,比这个,我们大伙儿都可参与。”
  一个身穿鸭青袄衣的小媳妇儿道:“这个好,你们都是要说亲的人,等嫁人了你们就知道了,什么琴棋书画,都不比手中握着的钱财来得要紧。”
  “渔娘,你说是不是?”
  在场众人都听说过渔娘的名声,也知道主支当家夫人对渔娘的看重,给她准备的吃穿用度都比她们这些旁支好出太多,难免有人嫉妒,有个旁支的小娘子故意拿这话问渔娘。
  渔娘嘴角微翘:“这位嫂子说得对,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哪一件不用钱。”
  薇娘拉鱼娘坐下:“别说旁的,赶紧来陪我下棋。”
  渔娘大方坐下,丝毫没受这点挤兑影响,专心跟薇娘下棋,好几个喜欢下棋的小娘子围过来瞧。
  一盘棋下到中局,懂棋的人也看明白了,薇娘的棋风稳健保守,渔娘的棋风锐气千里偏偏又挑不出她的错处来,颇有大杀四方的劲儿。
  渔娘落子毫不犹豫,好像不用思考一般。
  啧啧,瞧着倒是游刃有余,下得这般好,还说不精?
  一盘棋下完,薇娘被气笑了:“我哪儿得罪你了?叫你在棋盘上欺负我?”
  “天地良心,我真没有。”
  “那你下棋是谁教你的?你跟谁下棋?”
  “师娘教会我下棋,我在家也就跟我师父和师娘对弈,也没其他人跟我下。”
  渔娘古意大声叹气:“你不知道,跟他们下棋,我赢一回要输十回。”
  贞娘安慰姐姐:“不怪你下得不好,孙先生于夫人那是什么人呢,他们教出来的弟子肯定厉害。”
  苗氏笑着过来:“下棋下完了?管家从外头采买了一箱新做的绸花,都是京城时兴的新花样,你们喜欢什么,自己来选两只。”
  “我来我来!”
  “我要黄色。”
  “大嫂子,可有茄紫的?”
  一群小娘子凑过去选花样,棋盘跟前的人都散开了,薇娘和渔娘俩人各自捡棋子儿。
  薇娘突然说:“我娘告诉我,你跟我们姐妹不一样。”
  “没什么不一样,都是一样爱吃爱玩爱过好日子。”
  “你读的书多。”
  “读书跟过日子不一样,会读书不一定会过日子。”
  “那你会嫁那等人家吗?”
  “看我爹娘如何想。”
  薇娘淡淡笑道:“是了,你爹娘十分宠爱你,什么都替你打算好了,必舍不得你看别人一点脸色。”
  “你爹娘对你们也不差,听说你们家来淮安,带了两艘船的箱笼,都是给你们提前备下的嫁妆吧。”
  三房的家底儿比不上大房和二房,还能给女儿准备这么多嫁妆,已经算不错了。
  何况,三房还有两个儿子没有成婚呢。
  薇娘笑了起来,心底那股较劲儿的念头都散了。
  三月二十九,淮安苏家办宴会,梅家的小娘子们一早起来打扮齐全,乘坐马车去苏家赴宴。
  他们走后,梅长湖一家四口坐马车去码头,他们今日要去安东县梅家老宅。
  第42章 家族内乱
  安东县梅家聚居在岚山脚下。
  前朝时,岚山下原本有三个村子,都是杂姓村,后来梅家起势,这三个村子的外姓人有的和梅家联姻,有的觉得被排挤搬走。
  到如今,三个村的人都姓梅,岚山脚下的土地也连成一片,在三个村的中间发展出一个小镇,镇上卖些菜蔬猪肉布匹,看起来十分繁荣。
  梅家二房的旁支住在梅家村东头,他们二房的老宅还留着。知道梅长湖一家四口要回来,族亲们打扫了好几回,干干净净的,搬进去就能住。
  黛瓦白墙,青砖古柏,就算渔娘不懂建筑,站在门口往里看一眼,就大概能猜到二房的老宅建了至少上百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