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8章
  楼县令来育兴来得晚,对霖海府的近况更了解,他来到育兴府担任六品通判,和林大人级别差巨大,所以他少不得要提一提霖海府的事,叙一叙旧,加深分离的这段时间生疏的感情,而提起霖海府这次的喜报,就是一个很好的话题。
  “我们霖海府这一回上了桂榜的有十八人,成绩最好的排第二!这一回总共录的举人才七十二人。”而他们省有七个府,平均下来一个府十人左右,当然,这是不可能平均的,每次都是首府上桂榜的人多,但这回出现了例外,首府才十四人!
  以往霖海府桂榜人数最多的也才十人,这回足足多了八人!
  这样的好成绩,当然是之前林大人厚积薄发的功劳。
  所以楼重魏语气真挚的夸道:“这都多亏了大人的教导,才能取得如此成绩!”要不是有林大人的指点,时不时还给那些学子恩典,让他们跟在大人身边做事、学习,他们进步哪有这么快?
  对比一下,楼重魏都不由得唏嘘,想想他当初为了求学,一家使了多少关系和银子,才让他入学,得了知名夫子教导,然后还苦读不缀,加上那么一点运气,才能考中举人,而这些人呢?
  他们大半家底还不如他当初呢!
  如果不是运气够好,遇到了一位好大人,把科举的心得毫无保留传授给他们,他们不知道要在秀才功名蹉跎多少年,才能侥幸中举,更甚者,他们很可能一辈子都中不了举。
  从这方面来说,林大人不愧是六元及第的状元郎,他科举之路顺畅,教导学生也十分拿手,这次秋闱的好成绩只是林大人时不时指点的结果,如果他愿意做一个专职的夫子,那可了不得了!
  想想他当初把他那荣国府出身的富贵公子表哥带在身边专心教导了两年,都让他考中了举人就能知道他的本事了。
  说起来楼重魏之前就听到不少人说,要是林大人愿意收徒的话,怎么也要努力一把。把自家的子孙推上去,以后就不用为他们发愁了。
  这话楼重魏是十分赞同的:“如果大人有意收徒,我想在南疆也会有大把人把家中最优秀的子弟送到大人跟前,任大人挑选。”
  林烨摇头:“收徒太麻烦了,以后再说吧。”
  楼重魏:“如果大人是觉得未成年的孩子麻烦,也可以收成了年的,没有人能违抗大人。”
  林烨:“都很麻烦。”
  这个时候的师徒名分很重,而且进入仕途以后,要是徒弟犯错,师父还会被连累,所以林烨如果不是真的遇到了很心动的人才,是不会定下师徒名分的,一般的有才之士,偶尔指点一番过过瘾就足够了。
  看楼重魏还想再夸,林烨表示可以了:“你有这油嘴滑舌的功夫不如好好做事,你放心,一切如旧,你安心做事就好。”
  楼重魏笑了,有些不好意思。
  他刚来到育兴以后,那叫一个精神焕发,不过没多久他就发现自己的地位堪忧,在霖海府的时候他被说是最会拍马屁的县令,如今在育兴,这已经轮不到他了,他有了危机感,怎么这里的官员那么不要脸面呢?
  现在听了大人的话,他安心了,他拱手行礼:“但凭大人吩咐!”
  第121章 油棕/霜糖/剿匪
  林烨来到了庄子上, 这个庄子位置比较偏僻,在南疆的最南边,青松之前就守在这个庄子上, 守着这里种植的油棕。
  而现在林烨出现在这里,无他,这里的油棕结果,已经到了收获的时候。
  因为种子有限, 哪怕后来陆陆续续又从广州拿了不少种子,现在这里总计也还没有十亩,而现在可以收获的,只有一亩半。
  这些果子采摘下来后晾晒了几日, 然后再经过水煮、压榨、提取等步骤, 提取出了油脂。
  林烨看着那有些浑浊的棕榈油, 让人上称, 得油8斤。
  而现在已经收获的果实大约占据这一亩半的三分之一, 如果全部收获, 可以得油24斤左右,而一亩地的话,可以得油16斤左右, 而这, 只是一季,这油棕一年都会结果, 可以收三四次, 算下来, 一年一亩地出油64斤左右
  这是什么概念?
  黄豆一亩地要是种两季得油18斤左右, 这是三四倍的差距!如果是北方只能种一季的, 那就是七倍的差距!
  这还是他们第一回操作, 如果榨油手段根据它的特性改良,或许还能再提高出油率!
  而且这是他们第一回种植油棕,手法生疏,未必符合它的生长习性,要是召集更多人精心种植,青松有信心能结出更多果子,到时候出油率也能再创新高,想到这里,青松看向林烨的眼神更崇拜了,这油棕可是新鲜玩意儿,他们主子只是通过一些文字就能知道它的正确用法,指点他们种植、榨油,还真的成功了,他们主子就跟大家说的那般,非凡人!
  结果青松这一看,就见到了主子微微皱着的眉头,他这是……对这个出油率还不满意?
  嘶——那这油棕到底能出油多少啊,这简直是油罐子了吧?而且听主子说,这油棕能长十几二十年,那就是十几二十年的油罐子,这油棕可真是宝啊!
  这时候,青松不由心下感慨,难怪他堂兄一心想着出海,这海外的好东西还真是多啊。
  林烨确实不是很满意,油棕的这个表现不能说差,但距离“油王”这个称号还不够,是因为油棕也需要人为驯化?就跟玉米一样,一代代人工培育,最后才有那么大的玉米棒子吗?