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门首辅养成记 第48节
  按照府学的规矩,腊月二十考试完,就可回家过年了。贺文嘉他们不着急走,这两日依然到府学读书,就是状态一般,有些三心二意。不想看书,找个地儿跟同窗下棋、弹琴也可。
  咚咚咚三声!
  韩贤敲钟:“红榜已出!”
  等着看成绩的学子们轰的一声从府学各处跑出来,贺文嘉腿脚更快,头一批冲到红榜跟前,差点没把韩贤撞倒。
  韩贤气地拍他胳膊一巴掌:“你学的礼呢?”
  这时候讲什么礼呀,贺文嘉看到自己的名字排进甲班,虽然靠后了些,但是也进甲班了,贺文嘉乐得哈哈大笑,抱着韩贤肩膀一顿猛摇晃。
  “韩先生,我进甲班了,我考进去了!”
  韩贤被他摇得脑袋晕,气地踢他:“考进去了又如何,不过勉强进了罢了,有本事考甲班前三去!”
  贺文嘉心满意足地摇了摇头:“不了,不了,我只要考进甲班就足够了。”
  韩贤更气了,走之前还要冲贺文嘉冷哼一声:“没心气儿的东西。”
  “贺兄,大喜呀!”同在丙班的朱润玉和黄有功都笑着恭喜贺文嘉。
  “哈哈哈,同喜同喜,我瞧你们考进乙班了。”
  黄有功笑眯了眼:“是极,乙班很不错了,我都没想到我能考进乙班,明年若是还能在乙班,不被挤下去,我就满意了。”
  黄有功知道自己几斤几两,凭他的学识能考进乙班,都是因为他被王苍和贺文嘉的勤学带起来的。
  朱润玉也是同样的想法,乙班就不错了,若是能稳住乙班,几年后也可去拼一拼乡试。
  还没走远的韩贤听到这话气得想骂人,今年招的学子怎么回事,一个个又上进又懒散的,整天想些什么。
  甲班的学子们站在一处,胡玮头一个恭喜王苍:“王兄,我没说错吧,以你的学识考进甲班前三不会有任何问题。”
  王苍笑着道:“多谢胡兄,我不过有点运气罢了。”
  有甲班的学生这次被挤到乙班,有个李的学子听到这话心里不是滋味:“我也想和王兄一样多点运气。”
  石匀半笑半讥讽:“李兄,你若是把跟后街上花娘喝酒的工夫,分些到读书上头,也不会一下从甲班落到丙班。”
  “石匀你什么意思?别以为你是学正大人的孙子就可血口喷人。”姓李的学子怒不可遏。
  旁人忙劝:“李兄息怒,这么多人瞧着,可别把事情闹大了,叫先生听到就不好了。”
  “正是,正是!”
  “李兄也不必如此生气,回去好好过个年,陪一陪嫂夫人,开年回来勤学半年,说不定明年夏天又考进甲班了。”
  甲班的学生们都在劝,却一个都没说石匀说错了,可见人心向背。
  姓李的学子冷声道:“石匀你也不必挤对我,一次考试代表不了我的学识,咱们以后且看。”
  石匀不屑回一字,扭头走了。
  其他班的学子都在悄悄看甲班热闹,等甲班的人都散了,黄有功凑到朱润玉和贺文嘉身边:“甲班不太好待啊。”
  一个个说话夹枪带棒的,不如丙班、乙班的学子们感情好。
  贺文嘉才不管这些,他就是来府学读书的,拉帮结派地吵架他可不参与。
  贺文嘉欣赏着红榜上自己的名字,等大家都看完了,他去问问先生,能不能让他把红榜揭了带回家,他想让他爹瞧瞧他有多能耐。
  半下午,贺文嘉去找韩贤,他的话都没说完,韩贤就叫他赶紧滚。
  “韩先生,开年我把红榜带回来也行啊!”
  “你走不走?”
  韩贤起身找棍子要教训教训这个傻小子,贺文嘉见韩先生真生气了,一溜烟儿跑了,扭头还不忘大喊:“学生提前给韩先生拜年了!”
  韩贤被气笑了,这个贺文嘉!
  第39章 去淮安
  腊月二十八,贺文茂夫妻归家,贺家一家子都齐全了,热热闹闹准备过年。
  贺文嘉比去年长了一岁,今年倒是不追着哥哥嫂子要礼物,他催问哥哥给渔娘及笄的贺礼可带回来了。
  贺文茂忍不住笑意:“怎的,渔娘未曾问我和你嫂子要贺礼,你倒是来要了?”
  “大哥这话说得可不对,渔娘从小喊你大哥,如今渔娘及笄了,您好意思不送贺礼?”
  贺文嘉对他哥鼻子不是鼻子,眼睛不是眼睛的:“哼,您还好意思问,我若是您,早就给渔娘把贺礼送去了。”
  孟氏听丈夫这般打趣小叔子,决定当个贴心的大嫂,她叫丫头开了箱,亲手把给渔娘及笄贺礼找出来,笑着送到小叔子手里。
  “二郎,这会儿大嫂没空闲,你可能帮我跑一趟?”
  贺文嘉扬起下巴看他哥,轻哼一声:“好吧,大嫂,我就帮你跑一趟。”
  贺文嘉亲自捧着贺礼跑了,贺文茂又笑了一场:“怪道爹写信给咱们,说二郎是个傻小子,没想到他傻的这般可爱。”
  孟氏笑瞥了他一眼:“这话别叫二郎听见,二郎要闹的。”
  “闹他的吧,也就这样两年了,等他再大些,估计想叫他闹他都磨不开脸。”
  叫贺文茂说,二郎如今除了渔娘的事外,在其他事上沉稳了许多,只是看他的文章就能看出一二来。
  可爱又闹腾的弟弟,以后慢慢就长大了。
  “夫君。”孟氏摸摸肚子,欲言又止。
  贺文茂把屋里收拾箱子的丫头叫出来,这才温声问道:“怎么了?可是身子不舒坦?”
  孟氏轻轻靠着丈夫的肩,小声道:“咱们成婚快两年了,我的肚子还没动静,我怕……”
  贺文茂也想过这事儿,所以提前给家里写了信,他道:“不用怕,我跟爹娘说过了,爹娘都知道,不会说你。”
  孟氏红了脸颊,面露羞意:“这些话怎么好跟爹娘讲。”
  “家族传承之事,有何不好说的。”贺文茂轻咳一声,端出一副正人君子的模样。
  “那……爹娘如何说的?”
  贺文茂握着妻子的手坐下:“娘说没病不可吃药,怕坏了身子骨。你的身子一向都好,按理说不会这样,也怕有什么不妥当,还是请大夫瞧瞧才安心。”
  “请李道长?”
  孟氏知道南山上白云观内有个李道长十分擅长看女子病症,婆婆和林婶每年都会去一两趟白云观请李道长看诊。
  “恐怕不成,大雪封山去不了。”
  “请邓大夫?”
  “嗯,应是了。林婶前些年因梅家弟弟落下了病症,是邓大夫看好的,邓大夫的医术信得过。”
  阮氏心里也担忧儿媳的肚子,她是做婆母的,有些话不好出口,晚上大郎单独来正院找她,说是明日请邓大夫来家里瞧瞧,阮氏的心一下安了。
  熄灯歇息时,阮氏跟丈夫说明日要请大夫的事。
  “明日腊月二十九,赶紧请来邓老大夫瞧了,只开药方,年后再去邓家药铺捡几副药回来吃。”
  贺宁远觉得夫人担心的多余:“他们俩如今还年轻,大郎又正是拼的时候,我看呐,再等两三年,等大郎中了进士生孩子才稳妥。”
  这个老头子,你说考中就考中了?谁知道会不会三年之后又三年,孩子就不生了?
  这话不太吉利,阮氏心里想了一遍,不好说出口,只掐了贺宁远一把:“你知道个什么。”
  贺宁远忍着疼,咬牙暗想,这个妇人,如今对他越发不温柔小意了。
  腊月二十九邓家已经关门歇业了,贺家的大管家亲自去请,邓老大夫还是来了,给孟氏把脉之后,又提出给贺文茂把脉。
  阮氏听到这话心中一颤,儿媳身子骨好,难道是儿子的不好?
  贺文茂伸过手去,邓老大夫仔细听脉,过了半刻钟后,邓老大夫才笑道:“你们家大管家来得急,今天又是大年二十九,老夫以为出了什么急事了。”
  贺文茂收回手,笑道:“我娘担心,所以请您过来瞧瞧,劳驾您了。”
  邓老大夫起身把脉枕放药箱里,一边道:“你们夫妻身子骨好得很,没有孩子,许是缘分不到,不用心急。好端端的,也别去找什么生子方子瞎吃药。”
  “是,多谢您跑一趟。”
  给了出诊的银钱,贺文茂和管家一起送邓老大夫出门。
  孟氏松了口气,还好,还好。
  阮氏安抚地拍拍她的手:“邓老大夫都说了你们没问题,你也别急,等缘分到了自然会有孩子。”
  “嗯,让爹娘替我们操心了。”孟氏有些不好意思。
  贺文嘉站在院子里喊:“娘,大嫂,梅叔从外头买了头摔死的小牛回来,梅叔请咱们家去烤牛肉吃,你们快出来,我爹和我大哥都过去了。”
  阮氏走到门口,一脚往外迈:“请孙先生了吗?”
  “请了,今儿中午咱们三家一块儿吃烤牛肉,怕你们不爱吃,渔娘还吩咐厨娘做了炖牛骨汤,红烧牛肉,一听就好吃。”
  孟氏扶着婆婆跟着出门,笑道:“要说会吃,还得是渔娘。”
  阮氏也笑了,吩咐人去厨房:“早上我吩咐厨房去街上买了个猪肚回来炖猪肚鸡,来人去厨房说一句,等炖好了,把猪肚鸡端梅家去。”
  “我去说。”贺文嘉亲自去了。
  阮氏和孟氏婆媳俩到梅家,梅家、孙家一大家子,还有贺宁远贺文茂父子都在梅家东跨院的小花园里。
  院子里,墙角的梅花开得正盛,暗香阵阵。
  梅树旁边的花厅门窗都敞开,里头烧着炭火,腌着鲜切的牛肉,还温着酒,煮着茶,好一个热闹温馨的冬日场景。
  “阮姐姐,快进来,咱们一块儿坐。”林氏看到贺家婆媳俩进来,她连忙笑着招呼道。
  阮氏进门就道:“哎呀,今儿又要吃你家的好东西了。”
  “哈哈哈,好东西就要大家伙儿分着吃,自家几个人吃不热闹。”
  阮氏蹲身行礼,林氏赶忙扶起来:“快坐快坐,咱们今儿不讲虚礼。”
  渔娘提着茶壶给长辈们倒茶,贺文嘉来了,二大爷似的往椅子上一坐:“我要喝香片。”
  渔娘给他倒了一杯乌龙茶:“今儿只有这个,将就着喝吧。”
  听渔娘这般说,贺文嘉也不嫌弃,端起喝了起来。
  倒完茶,渔娘坐到先生跟前,听先生和贺家大哥哥说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