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章
随手再用白菜芯儿蒸一个上汤粉丝菜芯儿,炒一个肉片木耳豆腐泡儿。
最后再添一个酸辣土豆丝开胃,一个凉拌银芽解腻。
一桌儿酒席也就迅速整治好了。
正好,方老二赶了齐衡几人的马车回来,顺道送了包好的饺子。
方圆儿直接倒下锅儿,没一会儿就煮出几盘白胖水灵儿的饺子。
因为都是同窗好友,饭桌儿就直接摆在了方玉的书房。
齐衡和宋修欢喜拍手,嚷道,“这些日子可是没少听说,你们家里的饺子好吃。
我们就猜着是不是园子的手艺,没想到一猜一个准儿。”
“是啊,我们就是奔着这饺子来的,否则顶风冒雪,我们才不来呢。”
方玉听得好笑,赶紧招呼他们坐下,亲手倒酒。
方圆儿也是布菜,一同说笑几句。
宋修从半开的窗户望出去,忍不住叹气。
“仲良,你真是太幸福了。开窗就有山景,就是读书,怕是也脑子更清醒几分。
不像我憋闷在一个小宅院里,只有头顶的四方蓝天。”
“谁不是啊,我也是,每日都像蹲牢笼一样。
我爹娘每日唠叨我读书,耳朵都快起茧子了。”
方圆儿听得心动,就试探问道。
“几位师兄,我们家这片山头,种了一千多棵梨树,明年春日就要开花了。
到时候,让我三哥再邀请你们来小住,读书赏花啊?”
“当真,这可太好了。”
“就是,满山满眼都是梨花,想想我都能多三分灵感和文气儿。”
宋修和齐衡喜出望外,一口就应了下来。
只有孙裕兴没有应声,以他对方家这个姑娘的了解,她定然是有事相求,否则才不会如此热情。
果然,方圆儿下一句就是。
“那哥哥们也帮我家多宣扬几句,明年春日,我家会多建些小院子,女客来赏花也是极方便。
开个诗会,赏花会当然更好了。”
“哈哈,原来是要我们帮忙啊。这好说!”
“就是,就是没有梨花,有园子这一手好菜,也会客似云来。”
齐衡和宋修两个吃货,在吃过了饺子之后,更是痛快应下。
方圆儿不好多留,没一会儿就去了前院。
齐衡和宋修、孙裕兴三个脱离家里长辈的眼前,又是方家安静温暖的宅院,可是彻底露出真性情了。
行酒令,赛诗词,玩的百般尽兴。
待得日头西落,不得不告辞的时候,几人还有些意犹未尽。
方玉自然要邀请他们以后随时过来,这才让几人重新高兴起来。
方圆儿准备了一些冻饺子,给三人做回礼,也让他们家里吃个新鲜。
当然,孙老大夫那份儿更丰厚一些。
她更是示意孙裕兴落后几步,请他传话儿。
“孙师兄,替我给老爷子问好。
另外同老爷子说一声,过几日我去铺子里寻他讨教药性。”
孙裕兴酒气尚且没有完全退去,望着方圆儿的眼神有几分怔愣,好半晌才点头应道。
“好,我回去同爷爷说。”
齐衡在前边听到动静,回身看过来,想要说什么被宋修扯了一把。
好不容易把三人送走,方圆儿同两个嫂子清点他们带来的礼品。
齐家和宋家都很丰厚,想必两家主母也是谢过方玉兄妹在路上的照顾。
方圆儿一一记录下来,存个底子。
以后无论是哥哥,还是几家互相走礼也有个数。
晚上时候,赵金莲等人从饺子馆回来。
赵金莲捶着胳膊,就道,“老三的同窗过来,我该回来照料一二。
实在是饺子馆的生意太好了,再有一个多月就年关了,来往的商队也是多了。”
“娘,您不用惦记,妹妹下厨做了酒菜,加上饺子,几位同窗都是吃喝很尽兴。”
方玉笑着安慰老娘。
方圆儿讨好的给老娘倒了红枣茶,笑着央求。
“娘,这天气越来越冷了,以后怕是有大雪封路的时候。
我想明日去一趟孙家药铺,拿些治疗风寒或者痢疾的成药回来。
万一饺子馆的客人远路而来,有个不舒坦,或者村里家里有人头疼脑热,都能用得上。”
“你就说想进城溜达就是了,何苦找这样的借口。”
赵金莲点闺女的脑门儿,嘴上嗔怪,心里其实早就同意了。
儿子同她说得不少,闺女这一趟去府城可是没少帮忙。
说到底,这个聪明闺女的养法,不能总关在院子里。
不算太出格的事儿,她大不见小不见,也就糊涂着应了。
王氏犹豫了一下,也是笑道。
“娘,我怀了身子之后,还没回过娘家。
不如让我同妹妹一起进城吧,来回路上看顾妹妹,我也顺道同我爹娘报个喜。”
“哎呀,这是应该的。”赵金莲一口就应了下来。
“先前还想着等你坐胎稳了再回去,如今算着日子也差不多了。
想回去就回去,多给你爹娘带点儿家里的饺子。
路上你看到什么好,再多买些,娘给你拿银子。”
说罢,她又转向刘氏,“老大媳妇儿也是,过几日,让老大赶了马车送你回去住两日。”
刘氏没想到自己也有份儿,欢喜的赶紧道谢。
第六十九章 抢送子观音的差事
方圆儿就趁机道,“娘,我想着,咱们家里是不是该添几个人手啊。
两个嫂子都怀了身子,如今还好,但以后生了小侄小侄女。
前后脚儿的坐月子,还要照顾孩子,总不能让她们背着孩子洗衣做饭打扫啊。
还有三哥,如今也是秀才老爷了,进出县学总要有个书跟着。
不好有事儿都是二哥跟着使唤啊,三哥舍不得二哥奔走,二哥也要忙饺子馆生意呢。
您说,是不是?”
赵金莲同方老汉对视一眼,夫妻俩都是有些懵。
方家一直是普通人家,就是收地都是自己动手,从来没想过要买奴仆使唤啊。
不过,闺女说的也有道理。
家里马上要添两个孙儿,儿子也中了秀才,确实不能像先前一般了。
方老二也早就想到了这个问题,这会儿帮腔说道。
“是啊,娘,圆儿心疼嫂子和哥哥,其实就是她也十六了。
过两年议亲,成亲,总要身边跟个得力贴心的人手啊。
否则到了别人家里被欺负,都没人回来通风报信呢。”
这话可是彻底戳了赵金莲的肺管子,方才还有几分犹豫,这会儿是立刻扔去天边了。
“买,肯定要买!”
方老汉也道,“给圆儿买两个丫鬟,以后也是帮手儿。”
帮手?
这是要帮着她打架?
方圆儿真是听得哭笑不得,赶紧摆手拒绝。
“我整日在家,也不出门,要丫鬟做什么?
针线我会做,饭也会做。
再说娘总嫌弃我吃的多,再找个人伺候我,我不是成米虫了。
还是给哥哥买个书童,再买个粗使婆子洗衣衫就行。”
“不成,贴心人手都要趁早放身边看着,若是品行不好,就不是帮手,是祸害了。”
“对,老三说得对。年岁也不能太大,十二三正好。”
一家人七嘴八舌,把方圆儿撇在一边。
买人手做杂事,也彻底成了买丫鬟。
方圆儿无法,偷偷在心里打主意。
第二日,方老二抽出空闲,送妹妹和媳妇儿进城。
王氏要在家里多坐一会儿,下午时候回村。
方圆儿也要在药铺大半日,所以她先去肉铺和菜场买了很多东西。
这才到了药铺,就惹得孙老大夫欢喜的不成。
“昨日刚让裕兴带了饺子回来,今日怎么又拿这么多东西。”
“您老人家就当这是徒儿孝顺的好了,下午时候,我哥哥才来接我。
中午我下厨,给您老人家做点儿好吃的。”
“成,我这院子整日冷冷清清,就盼着你来热闹呢。”
孙老大夫喊药童把东西拿下去,又同方圆儿显摆他最近新得的草药。
方圆儿瞧着有当归,熟地黄等,就问道。
“你老人家最近又抢送子观音的差事了?”
孙老大夫被逗的哈哈大笑,应道。
“是啊,有个妇人气血不调,想要尽早受孕,求到我门前,却不过情面,我就开两副药试试。”
方圆儿脑子里灵光一闪,试探问道。
“让我猜猜,可是县令后衙的那位二夫人?”
“咦,小丫头,你怎么知道?”
孙老大夫先前是在宫里走动,最不缺的就是七窍玲珑心。
他几乎立刻就想到这其中有什么关隘。
方圆儿笑嘻嘻不肯回答,反倒说起另一事。
最后再添一个酸辣土豆丝开胃,一个凉拌银芽解腻。
一桌儿酒席也就迅速整治好了。
正好,方老二赶了齐衡几人的马车回来,顺道送了包好的饺子。
方圆儿直接倒下锅儿,没一会儿就煮出几盘白胖水灵儿的饺子。
因为都是同窗好友,饭桌儿就直接摆在了方玉的书房。
齐衡和宋修欢喜拍手,嚷道,“这些日子可是没少听说,你们家里的饺子好吃。
我们就猜着是不是园子的手艺,没想到一猜一个准儿。”
“是啊,我们就是奔着这饺子来的,否则顶风冒雪,我们才不来呢。”
方玉听得好笑,赶紧招呼他们坐下,亲手倒酒。
方圆儿也是布菜,一同说笑几句。
宋修从半开的窗户望出去,忍不住叹气。
“仲良,你真是太幸福了。开窗就有山景,就是读书,怕是也脑子更清醒几分。
不像我憋闷在一个小宅院里,只有头顶的四方蓝天。”
“谁不是啊,我也是,每日都像蹲牢笼一样。
我爹娘每日唠叨我读书,耳朵都快起茧子了。”
方圆儿听得心动,就试探问道。
“几位师兄,我们家这片山头,种了一千多棵梨树,明年春日就要开花了。
到时候,让我三哥再邀请你们来小住,读书赏花啊?”
“当真,这可太好了。”
“就是,满山满眼都是梨花,想想我都能多三分灵感和文气儿。”
宋修和齐衡喜出望外,一口就应了下来。
只有孙裕兴没有应声,以他对方家这个姑娘的了解,她定然是有事相求,否则才不会如此热情。
果然,方圆儿下一句就是。
“那哥哥们也帮我家多宣扬几句,明年春日,我家会多建些小院子,女客来赏花也是极方便。
开个诗会,赏花会当然更好了。”
“哈哈,原来是要我们帮忙啊。这好说!”
“就是,就是没有梨花,有园子这一手好菜,也会客似云来。”
齐衡和宋修两个吃货,在吃过了饺子之后,更是痛快应下。
方圆儿不好多留,没一会儿就去了前院。
齐衡和宋修、孙裕兴三个脱离家里长辈的眼前,又是方家安静温暖的宅院,可是彻底露出真性情了。
行酒令,赛诗词,玩的百般尽兴。
待得日头西落,不得不告辞的时候,几人还有些意犹未尽。
方玉自然要邀请他们以后随时过来,这才让几人重新高兴起来。
方圆儿准备了一些冻饺子,给三人做回礼,也让他们家里吃个新鲜。
当然,孙老大夫那份儿更丰厚一些。
她更是示意孙裕兴落后几步,请他传话儿。
“孙师兄,替我给老爷子问好。
另外同老爷子说一声,过几日我去铺子里寻他讨教药性。”
孙裕兴酒气尚且没有完全退去,望着方圆儿的眼神有几分怔愣,好半晌才点头应道。
“好,我回去同爷爷说。”
齐衡在前边听到动静,回身看过来,想要说什么被宋修扯了一把。
好不容易把三人送走,方圆儿同两个嫂子清点他们带来的礼品。
齐家和宋家都很丰厚,想必两家主母也是谢过方玉兄妹在路上的照顾。
方圆儿一一记录下来,存个底子。
以后无论是哥哥,还是几家互相走礼也有个数。
晚上时候,赵金莲等人从饺子馆回来。
赵金莲捶着胳膊,就道,“老三的同窗过来,我该回来照料一二。
实在是饺子馆的生意太好了,再有一个多月就年关了,来往的商队也是多了。”
“娘,您不用惦记,妹妹下厨做了酒菜,加上饺子,几位同窗都是吃喝很尽兴。”
方玉笑着安慰老娘。
方圆儿讨好的给老娘倒了红枣茶,笑着央求。
“娘,这天气越来越冷了,以后怕是有大雪封路的时候。
我想明日去一趟孙家药铺,拿些治疗风寒或者痢疾的成药回来。
万一饺子馆的客人远路而来,有个不舒坦,或者村里家里有人头疼脑热,都能用得上。”
“你就说想进城溜达就是了,何苦找这样的借口。”
赵金莲点闺女的脑门儿,嘴上嗔怪,心里其实早就同意了。
儿子同她说得不少,闺女这一趟去府城可是没少帮忙。
说到底,这个聪明闺女的养法,不能总关在院子里。
不算太出格的事儿,她大不见小不见,也就糊涂着应了。
王氏犹豫了一下,也是笑道。
“娘,我怀了身子之后,还没回过娘家。
不如让我同妹妹一起进城吧,来回路上看顾妹妹,我也顺道同我爹娘报个喜。”
“哎呀,这是应该的。”赵金莲一口就应了下来。
“先前还想着等你坐胎稳了再回去,如今算着日子也差不多了。
想回去就回去,多给你爹娘带点儿家里的饺子。
路上你看到什么好,再多买些,娘给你拿银子。”
说罢,她又转向刘氏,“老大媳妇儿也是,过几日,让老大赶了马车送你回去住两日。”
刘氏没想到自己也有份儿,欢喜的赶紧道谢。
第六十九章 抢送子观音的差事
方圆儿就趁机道,“娘,我想着,咱们家里是不是该添几个人手啊。
两个嫂子都怀了身子,如今还好,但以后生了小侄小侄女。
前后脚儿的坐月子,还要照顾孩子,总不能让她们背着孩子洗衣做饭打扫啊。
还有三哥,如今也是秀才老爷了,进出县学总要有个书跟着。
不好有事儿都是二哥跟着使唤啊,三哥舍不得二哥奔走,二哥也要忙饺子馆生意呢。
您说,是不是?”
赵金莲同方老汉对视一眼,夫妻俩都是有些懵。
方家一直是普通人家,就是收地都是自己动手,从来没想过要买奴仆使唤啊。
不过,闺女说的也有道理。
家里马上要添两个孙儿,儿子也中了秀才,确实不能像先前一般了。
方老二也早就想到了这个问题,这会儿帮腔说道。
“是啊,娘,圆儿心疼嫂子和哥哥,其实就是她也十六了。
过两年议亲,成亲,总要身边跟个得力贴心的人手啊。
否则到了别人家里被欺负,都没人回来通风报信呢。”
这话可是彻底戳了赵金莲的肺管子,方才还有几分犹豫,这会儿是立刻扔去天边了。
“买,肯定要买!”
方老汉也道,“给圆儿买两个丫鬟,以后也是帮手儿。”
帮手?
这是要帮着她打架?
方圆儿真是听得哭笑不得,赶紧摆手拒绝。
“我整日在家,也不出门,要丫鬟做什么?
针线我会做,饭也会做。
再说娘总嫌弃我吃的多,再找个人伺候我,我不是成米虫了。
还是给哥哥买个书童,再买个粗使婆子洗衣衫就行。”
“不成,贴心人手都要趁早放身边看着,若是品行不好,就不是帮手,是祸害了。”
“对,老三说得对。年岁也不能太大,十二三正好。”
一家人七嘴八舌,把方圆儿撇在一边。
买人手做杂事,也彻底成了买丫鬟。
方圆儿无法,偷偷在心里打主意。
第二日,方老二抽出空闲,送妹妹和媳妇儿进城。
王氏要在家里多坐一会儿,下午时候回村。
方圆儿也要在药铺大半日,所以她先去肉铺和菜场买了很多东西。
这才到了药铺,就惹得孙老大夫欢喜的不成。
“昨日刚让裕兴带了饺子回来,今日怎么又拿这么多东西。”
“您老人家就当这是徒儿孝顺的好了,下午时候,我哥哥才来接我。
中午我下厨,给您老人家做点儿好吃的。”
“成,我这院子整日冷冷清清,就盼着你来热闹呢。”
孙老大夫喊药童把东西拿下去,又同方圆儿显摆他最近新得的草药。
方圆儿瞧着有当归,熟地黄等,就问道。
“你老人家最近又抢送子观音的差事了?”
孙老大夫被逗的哈哈大笑,应道。
“是啊,有个妇人气血不调,想要尽早受孕,求到我门前,却不过情面,我就开两副药试试。”
方圆儿脑子里灵光一闪,试探问道。
“让我猜猜,可是县令后衙的那位二夫人?”
“咦,小丫头,你怎么知道?”
孙老大夫先前是在宫里走动,最不缺的就是七窍玲珑心。
他几乎立刻就想到这其中有什么关隘。
方圆儿笑嘻嘻不肯回答,反倒说起另一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